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都代表了当今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两者将"人"视为自己的理论核心,具有三个方面的共同点,但是又有着两个方面的本质区别,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并不等同于"人道主义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人道主义者所推崇的“平等、自由、人的价值、人权”等观念都不过是产生并服务于商品经济的观念形态,即人道主义实质上便是商品经济的观念形态体系。然而,商品经济发展到今天的实际结果却与人道主义的初衷大相径庭。现代人道主义的主题逐渐改变为批判商品经济社会中各种“异化”现象了。当务之急是把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强烈的时代精神灌输到社会发展观念中去,推动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坚持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国内外关于人道主义及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研究与动态胡义成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道德建设的一个基本内容。我国国务院已经提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我国社会的基础思想之一,是人际关系的一个准则”,“全社会要发扬...  相似文献   

4.
荣与辱是人的两种重要道德情感,荣辱观是人们对于荣誉和耻辱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也是人的道德品质借以形成表现的观念力量。它有着深刻的社会道德心理基础和深刻的个人心理感受基础,对人们发挥着道德调控功能的作用.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内涵着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底蕴,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体现着尊重“人的价值”的人道主义取向胡义成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是兼容的。它的价值观取向也包括人道主义。其集中表现之一,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根基的政治经济学,在整体思路上最尊重“人的价值”.某些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在有关外显的论述之中,也可...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原则,它开辟了一个以“人”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社会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文学”这个概念几乎是包罗万象的。它可以指涉“拨乱反正”、“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等政治家口号下的文学写作;它也可以指涉“创作自由”、“人道主义”、“新启蒙”、“个性解放”、“表现自我”等知识分子与文学家们的倡导。它可以用来概括“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也可以用来概括“朦胧诗”、“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仍处在“新时期”。组成我们现如今的广泛的“共识”,广泛“认同”的观点,都是由“新时期”来提供的。90年代以后,往往是对80年代某些观念的强调、延续或者以此为基础的推断。“新时期文学”的最基本态度还可以用这几个概念来描述:“人道主义”、“个性主义”、“文学独立”。人道主义精神是“新时期文学”的最强音,也代表了1970年代末以来文学的最感人最健康的声音。将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以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为文学资源,“新时期文学”展开了对文化大革命传统社会主义“极左”政治的全面否定和批判。“新时期文学”的人道主义旗帜上有“自由”、“博爱”,却鲜有“平等”。人道主义者更倾向于把当下的问题看成是“社会转型”中的问题,这种态度一致延续到1990年代。但是没有对平等价值的奋力追求,又何来人道主义呢?而人道主义者的现实和历史位置究竟又在哪里呢?“新时期文学”10年盛会那段时间内,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是关于“忏悔”。忏悔在当时的表述下,是对今日之我的肯定,是自我与历史的“切割”。让文学与时代、社会“切割”,让文学回到文学本身,考察“人本身的灵魂”,在这一点上,“新时期文学”与“五四”新文学有着本质的差异。后者也有所谓“忏悔意识?  相似文献   

8.
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把“公正之心”制度化,唤醒人的道德内省意识,能够在对于公民的经济利益的关联中培育公民的“公正之心”,促进社会达成正义共识。  相似文献   

9.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首先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华民族走上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关于理想信念的挑战。如果在共产党员中开展的先进性教育是对党员理想信念的教育,那么,现在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就是对中华民族、全体中国人民的思想信念的教育,它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范行为。其次“八荣八耻”中,把“以崇尚科学为荣”和“以愚昧无知为耻”对立起来。作为科技工作者,愚昧无知并不是文盲的专利,而是所有人对科学的态度.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事。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的发生机制即阶级斗争,它是由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它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即完成历史使命,代之而起作用的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的实质就是社会主义发展机制论。  相似文献   

11.
民主社会主义是最近争论较多的一股思潮,尽管这股思潮有可借鉴性,但与科学社会主义是有原则区别的。我们必须划清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界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2.
胡应泉 《长春大学学报》2014,(5):660-662,666
马克思主义产生后,社会主义也开始了在世界范围内的实践。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充满了争议,形成了不同的社会主义模式。本文从经典作家笔下的社会主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时代背景、思想渊源、主要内容、实践与影响、在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的地位等方面评述了纳赛尔的合作、民主社会主义。作者强调:作为一种激进的民族主义思潮和社会主义流派,纳奏尔提出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国有企业发展问题、落后国家的独特发展道路问题等,对今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和出发点。那么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涵义,我们不能满足于已有的认识而止步不前,而应随着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在当前形势下,全新理解和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作为两种社会制度,本质上是对立的,不可能趋同。西方国家正在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是一种幻想。从认识角度看,趋同论的主要错误是,把运行机制的某些共性和经济贸易来往的密切化当作基本制度的趋同。民主社会主义是作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两种社会制度趋同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有着原则区别。  相似文献   

16.
当前,科学社会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把构建和谐社会放到社会主义世界历史发展进程的大背景下考察,可以清楚地发现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新的突破和质的飞跃。构建和谐社会,既把握时代主题,又突出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重点;构建和谐社会是根据我国国情探索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新路,它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把毕生的心血都用在了人类的解放事业上,他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唯物史观理论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辩证运动规律的揭示,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宣告了资本主义社会也仅仅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阶段而已。剩余价值这一伟大的发现为马克思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奥秘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两大发现正式宣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则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道路以及人类所要实现的社会目标。科学社会主义依然处于不断的"发展"中,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实践。  相似文献   

18.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源泉。文章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建立和发展过程,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指出中国梦的提出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分析了中国梦提出的背景及其重大意义;探讨了中国梦实现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毛泽东在马克思主义先驱探索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的社会主义实践,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概念,区分了两类矛盾,形成了系统的矛盾动力思想。深入分析毛泽东矛盾动力思想的理论形成和实践探索,对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因此,我们既要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决抵制和反对其他一切不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又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