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12头卵巢囊肿奶牛(其中卵泡囊肿8头,黄体囊肿4头)脱脂乳中孕酮和17β一雌二醇水平。结果卵泡囊肿奶牛脱脂乳中孕酮和17β一雌二醇水平分别为0.46±0.31ng/ml和26.33±12.44pg/ml;黄体囊肿奶牛脱脂乳中孕酮和17β一雌二醇水平分别为3.46±1.79ng/ml和8.25±1.35pg/ml。结果还表明,卵巢囊肿奶牛通过测定脱脂乳中孕酮水平可作出准确诊断,孕酮水平大于1ng/ml为黄体囊肿,小于1ng/ml为卵泡囊肿;卵泡囊肿奶牛脱脂乳中17β一雌二醇水平较高,且和病程长短有关。  相似文献   

2.
AM技术自1996年间世以来,被广大科技工作者广泛应用于农业各个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为进一步验证AM技术在我州饲喂奶牛上的效果,我州畜牧中心科技人员进行了AM芦苇生物饲料饲喂奶牛的试验,现做实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黑曲霉和米曲霉组合发酵豆粕、棉粕和菜粕等农副产品生产发酵蛋白饲料. 在四川、陕西、新疆三省(区)6个规范化奶牛场, 共选择339头的中后期泌乳奶牛, 进行对比饲养试验. 结果表明: (1)降低原奶中体细胞达88~175万个/ml, 说明该发酵蛋白饲料对提高奶牛抗病力、防治乳房炎具有显著效果;(2)提高产奶量, 试验组奶牛比照组平均多产奶1.08kg/头/天;(3)对乳蛋白、乳脂肪、乳蛋白和乳中固体物有均提高趋势, 但多数差异不显著;(4)饲料成本降低, 经济效益提高, 试验组奶牛比对照组奶牛每头每天多收益6.50元.  相似文献   

4.
我场担负着镇巴县城区居民及机关、学校等鲜奶供应任务,饲养有泌乳奶牛12头。2000年以前奶牛年头均产奶量一直徘徊在9000公斤左右。2003年,我们采取了提高奶牛产奶量的技术措施,把先进适用技术,综合配套地应用于奶牛饲养生产。到2004年奶牛头均产奶量达11250公斤,平均每头比以前增加了2250公斤,增长25%。全场12头成年泌乳牛已有8头年头均产奶达10500-11000公斤,年总产奶量由以前10.8万公斤增加到21.88万公斤,增长率达110%,年头均纯利增长2112元,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我场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是:  相似文献   

5.
研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干扰素-γ(IFN-γ)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调节作用。应用组织块培养和差速消化法获取原代奶牛乳腺上皮细胞,免疫荧光鉴定正确后MTT法评价不同浓度的4种细胞因子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IGF-I、HGF分别在10~200 ng/m L,0.1~100 ng/m L浓度范围内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呈正相关。而TGF-β1(2.5~100 ng/m L)、IFN-γ(5~160 ng/m L)则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乳腺上皮细胞增殖。IGF-I、HGF均能促进奶牛乳腺上皮细胞的体外增殖,该作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有剂量依赖性;TGF-β1、IFN-γ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增殖作用出现剂量抑制效应。该研究为下一步深入探讨细胞因子对奶牛泌乳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对石家庄市及附近郊县养殖场的奶牛隐性乳房炎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奶牛隐性乳房炎的发病率新乐市最高,为72.13%,新华区最低,为33.33%.通过对奶牛乳房炎的3种主要致病菌,即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大肠杆菌进行细胞破壁中草药乳康体外药敏试验,测定其最小抑菌质量浓度(MIC).结果表明:乳康对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较好,其MIC为125 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稍差,其MIC为250 g/L;对无乳链球菌作用最差,其MIC在1 000 g/L以上.  相似文献   

7.
魔幻3D展     
正瞧!在那一片绿色宽广的草原上,蓝天云,阳白光灿烂。一头奶牛在草原的一角,我在使正劲地给奶牛挤牛奶,一下子就挤了一桶白的白鲜牛奶,我可开心了。这边有一只小猴在树子上爬着,东张西望,好像在找食物。我香蕉把剥好皮,喂给小猴子吃。小猴子把嘴得大巴张大的,香蕉应该特别美味吧,我和小猴都笑子得咧开了嘴。突然,我有了一双天使膀,雪的翅白雪白  相似文献   

8.
1980年,对患隐性乳腺炎的奶牛,初步进行了牛奶有机成分定量分析,无机成分原子光谱分析及泌乳量观察(本文仅简介营养成分变化)。初试发现,奶牛发生隐性乳腺炎时,牛奶的营养价值显著降低,隐性轻度,中度、重度乳腺炎,乳糖含量分别降低约1/8、1/5,1/3;乳脂含量分别降低约1/5、1/4、2/3;乳中钙含量分别降低约1/5、2/5、1/2;乳蛋白则逐渐变性;……。  相似文献   

9.
奶牛生产中饲喂丸红活菌制剂(BLCS),可明显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且奶牛体况健康,毛管油亮,可预防乳房炎、子宫炎等生殖疾病发生,而且生产性能显著提高.选择52头新西兰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头,试验组添加丸红活菌制剂(BLCS),结果表明: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产奶量1.29kg/头·天(p<0.01),干物质提高了0.85%,乳脂率提高0.18%,乳蛋白提高0.09%.  相似文献   

10.
孙建华 《巴州科技》2010,(1):5-5,27
奶业作为我州农区畜牧业优势产业之一,已经成为发展最快、成长性最好的产业。但近年来,由于农区散养户饲养管理水平不高、饲料配合不当、配种不适等原因,我州奶牛养殖业陆续出现养殖效益下降等突出问题。我们对农区散养户奶牛生产性能低下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扭转目前奶业养殖效益逐渐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我是安定区畜牧兽医局畜牧技术推广站的技术干部,2007年被选派为科技特派员,承担全区各乡镇黄牛人工授精技术培训、良种推广及奶牛养殖场(户)的人工授精、科学饲养管理、疫病防制等技术服务工作。我凭借一技之长,积极探索,认真服务,与农户结对子,创效益,先后为兴牧、陇源乳业、中辰、甘露乳业等奶牛养殖企业和邻近乡镇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和技术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12.
中北410玉米是优质、高产、抗病的青饲青贮专用玉米新品种,在冀东地区的收获期鲜重100 613.50 kg/hm2,籽粒产量8 325 kg/hm2.经(带穗)青贮30~40 d后饲喂奶牛,产奶量比饲喂普通(带穗)青贮玉米(农大108)产奶量提高7.60%,乳脂率提高0.30个百分点,日增效益5.43元/头.中北410秸秆晾晒后饲喂奶牛平均日产奶量25.10 kg,日产奶收益比饲喂普通玉米秸秆提高2.72 元/头.  相似文献   

13.
前言在自然条件下,奶牛不能生黄牛,黄牛也不生奶牛,但是,奶牛配黄牛,可以生出杂种牛。因此,可以应用胚胎移植的方法,将奶牛的胚胎移植给黄牛,借腹怀胎、获得纯种奶牛。如果这条途径能够走通,那么,这比之用奶牛去改良黄牛,培育低产奶量的杂种牛要周期短,成效快,产奶高。用借腹怀胎法使黄牛生奶牛,比单纯的奶牛胚胎移植奶牛的实  相似文献   

14.
当前,乌兰察布市奶牛养殖户饲养奶牛经济效益正处在相对底谷期。但事实证明,乌兰察布市养殖奶牛仍不失为农民尽快致富的一大主导产业,也是一项朝阳产业。那么,如何通过挖掘饲养奶牛户内在潜能,提质增效,使饲养的奶牛多产奶、产好奶,提高奶牛饲养户的经济效益呢?这需要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因素谈起。  相似文献   

15.
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乳房炎是一种严重制约奶牛养殖业发展的顽固性疾病。本文从奶牛乳房炎的发病原因、症状、检测方法入手,探讨了奶牛乳房炎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旨在为临床更加有效地防治奶牛乳房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联网及电子产品编码(EPC)的相关技术,详细分析和研究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信息流程,提出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养殖平台架构,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自动养殖系统.通过在奶牛身上设置电子标签,自动跟踪奶牛的喂养过程、挤奶过程以及对奶牛疾病的监控.通过对奶牛所产牛奶附上标签,进一...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要正确了解影响奶牛繁殖率的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来提高奶牛的繁殖率,不仅能增加奶产量,提高奶牛养殖户的经济效益,而且,对于奶牛的品种改良,加快育种进度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一些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对动植物体的健康成长有着明显影响。我们研究了高产奶牛与一般奶牛牛毛中某些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发现高产奶牛牛毛中许多常量及微量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一般奶牛,而钴、砷、铜、硒、钾、铬及钼在高产奶牛和一般奶牛个体牛毛中的含量较少交错或者不交错。  相似文献   

19.
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和物联网及电子产品编码(EPC)的相关技术,详细分析和研究奶牛养殖过程中的信息流程,提出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养殖平台架构,设计了基于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自动养殖系统.通过在奶牛身上设置电子标签,自动跟踪奶牛的喂养过程、挤奶过程以及对奶牛疾病的监控.通过对奶牛所产牛奶附上标签,进一步对牛奶信息进行跟踪.与传统的条形码系统相比,采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的奶牛养殖及跟踪系统,具有数据采集过程自动化、采集速度更快、识别率更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排卵延迟奶牛在不同阶段血清中LH(促黄体素)、E2(雌二醇)、P4(孕酮)这3种激素的变化规律,根据临床症状、直肠检查结合B超辅助诊断的方法,筛选出排卵延迟奶牛18头,选择临床健康奶牛10头作为对照组,然后对排卵延迟奶牛和对照组奶牛分别在发情后1-15 d采集血清,应用ELISA方法检测LH、E2、P4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发情后不同阶段排卵延迟组与正常组奶牛LH、E2、P4浓度变化差异均不显著(P0.05)。排卵延迟奶牛和健康奶牛血清中LH、E2、P4三种激素均呈波动性变化,健康奶牛血清中P4浓度在发情后不同阶段均高于排卵延迟奶牛(P0.05),在发情后3d内排卵延迟奶牛第2天下午LH浓度高于正常组,在发情后第3-15天健康奶牛血清中LH的浓度高于排卵延迟组(P0.05),而健康奶牛E2浓度在多数时间段低于排卵延迟奶牛(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