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2.
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儒家民本思想在“民”的概念、利益、地位以及执政党与民关系上辨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儒家民本思想的异同,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总结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辩证地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合理内核,抛弃了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封建实质,是真正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儒家民本思想与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思想主要内容的比较分析指出它们的重要区别体现在:其本质、目的以及对待人民的态度不同;相互联系体现在:重民心、重视亲民在维护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激发人民的创造性、重视人民群众的拥护与否等,并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对儒家民本思想的扬弃。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群众观"与传统儒家文化中"贵民""爱民""富民"的"民本"思想的阐述,说明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中国"民本"思想优秀内核相结合的产物."以人为本"的思想以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为指导,同时又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相结合而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5.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音乐家,也是儒家礼乐思想的奠基人,他精通音乐,从中领悟人生,并将其作为教化民众向善的手段,孔子认为礼乐的核心是“仁”与“和”。本文试从“仁”与“和”的角度分析探讨孔子的音乐思想。  相似文献   

6.
“孝”是儒家伦理中的重要范畴。笔者认为:《论语》中孔子言“孝”,其文化内涵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善事父母”外,还应包括一种为政之道和成己之方,一种超越家族关系的社会伦理规范。同时,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孝”的社会功效,认为孔子言“孝”,致力于唤醒人们的道德自觉与社会责任感。最后,论述了孔子言“孝”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观园中的"士大夫"典型--论薛宝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宝钗这个外表温婉多才的封建“淑女”的身上,蕴藏着中国封建“士大夫”身上所能够有的极深的思想修养和那个时代人们心目中的最高的“美德”,是中国封建道德、封建化的最高结晶,也是最理想的性格。她既有“处则为真儒”的涵养,又有着“出则为王佐”的才能。薛宝钗形象是儒家理念与道家权术的最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的政党,借鉴与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务重要线索。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的历史课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起点;邓小平实现了对苏联模式的根本突破,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江泽民全面总结苏东剧变的经验教训,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我党“三个代表”的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的优良作风辩证统一。二既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并具有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党及其事业80多年发展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三个代表”政治方向与“两个务必”优良作风辩证运动的历史,既取得了辉煌成就并积累了宝贵经验,又历经挫折且留下了严重教训。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新任务,使二辩证统一的客观需要显得极为强烈而迫切。为促进“两个务必”与“三个代表”之间的协调发展,必须迅速而有效地采取四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是共产党人发展价值观的基础,是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前提;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共产党人文化价值观的本质,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必要条件;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共产党人民本价值观的核心,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他认为官吏是人民的仆役,人民并非是官吏的奴仆。他指出的"受命于生人之意"、"吏为民役"、"民利"与"民自利"、"官为民役"与"民可黜罚"等民本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公仆意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们建党和治国理论的精华.毛泽东公仆意识的内容和实质体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走群众路线、反对官僚主义、严惩贪污腐败等几个方面.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毛泽东公仆意识对于树立民本理念、公共理念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传统士大夫的典型代表的翁同龢,对中国传统化有根深蒂固的依托感与归属感。但是,随着列强侵略中国的逐步深入以及甲午战争后中国积贫积弱现状的凸现,翁同龢的夷夏观与国势观发生巨大变化,积极以儒家伦理本位接纳西方化,日趋倾向变法,成为官僚士大夫中赞成变法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内涵,阐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客观必然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诗经》中的重德精神与孔子仁政思想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充分体现了周人的重德精神,有这样几点共性特征:一是所颂有德之人绝大多数是周朝的历代君主;二是所颂之德无外修身治国两端;三是多与政治教化相关;四是有德者方能有天下。这与孔子的仁政思想有颇多相通之处,从中可见孔子对《诗经》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分析尼采关于民主政治、等级社会和贵族政体的政治思想,剖析了尼采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不满意德国政治状况又全盘否定进步的民主政治,揭露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虚伪性,又论证了等级社会制度,感受到了人民大众的革命力量又害怕人民大众而致力于建构"超人"统治的"贵族政体".这些矛盾归结起来是非理性主义思想方法激进性与解决现实政治问题怀旧性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德国实际政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的不足,阐述了人本管理的理念及高校图书馆构建人本管理的必要性,提出了构建新管理模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从高校图书馆发展视角探讨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以人为本"中"人"的概念以及"人""本"之间的内在关联,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如何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对图书馆需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人本管理理念和思想的形成,指出了现代图书馆需要人本管理,探讨了推行人本管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实行人本和谐管理,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提供人性化服务,是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方向。探讨了新时期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树立,并从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