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铊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迄今为止,铊成矿仅见我国,故研究铊成矿我国应是首开先河。从铊矿床成矿作用研究铊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点,其目的在于强调从生物成矿角度研究微古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吸收富集铊成矿和生物残骸积累铊成矿。进而从本质上认识铊在成矿演化过程中地质地球化学和生物化学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特殊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2.
杨家湾原为一汞矿点,在前人工作基础上通过对杨家湾北东向含矿断裂带中部在夜郎组第一段(Tly1)和第二段(Tly2)中系统进行地球化学剖面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仅1件样品T1含量低于100×10-6(YJ15TI含量为56×10-6)外,其余14件(YJ1~YJ14)Tl含量均大于100×10-6,变化于386~960×10-6之间,平均为653×10-6(0.0653%),达到铊矿石工业品位要求,与滥木厂铊(汞)矿床对比,在赋矿地层、控矿构造、围岩蚀变和矿化特征等方面均极相似,成矿条件有利,找矿远景良好,如进一步工作,有可能找到第二个滥木厂式铊矿床。  相似文献   

3.
香泉铊矿化区人体的铊含量特征及环境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泉铊矿床是安徽省近年来发现和正在勘探的大型铊矿床,为了研究自然状态下的铊矿床对人体及周围环境的影响,分别采集矿床附近和远离矿床的小山井村和大尹村村民(背景区)的尿液和头发,并对其中的铊含量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小山井村村民的尿铊平均质量浓度为1.76μg/L,明显高于健康人群和背景区村民,而头发中铊平均质量比为3.13μg/kg,属于健康人群发铊质量比范围。研究表明,目前矿床中的铊尚未大量迁移进入环境而对村民健康产生明显的危害,但矿床附近村民已表现出铊污染的征兆;此外,本次研究也表明人发中铊含量高低不是铊污染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香泉独立铊矿床中7件含铊黄铁矿进行X射线分析,结果表明,含铊黄铁矿的X射线特征衍射峰和强度相对标准黄铁矿均发生变化,表现为衍射线宽化,晶胞参数变大; 黄铁矿的晶胞参数与黄铁矿中铊含量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证实铊在黄铁矿中有2种赋存状态,铊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替代铁进入黄铁矿晶格,其次以微细铊矿物包裹体形式产出.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安徽和县香泉铊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矿床的围岩为奥陶纪红花园组微晶灰岩和微晶白云岩,矿化受断裂和硅化角砾岩带控制,主要蚀变矿化类型有重晶石化、萤石化、硅化、褐铁矿化以及铊矿化。矿床中铊含量很高,w(Tl)最高可达0.23%,铊在矿床中主要以独立的含铊矿物和分散状态2种形式产出,此研究成果为日后该矿床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贵州兴仁滥本厂汞矿区的实地考查和一系列室内研究工作,发现了自然界极为罕见的红铊矿,并进而肯定了该矿区汞铊共生矿床中有富铊矿体的存在。红铊矿和富铊矿体在我国均属首次发现。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矿物包裹体和硫同位素资料,结合矿床的地质特征,从矿源层的形成环境、红铊矿和富铊矿体产出条件、汞铊等成矿元素的活化迁移及其沉淀机制等方面,对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进行了初步讨论,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报道了贵州滥木厂铊矿床产出的斜硫砷汞铊矿的出溶结构,对其特征进行了较详细地描述,并初步探讨了其成因和发现意义。  相似文献   

8.
扼要报道了在我国发现的第一个新铊矿物铊明矾及其主要研究成果。铊明矾是在贵州滥木厂铊 (汞 )矿床富铊矿体氧化带中发现的一个新铊矿物种。与多种次生矿物共生。集合体大小一般为 2 - 10mm ,白色至淡黄色 ,玻璃光泽 ,透明 ,折光率为 1.4 95 ,维氏硬度为 94 -12 4kg/mm2 、摩氏硬度为 3.1- 3.4 ,实测密度 2 .2 2 g/cm3,易溶于水。化学式为 (Tl1.0 0K0 .0 5) 1.0 5(Al1.0 1Si0 .0 2 Ca0 .0 1Mg0 .0 1Fe0 .0 1) 1.0 6[SO4 ]2 .0 2 · 11.86H2 O ,理论式为TlAl[SO4 ]2 ·12H2 O .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经指标化 ,并参照人工合成TlAl[SO4 ]2 ·12H2 O的资料 ,确定铊明矾为等轴晶系 ,空间群为Pa3,a =12 .2 12 (5 ) 、v =182 1(2 ) 3、Z =4 ,与人工合成物及明矾族的钾明矾、钠明矾和铵明矾为等结构 ,应属明矾族矿物之一 ,其在成分上有别于其他矿物者为一价阳离子为Tl .  相似文献   

9.
对N503-乙苯-T12(SO4)3-H2O-NaCl-H2SO4,多元体系中萃取分离铊和数学模拟进行了研究,探讨了酸度、料液中铊、氯离子浓度对萃取平衡的影响,得到了萃取平衡等温线,应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建立数学解析式,并对半萃酸度与平衡水相铊的浓度进行了定量处理,取得了某些成果,为铊的萃取分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铊中毒及其检验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铊中毒发病缓慢,有较长的潜伏期,特征症状出现滞后,初诊易误诊。采取原子吸收光 谱分析技术测定生物样品中铊元素的含量,具有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等优点。实验结果表明,国产 原子吸收光谱仪与进口高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生物样品中铊元素的检测结果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1.
作者通过野外及室内综合研究,对该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成矿作用过程及成矿作用方式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探讨,以较充分的证据说明该矿床属海相沉积(可能含部分远源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地下热卤水改造成因的层控型矿床。文中并指出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楚雄盆地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滇古大陆裂谷的发生和发展造就了楚雄盆地,沉积了煤、铜、盐旋回与含矿建造,形成了铜、膏盐、有机矿床组合。矿床地球化学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表生的或地层中的或深部的铜、盐、有机质以微量遍布于楚雄盆地中生代各地层中,在适宜的古气候、岩相古地理环境则富集成矿,三者在诸矿床中互相渗透、互相依存。三类矿床都经历了沉积-成岩-改造生成过程并受同步热演化。矿床组合遵循“金属-盐-有机沉积-成岩-改造”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3.
科学技术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解放了人类,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科技的发展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这在作为当代科技成果集中体现的计算机网络空间中尤为突出。“圆形监狱”一说作为一种以空间来象征权力的理想范例和极致模板首先由边沁提出,而后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进一步将其描述为全景敞视主义。不管从技术基础、监视模式、空间划分、权力等级等各个方面看,似乎与任何束缚、控制、权力、统治、规训无涉的新型社会空间——网络空间,却在本质上不啻另一种新型的全景敞视“圆形监狱”,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无形却又无所不在的信息监控网络中,成为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型统治和渗透手段。因此,传统社会空间中那种明显的、赤裸裸的权力与控制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以更加全面隐蔽而富有迷惑性的方式渗入网络空间中。这表明,随着现代性的进程,本身作为一种人工产物的网络科技,有可能脱离人的控制而走向未知的自主发展,成为后现代资本社会的新型统治手段而具有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作者研究了焦家式金矿与玲珑式金矿的共生组合关系,利用不同方法测定了两类矿床形成的物理化学条件,并进行了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焦家式金矿和玲珑式金矿具有相同的成矿热液来源和相似的物理化学条件,从焦家式金矿到玲珑式金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演化和同一种类矿床从早到晚的演化相一致,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中粗粒花岗岩。  相似文献   

15.
昭通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文龙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18):5282-5286,5349
昭通铅锌矿床是滇东北富锗铅锌矿集区的一个大型矿床。前人对该矿床的研究集中于成矿构造背景、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特征、构造控矿特征、矿床成因以及成矿预测等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果。然而,在矿床成因方面仍存在较大争议。闪锌矿是铅锌矿床的主要矿石矿物之一,运用闪锌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可以作为判别矿床成因的一种标志。在总结矿床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闪锌矿矿相学及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分散元素超常富集的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传统观点认为,Cd,Ga,In,Tl,Ge,Se,Te,Re等分散元素不能形成独立矿床,它们只能以伴生元素的方式存在于其他元素的矿床内.近年来,中国西南地区多例分散元素独立矿床的相继发现,打破了这一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理念.在对国内外分散元素矿床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扬子地块西部大陆边缘构造演化及其所控制的壳幔置换、流体活动、元素分馏等动力学过程,控制了区域内分散金属成矿作用的基本样式和矿床时空分布的基本格局.未来对分散元素超常富集机理及资源与环境效应研究,应着重于三方面,即:分散元素矿集区的成矿大陆动力学背景、分散元素成矿作用的共性和差异性及与其他矿化元素共生-分异的化学动力学机制、表生循环过程中分散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对生态和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7.
Important advanc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field of geochemistry since nanome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field of geoscience. The nanometer particulates have been discovered in naturally-occurring ore deposits, volcano-eruptive materials and geo-gases, and a more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mechanism of endogenic metallic ore deposits has been conducted. It is considered that some ore-forming metals may transport in the form of native particulates. Because they have very strong capabilities of adsorption, adsorption is alway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mechanism of metallogenesis under supergenic and low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herefore, a new technology of ore exploration has also been developed. This paper attempts to review the new advances in geochemical research on nanometer materials, as well as its perspectivess.  相似文献   

18.
对金牙金矿田构造地质及地球化学的研究表明,金牙金矿田成矿元素的分布、迁移和富集是受构造运动及构造形迹控制的。巴合背斜总体上控制了成矿元素的分布;而断裂构造则控制了成矿元素异常的分布。矿床(点)毫无例外地分布于断裂构造复合部位的构造围压、最大剪应力和应变能的低值区,严格受北西向构造(体系)控制。  相似文献   

19.
在铀矿床上进行原位定向γ能谱测量时,复杂几何条件下的非定向γ射线会干扰测量结果。为减小上述影响,提出一种定向比例系数法,分别进行了模拟测量和实际测量比对,验证分析测量方法。首先,通过MCNP5程序模拟计算获得铅屏蔽层的定向比例系数和最佳厚度。然后,在NaI探测器的四周包裹铅对标准铀矿模型进行测量。最后,将测量结果与模拟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定向比例系数法进行铀矿原位定向γ能谱测量能有效能减少非定向γ射线对测量结果带来的干扰,可进一步提高铀矿原位γ能谱测量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产于内蒙古索伦山缝合带蛇绿岩中的铬铁矿,其深入研究对于铬铁矿的勘查、缓解铬铁矿需求紧张、增加战略矿产资源以及国民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对内蒙古索伦山地区铬铁矿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索伦山地区铬铁矿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索伦山地区铬铁矿矿床的成因,评价了在索伦山地区铬铁矿找矿远景。索伦山地区铬铁矿均分布于索伦山蛇绿岩之地幔橄榄岩内,矿体产出众多,规模大小不等,均具有成带分布、分段集中的特点。矿体产状与方辉橄榄岩-纯橄榄岩产状基本一致,矿体与围岩为渐变过渡的关系。索伦山地区铬铁矿为产出高镁型矿石类型的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早二叠世,产于大洋中脊的构造环境。通过对地幔橄榄岩与铬铁矿的岩石学、矿物学、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索伦山地区铬铁矿的成因为熔体-岩石反应。在索伦山地区探明铬铁矿矿化点2个,铬铁矿矿点10个,小型铬铁矿矿床10个。10个已查明的小型铬铁矿矿床表明,地表矿少,盲矿体多。据此推断,已经查明的12个铬铁矿矿(化)点有可能探到更多更大的深部工业盲矿体。索伦山含铬超镁铁岩体规模巨大,延深大于600 m,具备良好的成矿条件,是良好的铬铁矿找矿靶区,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