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非自由切削的切屑变形及切削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切屑截面几何、变形状态及切削比的实验分析,研究了非自由切削的变形特征,结果表明,a随切削干涉程度的增加,切屑截形由较为规则的矩形变不规则梯形成或三角形,故由测量切屑最度确定切削比存在较大的误差;b.非自由切削为不均匀的三维变形,切削比不能充分反映切屑截面形状的改变;c.前刀面摩擦系数是影响切削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正交切削的切削弯矩预报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带弯矩的正交切削新模型,提出了切削弯矩的理论预报方案,其特点是考虑了第一变形区和刀-屑接触区的实际应力分布,考虑了工件材料变形强化的影响,实验表明:切削弯矩的预报结果与实测结果取和良好的一致,与切屑控制理论比说明,用切削弯矩的规律解释切屑的卷曲,折断机理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指出,矩形槽切削时的切削力可以看成由三部分组成:a、刀具主切削刃作直角自由切削产生的切削力;b、刀具副切削刃产生的切削力;c、切屑横向变形引起的切削力。通过分析表明,矩形槽切削时,切削力较自由切削时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切屑的横向变形受到限制而产生附加应力场,造成流屑过程中切屑两侧与工件已切槽侧壁发生严重摩擦所致,而刀具副切削刃产生的切削力几乎是可以忽略的。  相似文献   

4.
直角干切削动态传热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切削热分布,建立了切屑动态传热模型,并结合刀具传热模型,得出了直角干切削过程中摩擦热在切屑和刀具间的能量分配比Rf和切屑,刀具内温度分布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速切削温度的热氧化法估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实验观察,采用热氧化法对高速切削的淬硬钢切屑成色进行分析,以此判断在切削过程中切屑经历过的切削温度.结论是随切削用量的增大,切削温度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相似文献   

6.
高强度钢正交切削过程中剪切变形局部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切削实验对高强度钢30CrNi3MoV锯齿形切屑内剪切变形局部化的临界切削条件和绝热剪切带的分布规律以及微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因切屑剪切区内发生剪切变形局部化,在一定临界切削速度下切屑由带状屑转变为锯齿形切屑;对临界切削速度的理论预测和实验结果基本一致.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加,剪切带的宽度和间距随之减小.在锯齿形切屑内发现两种剪切带即形变剪切带和白色剪切带.TEM观察表明,白色剪切带中心为等轴晶粒,剪切带内的组织结构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基于平均切削厚度钛合金TC4铣削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中  孙暄  刘钢  陈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41(4):614-618,623
选用航空领域应用最广泛的钛合金TC4,基于平均切削厚度进行大量铣削试验,通过切削温度、切削力、切削振动、切屑变形等方面研究其铣削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平均切削厚度是影响铣削性能的重要参数;保持平均切削厚度不变,在一定范围内调整径向切削深度和每齿进给,不论是切削温度、切削力还是振动变化都很小,可以认为具有相同的切削效果.同时,还归纳出不同铣削速度段下切削温度随平均切削厚度的变化规律及切屑变形的特性,并指出选择合适的平均切削厚度进行铣削加工TC4,不仅可以提高刀具耐用度而且可以改善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传统导电加热切削存在生产率低,且易烧蚀刀具等问题,提出通过断屑器导电块引入电流进行电加热切削.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切屑呈带状的难加工材料,断屑器导电加热切削能够克服传统电加热切削存在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新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切屑都被看成是金属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废物。最新研究表明在一定切削条件下形成的切屑几乎全部为纳米结构材料。首先分析了切削加工中材料的塑性变形特征,然后将切削大塑性变形制备纳米结构材料工艺与其他传统的剧烈塑性变形工艺进行比较,发现切削法具有工艺简单,价格低廉,生产效率高,对高强度材料同样适用等优点,同时还可以减少切屑回收过程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相似文献   

10.
丁吉凯 《科技信息》2012,(33):41-42,73
本研究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了一套模拟铝合金正交切削过程的分析模型。本文实现了切屑成形过程的动态演示,以此更好地了解金属正交切削过程中切屑的形成机理。本文采用Johnson-Cook的本构模型来描述切削铝合金材料的行为。本文基于仿真实验结果,对金属切削过程中应力场、应变场的变化规律作了定性分析,给出了应力、应变等值线图,并观察了切削过程中各主要变形区位置。通过本次仿真实验.得出了在不同切屑速度、切削深度条件下刀具切削力的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切削性能对比试验证实,研制的稀土硬质合金刀片YT8RE及YG6RE的切削性能,分别比普通硬质合金刀片YT15及YG6优越。以YT8RE及YT15刀具切削45钢时,前者与者相比,切屑变形系数降低8%,切削力约下降7.5%,刀具耐用度提高20%以上。以YG6RE及YG6刀具加工冷硬铸铁时,前者比后者切削力降低约6%,刀具耐用度平均提高48%以上。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用高速摄影机对刀具切入过程的观察,本文指出刀刃钝圆半径的大小明显地影响着滑擦阶段经历时间的长短。文中比较了不同材料刀具的切薄能力和不同工件材料的可切薄性,研究了在精密切削条件下,刀刃钝圆半径对切削力、切削力比、切屑变形系数、加工硬化和鳞刺高度的影响,并建立了精密切削时的切削模型。  相似文献   

13.
切削加工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制造工艺,其中切屑成形是一种典型的大变形问题,它涉及到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以及边界非线性问题,还涉及到热力耦合问题.针对典型的正交切削工艺,采用大型商业有限元软件MSC.Marc,基于热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并在一定假设的条件下建立了考虑金属正交切削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切屑分离准则、自适应网格等切屑加工模拟的关键因素.对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得到了切屑成形、温度分布、切削力变化等结果.  相似文献   

14.
The cutting performance of particle reinforced meta ll ic matrix composites (PRMMCs) SiC p/Al in ultrasonic vibration cutting and comm on cutting with carbide tools and PCD tools was experimentally researched in the paper. The changing rules of chip shape, deformation coefficient, shear angle a nd surface residual stress were presented by ultrasonic vibration cutting. Resul ts show: when adopting common cutting, spiral chip with smaller curl radius will be obtained. The chip with zigzag contour is short ...  相似文献   

15.
基于LS-DYNA的金属切削加工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有限元法对金属的切削加工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出了工件内部应力、应变及温度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切屑是切削层材料受到刀具前刀面的推挤,沿某一斜面发生剪切滑移形成的;切削进入稳定阶段后,材料的最大等效应力保持在某一值附近波动;钝圆半径的挤压导致成形表面产生残余应力;切削热主要集中在切屑上,切屑温度从切屑底层到外层逐渐递减.该方法弥补了实验方法冗繁的缺点,为金属切削原理的研究、切削加工工艺的设计提供了高效的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硬质合金麻花钴的结构特点,对新型硬质合金麻花钴钻削时的轴向力、切削变形、加工效率、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断屑性能等进行了试验,并与普通麻花钻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硬质合金麻花钴的切削性能明显优于普通麻花钻,是一种性能优秀的新钻型.  相似文献   

17.
金刚石线锯超声振动切割SiC锯切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金刚石线锯普通切割SiC各锯切参数与锯切力关系的基础上,研究了振动切割中各参数对锯切力的影响机理和锯丝磨损对SiC切割表面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单因素进行锯切参数对锯切力和SiC切割表面形貌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等条件下,超声振动切割比普通锯切的平均主锯切力明显减小;相对于锯切速度和工件转速,工件进给速度对锯切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增大振幅直接扩大了介于工具-工件间的动态容屑空间,有利于排屑。正确选择锯切工艺参数尤其是进给速度和振幅,对锯切力和动态容屑空间的平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金属切削有限元仿真的优势和理论方法.基于大变形有限元理论,建立了金属切削的有限元模型,利用通用的商业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切屑形成过程的仿真.通过仿真结果,可以比较直观看到应力,温度等在切屑形成过程中的分布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