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1 毫秒
1.
针对卷烟工艺中烟丝远距离输送而造成的烟丝造碎问题,对气力输送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量化分析,并归纳出烟丝气力输送的最优条件:在矩形管道内,以14m/s的风速进行气力输送。  相似文献   

2.
秦亿荣 《广东科技》2011,20(18):76-77
本文介绍了气力输送技术在中纤板工业中的发展,中纤板气力输送系统的分类,中纤板气力输送系统的应用特点以及设计计算参数的常用取值。  相似文献   

3.
李奇双 《科技咨询导报》2012,(24):113-113,115
本文就氧化铝气力输送技术的四种主要形式进行了论述,并重点探讨了浓相输送技术,希望有所作用。  相似文献   

4.
前言     
脉冲气力输送是近十几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输送粉、粒物料的新技术。由于它具有许多优越性,已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来已在我国工业生产中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在发展中日趋完善。编写本专辑的目的,在於与该项技术爱好者切磋技术,交流心得,以求共同促进脉冲气力输送技术的发展和提高,使之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本专辑除搜集、介绍脉冲气力输送技术的有关设备的设计、制造及运行的基本知识,和提供一些资料、数据外,还结合我们几年来的试验研究、工业设计和生产使用的情况,介绍了一些体会和见解,  相似文献   

5.
谢世德 《科技信息》2011,(29):61-61,47
造纸法再造烟叶在卷烟的降焦减害方面的作用较大,因此卷烟产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造纸法薄片的前期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探讨进一步的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低压稀相循环气力输送装置优缺点的分析指出,在输送距离不太长的情况下,该装置的经济技术效果比同类型非循环气力输送装置的高;并根据流体力学理论分析,提出合理设计回气管路,降低压力损耗的方法,为扩大循环气力输送装置的应用范围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于一种新型的气力输送技术─—挤压流型气力输送的设备及有关技术性能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与其它气力输送技术做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煤粉密相气力输送是气流床煤粉气化工艺中的关键单元技术。通过实验室装置(管径20,50mm)和半工业化装置(管径42mm)的煤粉密相气力输送竖直上升管压降测试,建立了可用于煤粉密相高压气力输送竖直上升管道的压降预测模型,总体偏差在±20%以内,可满足工业装置设计和优化操作的需求。固相静压降占总压降比例达35%~70%,体现了高浓度输送特性;且在管径一定的条件下,与固相弗洛德数近似成线性关系。在固相弗洛德数和管径一定的条件下,可通过竖直上升管压降估算出相应的固相质量流率,从而为工业装置上煤粉质量流率在线测定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对卷烟评吸过程开展了应用研究,建立了卷烟评吸的评判模型,提出了具体的操作步骤.试验效果表明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技术的卷烟吸味评价有较好的可信度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分别建立起各项分压损和一维可压缩气固两相流体动力学理论的面粉正压气力输送两相流压损计算模型。通过由意大利OCRIM公司引进的两条面粉正压气力输送线上的不同工况压损试验数据,进一步验证了压损计算模型的工程适用性。指出局部压损的确定是面粉正压气力输送两相流压损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火电厂300 MW机组省煤器灰气力输送系统运行不顺畅,常常出现振动、堵管等问题,分析了负压输送、稀相正压输送和密相正压输送工艺各自的技术特点,设计了一套气力输送实验系统;并对该火电厂飞灰进行料性分析和气力输送实验,对其气力输送的稳定性进行了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对粒径粗、分布宽、较重的省煤器灰采用稀相正压输送,更能提高输送系统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在水平管道中,用压缩空气和氢气对煤粉和小米进行密相气力输送实验,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对不同气量下的固体质量流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BP网络能对不同实验条件下的固体质量流率进行较好的预测。并画出不同气量下,固体质量流量的等值图。根据此图,可对密相气力输送参数进行初步优化,控制固体的输送量,减少密相气输送中的盲目操作。  相似文献   

13.
煤粉高压密相气力输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输送压力可达4.0MPa,固体输送流率达840kg/h的仓式泵高压气力输送试验装置上进行粉煤高压浓相气力输送试验研究.考察了流化风量、充压风量、输送总差压对煤粉输送量、固气比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流化风量的增大,煤粉输送量逐渐增大,固气体积比先增大然后减小;当煤粉在发料罐内被充分流化后,再加大充压风量,固气体积比逐渐减小,而煤粉输送量略有增加;输送总压差对煤粉输送量有显著影响,随着总压差的增加,煤粉输送量呈线性增加.研究结果对高压超浓相气力输送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加压密相气力输送中试实验台上进行内蒙烟煤的输送特性实验,考察操作条件和物性参数对空隙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输送压力有利于实现较低空隙率的输送;随着流化风量的增大,空隙率先减小后增大;补充风量的增大会提高空隙率;随着总差压的增大,52μm煤粉的空隙率先减小后增大,而115和300μm煤粉的提升段空隙率持续增大,且同一总差压下,粒径较大煤粉对应的提升段空隙率较小;煤粉水分的增加会降低固相体积流量,同时增大两相流空隙率;随着表观气速的减小,300μm煤粉的流型从悬浮流向沙丘流转变,管路空隙率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5.
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内径为80mm,长为210m的水平和垂直输送管道中进行了高压流态化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实验研究。是到了浓相气力输送粉煤灰的输送特性参数及其影响因素,为粉煤类排放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高压密相气力输送实验装置上,研究了兖州烟煤在CO2和N2作为输送介质时,输送管路中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特性,以及云南褐煤煤粉含水率对水平弯管和垂直弯管压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系统压差相同,输送介质为CO2和N2时,水平弯管压降随表观气速U的下降而逐渐减小,CO2时煤粉体积分数比N2时小;垂直弯管压降随U的下降而减小,当U下降至5.3 m/s时,N2下垂直弯管压降达到最小值,CO2下没有出现压降最低拐点,CO2时垂直弯管的压降比N2时略高.由实验还发现,煤粉中水的质量分数增加会导致煤粉颗粒间相互粘黏、团聚,致使N2和CO2下水平弯管压降增大,垂直弯管压降小幅降低.通过模化理论和实验分析获得了不同输送介质下水平、垂直弯管的固相附加压损系数的拟合公式,由该式得到的弯管压降与实验吻合良好,误差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7.
鉴于国、内外目前尚未对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特性进行研究,而它又有独立、串联和远近距离均适应的优点等,所以探讨了中引式气力输送系统的流动模式、管道阻力特性和输送压力频谱特性等。实验结果表明中引式气力输送随着操作气速分别为2、4和8m/s的变化,管内灰栓的流动模式也相应发生变化分别为:柱塞流、栓流和悬浮流;栓流压力频谱振幅最大,易成为独栓,属不稳定流动,输送量与柱塞流相当,柱塞流压力频谱较小,灰栓气栓相间的多栓流属基本稳定流动,悬浮流压力频谱最低,属稳定流动,输送量最低,输送速度最快,管道易磨损;柱塞流、栓流及悬浮流模式,对于给定物料操作气速与输送平均压力之间随着操作气速增加,输送压力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8.
气力输送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气相湍动能采用修正的κ-ε二方程模型,颗粒相湍动动能采用颗粒动力学方法,发展建立了气力输送的数学物理模型和计算方法,就垂直管中圆柱坐标系下二维悬浮稀相和密相动压气力输送过程进行了初步数值研究,所得结果(包括管压降、气固速度分布、一定输送量下最佳经济速度等)与文献实验结果吻合,为进一步用该法研究气力输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粉煤浓相气力输送中的固气比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研究了室温下浓相输送粉粉的规律,固气化(固体与气体的质量流量之比)最高可达512.2kg/kg。通过大量实验,得出固气比与总压降的关系。利用最小二乘法,对52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了固气比与气体Froude数、固体质量流量这宰的关系,揭示了3个参数之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根据步进式工件输送机的工艺动作要求,初拟机械系统运动方案,设计了输送机构各构件的运动尺寸.基于虚拟样机技术,应用ADAMS软件对输送机构进行建模、仿真,获得了输送架的速度和加速度测量结果.在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后发现该输送机构虽能满足输送机的主要技术指标,但输送架在输送起始点对工件的撞击较严重.因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输送机构,实现了输送机机械系统运动方案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