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造卫星上天后。卫星通讯日渐成为人们的新宠,但是20世纪90年代辉煌一时的"铱星网络系统",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遭到了惨败。该计划实际上开始于1987年,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准备花十年时间、50亿美元,发射77颗低轨道卫星,以组成一个全球性的移动通讯网络。因第77号元索是铱(Ir),这是一种用途很广的稀  相似文献   

2.
太空探索的保障“已经到了将我们的思维延伸到地球之外的时候了。我们必须将因特网连接到太阳系的每一个角落。”TCP-IP协议的创建者之一文顿·瑟夫说,“当我们向火星迈进的时候,我们需要更为可靠、更为强大的通讯手段,因特网是最佳的选择。”这位被誉为“因特网之父”之一的人,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星际网计划的积极推动者。在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最近几次的火星探测行动中,飞行器与地球之间的通讯一直存在问题,直到这些飞行器最终消失在茫茫太空中为止。即使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也无法断定导致通讯联络失败的原因。即使在一些较为…  相似文献   

3.
影子 《科学之友》2015,(1):60-61
时代在飞速变化,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有人提前谋划飞到地球的另一隅过洋味春节,有人计划到温暖如春的海南三亚过一个暖洋洋的春节,有人预先在饭店定制年夜饭,把平时忙碌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过一个其乐融融的春节,但是,不管过节的方式有怎样的变化,人们还是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  相似文献   

4.
大陆科学钻探与中国科学深钻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文采 《科学》2002,54(2):22-25
人类在赖以生存的地球上已经历了无数个春秋.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通过各种方法对地球进行探测,但是,由于坚硬地壳岩石的阻隔,迄今为止,人类对地球内部仍然所知甚少.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人类开辟了通往宇宙星际的大门,一个与之相呼应的"入地"计划应运而生,这就是直接观测地球陆壳的"大陆科学钻探".作为"深入地球内部的望远镜",大陆科学深钻是当代地球科学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型科学工程,也是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资源、灾害、环境三大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
人类一直向往着到其他恒星系去旅行,发现新的世界、新的奇迹和新的机遇,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这还只能是一个梦。现在,人类要想离开地球还是非常困难的,就更不用说到太阳系以外去探险了。但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人类毕竟已经走完了星际航行的第一步,人类已经步入地球轨道、登上月球,现在人们正盼望着找到一种用较  相似文献   

6.
一,预言环境的未来,需要专家们相互交流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家们已经开始对全球或把地球作为—个系统的探索。例如:卫星现在能够把地球作为一个整体来收集数据了;新的超级计算机和信息系统能储存和处理大量数据组并控制错综地连结在一起的地球分系统模型。一些重大问题的非常时期,就像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水平增加一样,已经更多地关系到有关生态等系统的气象变化的潜在效应。若干条全球探索计划现已实施。例如:国家科学基金会已经认识到某些地球科学努力进入一个“全球地球科学”的规划——强调大气层和海洋系统之间的  相似文献   

7.
地球的平均温度正在慢慢升高,这已经是人们的共识了。全球变暖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人们却对全球变暖没有一个有效的抵御措施。每年都会听说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招数来应对全球变暖,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觉得匪夷所思,有点旁门左道的意思,甚至有人会说这些招数很幼稚。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式,现在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应该严肃看待这些给地球降温的奇招,以作为应急之用了。第一招:给大海补铁为什么要给大海“补铁”?这倒不是因为大海“贫血”,而是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鲜为人知的一个事实是,地球上约50%的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地球的年龄     
人类生活在地球上,自然关心一个问题:地球的年龄有多大?科学家指出,地球形成已经有46亿年了。但是,这一结论的科学依据是什么呢?西方的神甫告诉人们,上帝创造了人类,地球自然也是上帝创造的,而人类创造地球的时间是公元前4000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是人类在蒙昧时期用来欺骗自己的谎言。从很早开始,许多勤于思考的有识之士就试图通过科学的方法来推测地球的年龄。17世纪至18世纪期间,有人试图通过测算海洋的盐度来推算地球的年龄。这种方法的依据是,假定在地球形成之初,海洋中的水全部是淡水,经过后来漫长的演变,陆地上的河…  相似文献   

9.
<正>面对资源日益匮乏的窘境,世界各国都将目光投向地球深处这片未知的领域。对抗一触即发,领土资源争夺战已经打响!澳大利亚"玻璃地球"计划矿产大国澳大利亚,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为了解决未来的资源问题,1999年,该国提出了一个别开生面的新概念——"玻璃地球"。顾名思义,就是指希望地球在人类面前能像玻璃一样透明,让我们一眼就能看清  相似文献   

10.
在遥远而黑暗的太空中运行着很多人造卫星,它们按照人们的计划,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离地面数百公里的高空中,卫星用电子仪器窥视着大地,它们引导勘探者去发现地球上埋藏的矿藏;用光速传播通讯;卫星用雷达探测了地球上空的气象状况并传送给家庭电视和导航船舶通过黑夜及风暴海区。攫取地球上局部地区发生的敌对状态情报资料。卫星这个空中间谍,日夜监视着动荡不安的世界,侦察各种情报为各国自身的利益服务和维护和平。  相似文献   

11.
大洋钻探与我国古海洋学研究的国际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东生 《科学通报》2003,48(21):2205-2205
20世纪中晚期,地球科学研究所取得的一系列重要进展中,不少与国际深海钻探计划(DSDP)密切相关.几千米海水下地层记录的获得,为人们认识地球演化开辟了新的视野. 我国地学界是在20世纪下半叶通过“板块”学说的介绍而知道“深海钻探计划”的,但是,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深海研究确实是显得遥远了些.直到1985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综合发展的产物。据分析预测,到2000年,地球上人口的一半以上将住在城市。如果世界上人口增长保持目前的速度,到2800年,每40平方厘米的陆上就会有一个人;到4300年,地球人口的总量将超过地球的总重。未来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会是什么样子,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国际上一些城市学家和计划、  相似文献   

13.
凌夫 《科学之友》2002,(12):18-19
1867年,著名的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曾经预言了100多年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凡尔纳说在1969年,宇宙飞船将会把人类送上我们的卫星月球上去。凡尔纳关于登月计划的工程设计和物理原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知识帮助人们制定出了登月计划的具体步骤,而不仅仅只是想像总而言之,科学幻想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个可能实现的视野——今天的科学幻想也许就会成为明日的科学。《星球大战》便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4.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但是不少犯罪团伙正在破坏这个地球,他们在世界各地非法开矿、盗伐树木、偷猎珍稀动物、污染生态环境、炮制生物物种入侵,种种犯罪行径越来越嚣张,越来越明目张胆.让地球不堪重负,让自然生态环境满目疮痍。从1970年以来,全球生物多样性已经减少了近1/3。生物物种的不断灭绝会大大削弱了地球生命系统的健康.这种损失最终会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前蜘蛛网般的光学纤维开始把全世界的城市连结起来。利用头发丝细的玻璃纤维高容量传输光子的通讯网络代替了铜导线中传输电子的线路。国际电话和电报科学家查理·凯欧(CharlesKao)曾先躯性的发展了光学纤维通讯,他坚信到21世纪初期这种通讯网络传输信息的容量将比现在使用的体系大1000倍。凯欧写道,“光学纤维通讯将开阔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把我们的视力和思考延伸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乃至超出我们居住的星球。”但是这种引人注目的新的通讯方式,即通过纤  相似文献   

16.
我们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个极其巨大的球体。那么,第一个测出地球质量的人是谁?他就是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1731—1810),被人们誉为“第一个称地球的人”。  相似文献   

17.
Google虚拟地球如何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世界科学》2006,(4):22-22
非常快捷地把整个地球显示在你的桌面,而不至于使你的计算机因为储存大量的图片而变得像蜗牛一样慢,这就是Google地球软件想做到的。像Google地球之类的球体成像软件自从发布以来,已经培养了大批忠实的用户群,通过使用这些基于web的工具,人们可以环绕地球“飞越”,任意缩放我们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整个地球的公共信息资源在被人们无限地扩充。但这些奇妙的功能又是怎样实现的呢?实现这些功能最主要的障碍是如何把这些三维图像进行转换。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带宽假定为10M/秒)去下载分辨率为1米的整个地球的图片,大概要花费我们69年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地球的平均温度正在慢慢升高,这已是人们的共识了。全球变暖已经开始破坏我们的环境,带来越来越多的灾害。然而,目前人们却对全球变暖还没有一个有效的抵御措施。每年会听说有一两个异想天开的招数来应对全球变暖,开始的时候大多数人觉得有些匪夷所思,有点旁门左道的意思,甚至有人会说这些招数很幼稚。但是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形势,现在一些著名的科学家认为应该严肃看待这些给地球降温的奇招,以作为应急之用了。第一招:给大海补铁为什么要给大海“补铁”?这倒不是因为大海“贫血”,而是为减缓全球变暖作贡献。鲜为人知的一个事实是,地球上约50…  相似文献   

19.
地球是个巨大的磁体.人们早就发现,地磁场随岁月的流逝而变化.地磁场的变化有多种,其中有瞬时的不规则的起伏和扰动,这就是所谓的磁暴.磁暴在地球上所有点同时发生,不同点前后相差不到一分钟.不同的磁暴强度起伏不一,可从几伽玛到一千伽玛以上.靠近两极区域的地磁扰动要比中纬、低纬区域强得多.磁暴与极光有密切联系,部分磁暴还伴随有电报和无线电通讯的中断,因而早就引起了人们的极大的兴趣和注意.  相似文献   

20.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地球发展史已经证实,地球每10万年就要进入一个冰河时期,虽然这是人类居住的这个星球最剧烈的气候变化,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人能够解释清楚引起这一无情周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最近美国科学家对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认为地球每10万年进入一个冰河周期实际上是由于太阳磁活动的波动起伏。关于地球进入冰河周期的原因,传统的解释就是被称为米兰柯维奇周期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地球重大气候的变化与地球轴心的方向和倾斜度以及地球轨道离心率的缓慢周期性变化有关。就是说,地球轨道对来自太阳的能量有多少能到达地球表面,会起着改变的作用。这一改变。是导致地球冰河周期形成的主要原因。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