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老师,感谢您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着动人的歌曲、熟悉的旋律,我想说:老师,感谢您!丁零零,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黄老师走进教室,给我们讲起孙悟空棒打牛魔王的故事:传说孙悟空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在途中遇到牛魔王。孙悟空和牛魔王斗起来,难分胜负。后来,孙悟空拿出法宝——如  相似文献   

2.
牛魔王形象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牛魔王形象的分析,认为牛魔王在《西游记》中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却是一个鲜活的形象。他那亦正亦邪的性格,超群的本领,都和孙悟空有类似之处,对孙悟空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映衬作用。明确了他在《西游记》中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孙悟空在天庭呆得不耐烦了,突然想到人间去逛逛,便去向师傅说出了他的愿望,他师傅知道他天性好动,便同意了。于是,大圣一个跟头就来到了“童话世界”——神奇的九寨沟。  相似文献   

4.
鲁家米  倪莉 《科技智囊》2007,(10):68-72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作品。其中的主角之一孙悟空,又名美猴王、齐天大圣,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一个形象,系东胜神州傲来国花果山灵石孕育进裂见风而成之石猴,在花果山占山为王三五百载,后历经八九载,跋山涉水,  相似文献   

5.
牛魔王的艺术形象深入人心,最近研究的文章也纷纷涌现。通过立足百回本《西游记》的文本,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牛魔王的性格以及作者创作这一人物的动机的梳理和分析,牛魔王的形象应该定位为乖张礼法,自大蛮横。这与徐慧女士的观点形成了较为显明的对照。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1998,(7)
《西游记》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世界流传,其中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西天取经等故事更是妇儒皆知。在这次由前导公司制作发行的《西游记·齐天大圣》游戏光盘,则截取原著中自"石猴出世"到"封齐天大圣"一段的故事内容。这是一款以M·RPG形式为主的游戏,其中还融合了建设花果山、训练小猴、养成自我性格及间接格斗等成分。在游戏中除了充分体验战斗这一主题外,还需进行建设、升级、交易等策略型活动。游戏主体分为"水脏洞"、  相似文献   

7.
方城石猴在民间流传了一千多年,沉淀了浓郁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当地的民俗风情,蕴含着深厚的本土价值和文化内涵.与其他传统工艺一样.方城石猴工艺也面临着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在中国当下大力"振兴传统工艺"背景下,方城石猴可以在工艺、材料、造型、审美、营销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发展以及创造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悟空身坡“防火服” 话说悟空在做齐天大圣时,曾经因为犯下天规被抓。恼怒的玉皇大帝命令太上老君把悟空练成仙丹。可没想到这家伙被关进丹炉烧了七七四十九天,却半点事儿都没,还能在丹炉里大喊大忠。奇怪,难道他穿了防火服不成?嘿嘿,这想法还真沾点儿边。不过这“防火材料”可不是穿在身上的,而正是悟空本人!没错,《西游记》一开头可就交待了,孙悟空不是普通的猴子,而是一只吸收了日月精华的石猴!石头哪能那么容易烧化呢?  相似文献   

9.
位于河北省阜平县城东10公里处的西庄乡,有一石猴遍布的奇山,名唤猴石顶。其山并不算高,仅500米。但形态非常奇特,也很突出,从高处远远望去,活象一只脸向西、背朝东倦曲、平卧的猴子。相传宋代原生活在平原区的人,到山中狩猎而爬上猴石顶的峰顶,向下观看,无意中发现此山活象一只巨大的石猴,故而得名,更有趣的是,山脉的最高处,正是石猴的头部,恰恰在头部的岩石上,又布满了成千上万只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小石猴,真  相似文献   

10.
南阳遗存很多巨石崇拜,包括巨石猴、巨石蚕、巨石龟、巨石蝉、生殖崇拜、石室等.其中的巨石猴,高3至5米,其造型与商甲骨文中"()"即夏字相似,有可能夏人竖巨石猴为崇拜,商人沿袭信仰,尊称它为"高祖"("()").巨石猴发现地与史料记载的"颍川、南阳,夏人之居也"互证,丰富了夏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把孙悟空还原成一个普通人,那么,从心理学的各个角度来分析,其实,孙悟空是个好孩子。"父爱母爱"造就了自信的悟空悟空从石头而来,但是,他并不缺少父爱母爱,花果山象征孙悟空得到的"父爱",水帘洞象征孙悟空得  相似文献   

12.
王政 《科技信息》2011,(24):27-27,29
孙悟空人格广泛地影响了中国人,本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孙悟空的人格特质进行了全面解读,并对孙悟空人格特质作出了新的解释。孙悟空的人格特质是兽性、人性和神性的完美结合,在细致探析孙悟空人格特质的同时,借鉴其对当前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哇噻!那不就是克隆人吗!咦?孙悟空不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吗?有啦!把孙悟空从蛋壳里孵出来!全息电视屏;前的观众朋友:意了,新悟空就要诞生了!蛋壳里蹦出个孙悟空  相似文献   

14.
刘龙贵 《吉安师专学报》2003,24(Z1):157-159
本文努力探求了<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悲剧性.一是强调孙悟空是个悲剧形象并非否定他.二是指明吴承恩世界观和创作观的局限,又绝不能苛求他.  相似文献   

15.
为揭示旺苍地区灯影组层状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矿物充填序列及流体作用过程,综合应用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测试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硅质岩类溶蚀孔洞中具白云石、方解石、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细—中晶石英及粗—巨晶石英5个世代典型矿物充填并历经6期流体作用影响。在早期硅质岩形成基础上,第I期深盆富镁热液溶蚀—充填叠加改造形成鞍状白云石;第II期含硅热液交代白云石形成亮晶方解石;在第III期沥青形成后,第IV期为封闭体系下高浓度低温硅质热液快速沉淀出微晶石英—纤维状玉髓;第V期为石炭—二叠纪硅质流体作用下沉淀出细晶—中晶石英;第VI期为三叠纪弱饱和二氧化硅水溶液近平衡条件下沿缝洞缓慢结晶沉淀出粗晶—巨晶石英。经深盆富镁热液叠加硅质热液对层状硅质岩类复合改造,部分微孔及裂缝发育的硅质岩类可成为潜在储层。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在个性和才能上前后判若两人。前七回中,孙悟空敢作敢为、铁骨铮铮和不畏权势。皈依佛门后,其个性大变,屈服权势而甘为前驱,唯唯诺诺而大卖人情,不辨是非而认敌为友。才能上由前七回的神通广大、有勇有谋变成了一个工具和庸人。而名利则是孙悟空完成这一蜕变的动机,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就是"上会会规"。孙悟空的蜕变,是当时"上会会规"社会制度下的悲剧,《西游记》藉以谴责压制和摧残人才的不公平的社会。《西游记》应是一部社会谴责小说。  相似文献   

17.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的绝对主角,其言其行几乎承载着作者全部的创作意图。凌霄殿招安,大闹天宫的过程赤裸裸地揭示了凌霄宝殿的腐败。悟空用金箍棒撩开了天上人间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了天庭腐败的本质。所以,《西游记》不仅是一部经典神怪小说,也是一部反腐倡廉的官场小说。其后者的属性,更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直面当下。从这个意义上说,悟空是反封建斗士,更是反腐败斗士。何为腐败?确切地说是指制度、组织、机构、措施等混乱、黑暗,本质上是指运用公权谋取私利。悟空反腐的重点单位是凌霄宝殿,但随着反腐倡廉的深入,把范围由凌霄宝殿扩大到了雷音寺,两大战略集团的腐败黑幕昭然若揭。天界两大集团、人间无数国  相似文献   

18.
李锋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1):186-186,14
解读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形象,我们从中感悟出孙悟空是一个不凡的人物,他热爱生活,有真才实学,品德高尚,他历经磨炼,创新开拓;他的团队合作精神与不辱使命等丰富的精神内涵正体现了当代的人才观。孙悟空的形象在新时代对青年一代具有深刻而强大的启发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悟空作为《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一直倍受人们的喜爱。本文对孙悟空的形象进行了新的理解,认为在孙悟空的身上不仅体现着人类追求自由、平等、尊严、至善和个体价值实现的优秀品质,更重要的是体现了中华民族重群体、重理性的民族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20.
自从孙悟空护送那唠唠叨叨的唐僧完成取经的任务,被如来封为“斗战胜佛”之后,整天呆在天庭无所事事,憋得难受。于是就趁着南天门那两个看大门的天神瞌睡之机偷溜到了人间。然而这时已不是唐朝,只见路旁边高楼林立,灯火通明,于是悟空就想打听一下这是什么年代。正巧,这时一位下班回家的姑娘路过这里。他急忙迎了上去:“敢问这位姑娘,现金是何年何月?”那人抬头一看,一个猴子在说话,吓得惨叫一声,转身就跑。悟空挺纳闷,低头看看自己,恍然大悟。于是就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与流川枫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帅哥。这时已近深夜,四周无人,悟空无处可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