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辽宁省粮食单产通道模式及施肥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辽宁省1949~2005年粮食单产为原始数据,引入产量通道概念分析了辽宁省粮食单产变化趋势,同时分析了1980~2005年辽宁省农用化肥施用量和施用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辽宁省粮食单产整体呈上升趋势,单产通道对分析单产的变化趋势辅助作用很强;农用化肥施用总量呈上升趋势,其中氮钾肥用量持续增加,磷肥用量有所下降,复肥用量呈大幅度增加;农用化肥施用一定程度上推动粮食单产的提高,但无法改变气候等外界条件引起的粮食单产的波动。  相似文献   

2.
根据1991-2007年沈阳市的农业统计资料,分析了沈阳市近17 a来粮食生产的变化特征,选取影响沈阳市粮食生产的11个主要因素,应用灰色关联模型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动态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沈阳市的粮食产量呈波动式的上升趋势;从粮食作物种植结构看,沈阳市粮食总产量和总播种面积的波动取决于玉米、水稻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变化;从灰色关联分析来看,单产与粮食总产量关系最为密切,居各因素之首,其次是播种面积;机耕面积、农业实有劳动力和化肥用量等农业投入对粮食生产影响较大;作物生长季的自然条件与粮食生产的关联系数变化较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生产的主要途径,为今后沈阳市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梅河口市商品粮基地1980—2007年的农业统计数据及气象站点近30a的气候数据,分析了梅河口市粮食生产的各类影响因子,结果发现粮食总产的变化主要取决于作物种植结构的调整和平均单产的波动。1980—1995年,在粮食总产量构成中,水稻和玉米所占比例变化较大,玉米产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1995年以后玉米产量占据了主导地位,占了50%以上;单产的波动也较大,各种粮食作物单产基本呈逐步增长的趋势,玉米增幅最大,达到41.21%,其次为水稻,为39.78%,大豆为34.93%。同时通过对近30a的粮食单产量与当年4—9月的平均降雨、积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的消耗量等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影响梅河口市粮食产量丰歉的主要因子是4—9月份的积温、化肥的消耗量及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图6,表3,参16。  相似文献   

4.
粮食单产年度间非平稳波动大,采用一元线性回归预测仅是一种趋势产量,预测精度较低。为了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拟用一元线性回归——马尔科夫链综合预测模型,对闽西粮食单产作了实际预测,结果预测精度明显提高。表3,参1。  相似文献   

5.
应用T型关联度分析法,分析了影响粮食生产的各项因素,求得了粮食单产与各影响因素的T型关联度,以及它们的关联序,从而找出了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一些搞好粮食生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粮食产量波动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定量化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波动方程对粮食产量及气候和粮食生产物质资料投入要素波动性进行分离,对粮食生产投入产出和气候因子进行时间序列波动变化特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结合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探求粮食产量波动形成的主控因子。结果表明,河北省粮食产出波动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整体趋势与农业政策制度变化具有明显相关性;物质资料投入因素年际间波动高于气候因素波动;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降水量波动以及政策制度变化是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粮食单产的灰色-Markov动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灰色预测与Markov预测这两种方法在时间序列预测方面各具其优点及局限性。为探索提高时间序列预测精度的合理途径及客观地模拟区域粮食单产波动,以福建省为例构建了灰色-Markov预测模型,并在技术上进行了一定的改进。理论与实证表明,灰色-Markov模型预测粮食单产的精度较高,所采取的技术改进措施效果颇佳。模型对福建省未来10a粮食单产的预测可为该省今后的粮食生产规划乃至农业规划和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图1,表3,参9。  相似文献   

8.
黄淮海平原县域粮食单产的增长趋势及其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黄淮海平原粮食单产持续增长,近年来仍然高于全国同期单产增速。尽管个别高产区单产年均增长率下降,但广大中低产区粮食单产的年均增长率仍然维持着较高的水平,全国粮食单产的增长潜力在于对广大中低产区的投入改造,生产条件的改善可明显增强粮食单产年际间增长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在生态系统健康中的指示性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生产力的变化是区域生态系统变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波动性反映生态系统的稳定水平。以耕地单产代表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从而将耕地单产的波动作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指标,以吉林省西部乾安县为例,进行了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变化分析,并从土地利用结构角度出发进行了退化原因的阐释。研究表明:政策因素、综合投入和气候因素不是决定耕地单产波动的主要因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健康与耕地单产的波动性变化密切相关,是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耕地单产)波动的根本干扰源。1949-2000年间,以1982年为转折点,乾安县的生态系统变化经历了两个阶段:基本健康稳定阶段和生态系统退化、稳定性被破坏的阶段。表现在土地利用类型上为森林景观的大面积减少、湖沼的消退和盐碱地的大面积扩散。图5,表1,参6。  相似文献   

10.
粮食产量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对浙江省十里丰农场1986年~1997年粮食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季作物产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早稻、晚稻、麦类、单季晚稻;各季作物面积、单产对粮食总产影响以早稻面积、早稻单产关联度最高;自然因素中以年积温关联度最高,年光照次之,由此为粮食生产提供了科学决策信息。表4,参4。  相似文献   

11.
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应用灰色系统理论方法,对毕节地区1980-1995年粮食总产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分析,得出了农作物产量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玉米-水稻-大豆-小麦-薯类-其它作物,农业生产要素及单产对粮食总产量影响的程度依次为单产-有效灌溉面积-化肥用量-粮作面积-技术水平-农业劳动力。  相似文献   

12.
松嫩平原耕地生产力的模糊聚类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48-1988年各县粮食单产为源始资料,应用模糊聚类方法,对松嫩平原的28个县(市)耕地生产力进行分区,并对单产明显上升区和下降区进行了分析和诊断。  相似文献   

13.
粮食生产灰色关联动态分析和预测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根据1986~2002年福建省的粮食统计资料,运用GM(1,1)模型对未来几年的粮食总产量进行预测,并运用灰色方法对影响粮食生产的诸因素进行关联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几年福建省的粮食总产量下降非常明显,8个主要影响因子与粮食总产量呈显著关联,其中粮食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影响福建省粮食总产量的3个最重要的因子,这可为今后福建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表4,参7。  相似文献   

14.
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及总体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东北地区40个地市(盟)为主要评价单元,从粮食单产水平、粮食单产增长率、主要作物单产水平3个角度,运用数理统计、GIS分析等多种方法,全面分析了2004年东北地区粮食单产的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粮食单产平均水平为4850kg/hm2,中部较高,东部和北部较低;大部分地市的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1997-2004年)集中在0-10%之间.阜新粮食单产年均增长率最高,高达40.31%;同一地市粮食产量、单产水平、单产增长率表现出严重的失衡发展状态;主要作物水稻、玉米、大豆单产分别在6000kg/hm2~7000kg/hm2、6000kg/hm2~8000kg/hm2、2000kg/hm2~3000kg/hm2水平上的地区较多.整体来看,东北地区粮食单产水平区域差异较大,从高至低依次为吉林、辽宁、黑龙江、蒙东.图3,表3,参10.  相似文献   

15.
能量关联度在分析山东省粮食生产周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张吉峰等提出的能量关联度理论,分析了山东省粮食生产主其影响因素,并讨了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波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吉林省近50年粮食产量及作物结构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分析吉林省近50年的粮食产量变化趋势及粮食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可以看出吉林省近50年来粮食总产量呈"波动式"迅速增加;粮食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大豆、玉米、谷子和高粱四大作物"四足鼎立"的结构模式演变为目前以玉米占绝对优势的"玉米型"经济。分析了粮食总产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和影响粮食作物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指出吉林省粮食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图3,参10。  相似文献   

17.
根据济宁市微山县1990~200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确定了影响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子,并对其最大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微山县耕地面积变化与农业总产值在工农总产值中的比例关联系数最大,达到0.815 85,其次为粮食单产、农作物播种面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GDP、城市化水平、公路客运量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后通过其15a间的耕地面积变化数据,建立了耕地面积灰色GM(1,1)预测模型,平均相对误差为2.89%,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后期的耕地面积变化预测。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农业气象灾害粮食损失率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影响粮食单产的因素,建立产量系统模型,用系统回归法求出理想产量,并用此模型对安徽省16a气象灾害造成的粮食损失率作出评估.表1,参3.  相似文献   

19.
受俄乌冲突影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给我国带来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本文构建了考虑国内外市场联动的非竞争型投入产出价格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刻画由于进口原材料成本波动导致的国内下游产品价格变化,而且考虑了由于国内外市场价格联动所导致的国内同类产品的价格波动及其在产业链中的连锁反应,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测算国际价格波动对我国国内物价的影响.本文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俄乌冲突对我国国内物价的影响,结果表明,整体而言俄乌冲突对我国PPI的影响大于CPI,且对物价造成的影响主要通过能源传导至国内;分部门来看,精炼石油和核燃料加工品等高耗能部门受影响较大,第三产业等与能源上下游关系较远的部门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胡斌 《系统仿真学报》2006,18(1):14-19,32
为模拟员工工作行为,给企业管理者提供决蓑依据,提出波动-均衡规律:员工工作行为变化是一种受社会场引力和费用引力吸引的波动-均衡过程。根据该规律,对变量进行分类和表述,用因果关系图描述变量之间作用关系;用BP神经网络衡量社会场及费用引力;根据波动现象,设计状态变量的转换规则、过滤原理和模拟步骤。在示例应用中组合了不同环境和管理措施的实验方案,模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正确地描述和预测员工工作行为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