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西方现代接受理论并非一种普通的阅读理论和文学史理论,而是在审美现代性的文学背景和理论背景之下产生的、具有鲜明批判色彩的美学理论。它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中吸收文学经验,又从康德、席勒、韦伯和马尔库塞等人的手中接过美学批判的旗帜,将其转化为文学接受的命题。无论是对社会秩序的批判,对审美感性的培养,还是对释义多样性的宽容,都体现了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和理论动机。只有将其放在现代性的语境中阐释,才能正确理解其理论蕴含,评价其是非得失。  相似文献   

2.
杜威站在经验自然主义的立场上。对于现代性是持批判的反思态度;胡适站在实验主义方法的立场上,对现代性持赞成的态度。在现代性思想的建构上,胡适背离杜威的立场,误读了杜威的现代性思想。  相似文献   

3.
在“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首先应该明确现代性概念的复杂内涵。为此从三个方面论述现代性理论自身所具有的矛盾性特征,即“历史目的论”与“现实英雄化”;文艺精英化与社会世俗化;理性主义与反思的现代性。以此为基础,以反思的现代性为思路,批判了“十七年文学”现代性问题研究中的两种代表性观点:民族国家现象与"革命"的现代性问题,并提出了全面地把握现代性理论才是文学现代性研究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4.
对现代性的理解、反省和批判构成了马克思毕生的理论主题。马克思正是在对资本全球化社会的反思性批判中,使马克思的现代性视域出场。对启蒙现代性两大基石——抽象的人和绝对理性的批判与反省,造就马克思现代性视域的核心层面。我们要以马克思反思现代性的思想为指导,借鉴西方哲学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的思想资源,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引导社会和谐发展的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以来,韩少功的小说带有明显的对现代性的反思和批判,其中《女女女》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且这篇小说对其思想的全面展开有着较为重要的意义。小说中对现代性的批判与法国思想家福柯对于现代理性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有相似性。因此,本文从文本出发,以城市和农村两个空间作为切入点,结合福柯的理论,分析《女女女》中作者对于现代性的批判。  相似文献   

6.
在20世纪大文学的背景下审视中国新诗的构建与发展,它在主动接受世界文学现代性的同时,不断融入传统文化精神,呈现出区别于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独特风格。无论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建构最初时的突破与传承,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诗现代性重建过程中的回归与寻根意识,中国新诗在努力寻找个性的自我和未来,构筑诗歌的心灵之城,形成20世纪中国新诗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7.
寻根文学作为80年代中期一个重要的文学思潮,其实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寻根文学在启蒙问题上的理论与创作实践的错位以及寻根文学理论和创作实践本身的模糊性与暧昧性仍是一个值得重新探讨的问题,对寻根文学的重新思考将对新时期文学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寻根文学经历了由文学寻根到文化寻根的嬗变 ,在寻根文学的嬗变中 ,其自身存在着文学与文化 ,对传统文化的皈依和批判 ,以及对政治的远离与回归的内在矛盾和冲突 ,造成寻根的文学的内在缺陷 ,从而使寻根文学在盛极一时之后便难以为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哲学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是一个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方面的总体性概念,它反映了现代社会生成、发展的总体性过程和特征。我们可以从历史层面、社会层面、文化心理层面和精神层面去理解和规范现代性。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态度是辩证的,即对于现代性的历史价值的积极肯定和对于现代性的负面价值的深刻批判。反省批判现代性的目的是重建现代性。实践是重建现代性的根本方法,共产主义革命是重建现代性的现实运动。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坛对沈从文等京派作家曾经一度忽视甚至批判,很大程度是因为以历史现代性解释文学现代性.对二者进行了同构性理解。实际上,二者呈逆向结构,于现代性内部形成一种张力。京派作家描写健康优美人性人情的同时,面对物质文明的进步与道德伦理的退化作出反向思考,表现出对物质化的对峙与质疑,具有文化反省的内容。这也正是文学所应当承担的责任,由此使中国新文学获得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性,作为20世纪的元话语,对其界定是从不同层面进行的。就是说,没有囊括一切的现代性,只有诸种不同层面的现代性。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社会中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与现代性存在"多元一体"的三重关系:现代性孕生审美现代性,审美现代性又是对现代性的批判、重建和超越。审美现代性是被把握在美学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反映的是美学主潮问题,它体现了历史主义、人文主义、审美主义三大理念的综合。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问题是当前学术讨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伴随着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现代性有其深刻的内蕴。现代性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自身内在的悖论。马克思从现实的实践活动中寻求摆脱现代性的出路,共产主义是消解理性与主体性内在矛盾的钥匙,是解决现代性悖论的唯一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现代性在实现人们从传统解放的过程中,又将人纳入到其自身逻辑下。表现在文化上,就是大众文化以一种强势使主导文化之光黯然失色和高雅文化边缘化。人的发展有现实和理想两个维度,大众文化使人在一种情感宣泄和追求时尚中实现感官满足,但又在认同现实中忘却传统,失去批判超越的理想主义。日常生活批判把传统、现实和理想视为人的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主动精神在追求未来中判断现实,表达着现代化中人的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传统·现代性·后现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性是多元、多样的,因而传统和现代性可以会通,中国的现代性也自有特色;当代西方哲学对西方现代性的批判,围绕现代性与后现代的论争,对研究与实现中国的现代性有参考价值;要加强中国现代性的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审美现代性作为现代性精神危机的表达,作为现代社会中现代审美关系的反映、产物,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从主客体结构关系来看,审美古典性是客体理性观的文艺,审美近代性是工具理性观的文艺,审美现代性是生命理性观的文艺,审美当代性是生态理性观的文艺.综观人类历史上的审美形态或审美主潮,它由为自然、为社会、转而指向现代性社会中人类生存困境,关注人类感性生存的可能性,关注人类主体审美化生存的可能性.至此,可以说,精神价值层是审美现代性的深层存在方式,它的一个最具本原性的含义,就是一种建立在现代性之中的与时俱进的时代审美精神以及人的个体生成和审美化生存的进步性诉求.  相似文献   

16.
世俗批判的现代性意义——试论柏杨杂文的思想品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柏杨在内地的影响一直与80年代的反传统思潮联系在一起,成为反传统思想中最敏锐的观点和论据,也被这股思潮所符号化.但柏杨的文化批判并不具有我们惯常理解的明确的和强烈的政治意向,而更重要的在于国民性揭示,在于他立足于民间的立场,进行世俗的现代性建构.柏杨始终是站立在世俗社会的立场上来发言,他不是要驯化世俗社会,而是试图建构一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而现代性的民族国家应该是这个本真性的世俗社会的合理延伸.他不是把世俗社会提升到精英社会的水准,他首先是要建构本真性的世俗社会,其次是要把精英社会拉到这个世俗社会的水准上.从他最经常讨论的主题(例如国民性批判、道德风习、平等正义),可以看出他的杂文的批判精神紧紧地贴近世俗社会.  相似文献   

17.
“现代性”构成了当代中国精英文学创作与阐释的无边视域。从“启蒙现代性”的中心幻像到“审美现代性”的突围与“后现代性”的反抗 ,再到“后现代语境”中的现代性反思 ,当代中国在“现代性”价值述求过程中的分裂与蜕变构成了当代精英文学在总体价值定位上流徙变迁的深层动因。对语言和人的尊重是精英文学的价值“底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