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庆功  陈磊坡 《科技信息》2009,(26):277-277,279
在当今的竞技体育中,训练负荷接近人体生理极限,必然产生运动疲劳,甚至导致过度训练,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成为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性疲劳的研究作一综合,根据运动疲劳的概念及分类和产生机制,总结出恢复疲劳的方法。运动性疲劳问题的研究是一个综合性的研究问题,它不仅是运动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的重要研究领域,还与运动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密切相关。随着当今运动训练科学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动训练的竞技水平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运动员为提高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无一例外地选择了进行高强度、大运动负荷训练的日常训练和竞赛。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必然大大超过正常的心理和生理水平,随之而来的是能量供应总是赶不上消耗的速度,产生运动水平下降、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等一系列消极的症状。这就是我们所称的运动疲劳。  相似文献   

3.
运动疲劳及运动后能源物质恢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剧烈的运动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运动训练的任务之一是延缓疲劳的发生,从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后加速机体的恢复过程是当前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简要论述运动后能源物质的恢复过程、主要能源物质的恢复和影响恢复的因素;着重论述促进恢复过程的方法,为教学、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白笑彭 《科技信息》2008,(19):32-3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对疲劳的概念,人类研究疲劳的发展史及射击运动中疲劳的产生作了简述,并对射击运动中生理调节与心理调控训练是如何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进行初步的研究与分析。结论出生理调节与心理调控训练两者共同合理的运用才能够更好的起到对射击运动中疲劳恢复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疲劳是运动训练的必然结果,轻则影响运动水平的发挥,重则严重影响机体的健康水平。赛前在高原环境下训练的特殊时期,准确地判断高原训练的疲劳程度,及时采取恢复措施具有重大意义。以我国优秀女足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高原训练疲劳判定及恢复措施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今后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孙浩 《科技信息》2013,(10):339-34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录像解析等方法对优秀技巧运动员动静力交叉组合训练进行了摸索与研究,总结了动静力交叉训练方法的应用和对训练时间、疲劳恢复、运动员情绪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发现动静力交叉训练可以有效的节约训练时间、促进运动员疲劳恢复以及有效的调节运动员的训练情绪变化且有效促进运动员训练的效果并促进其运动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选取8周龄雄性SD大鼠研究大蒜素和运动疲劳对大鼠P-PKC的影响,实验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运动疲劳组以及相应实验性设计的大蒜素+运动疲劳组,各组又根据取材时间不同随机分为末次训练后24 h组与72 h组2个小组.运动疲劳时间为5周,期间逐渐递增负荷或时间.测定各组大鼠脾淋巴细胞PPKC水平.结果显示,运动疲劳组(P<0.01)与大蒜素+运动疲劳组(P<0.05)大鼠脾淋巴细胞P-PKC水平均显著低于安静对照组,而运动疲劳组与大蒜素+运动疲劳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认为,运动疲劳的发生与P-PKC表达的变化有关,而大蒜素对该变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彭磊  杨刚 《科技信息》2011,(28):277-277,280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疲劳与恢复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以及对羽毛球运动员的生理机能分析,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型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9.
张杨波 《科技信息》2012,(34):I0152-I015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常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过度疲劳除外),根据超量恢复理论、应激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疲劳一超量恢复一再疲劳一再超量恢复的过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疲劳是很正常的。但疲劳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疲劳积累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安排和健康。能否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是运动训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疲劳消除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正确选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其能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为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我院男女排球队运动训练后,身体反应记录和生理指标测定,并采用文献资料法来研究运动者疲劳的程度.科学地提出调节和治疗疲劳的有效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后对身体产生伤害,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增强体质有着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运动必然产生疲劳,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本文结合运动训练及比赛的实践,运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理论,论述了现代竟技运动的特征、疲劳恢复的理论基础,提出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部位、诊断及恢复方法,旨在抛砖引玉,为研究运动疲劳与恢复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疲劳后的恢复过程是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界十分引人重视的研究课题。随着现代竞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强度越来越大。对适度的运动性疲劳,施以合理的恢复手段可以促进人体机能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训练效果的获得是在恢复期中,合理地安排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就会加速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随着现代体育运动的发展,通过研究和实践,人们的认识,已从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发展到“没有恢复就不能继续训练”。这就更突出运动后恢复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我院男女排球队运动训练后,身体反应记录和生理指标测定,并采用文献资料法来研究运动者疲劳的程度,科学地提出调节和治疗疲劳的有效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后对身体产生伤害,对提高运动成绩和增强体质有着相当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疲劳类型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疲劳作为运动训练与竞赛中的一个永恒话题,一直是生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疲劳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两种疲劳产生的部位和原因不同,其采用的恢复手段与方法各异,正确诊断产生不同疲劳的类型,是选择恢复手段、提高运动训练水平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是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的课题,维生素被认为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检索,查阅文献60篇,提炼相关信息文章26篇,总结运动疲劳与维生素的关系,讨论了运动性疲劳、氧自由基以及维生素补充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16.
如何尽快消除运动疲劳,提高运动竞技能力,是当今世界运动训练科学和运动医学领域中最为重要的正待解决的问题。关于运动疲劳的研究因认识和研究的方法不同,研究结果具有多种结论并各具特点。西医对疲劳的认识是从微观水平进行认识的随着近代分子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化学的产生,以及先进的精密仪器的运用,主要采用解剖分子结构的观察来推断疲劳产生的原因,它强调用实验的数据来说明问题;而中医较注重整体的观念,强调以"养"为主,即调养生息,提倡机体的"阴阳平衡",注重身心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与休息是矛盾的,要训练就不能休息,要休息就不能训练。但运动训练和休息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疲劳,只有出现疲劳,才能取得运动成绩,但不能长期的出现过渡疲劳,过渡的疲劳,又会影响训练的效果,疲劳到一定的程度就必须休息,但休息又不能过长。休息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训练。所以说,“没有适当的休息,也就没有运动训练”。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散打运动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散打比赛中运动员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日益提高,其运动特点也决定了只有对运动员进行大规模、高强度、高密度的训练、才能进一步地向自身生理极限和运动极限发出挑战.这就难免在运动和训练过程中出现疲劳,必将对系统训练和运动寿命等造成影响,怎样恢复便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疲劳与恢复成为运动训练当中两个永恒的话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疲劳的判断进行了探讨,并针对运动员疲劳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运动员疲劳恢复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前言现代竞技体育的显著特点是训练负荷量和强度很大、大负荷训练必然引起运动员机体能量消耗和出现疲劳。疲劳则是妨碍运动能力与运动成绩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教学与训练过程的各个阶段、合理的应用抗疲劳和消除疲劳的措施是保证大负荷训练,从而为发展人体对运动的最大适应能力,并为创造优异运动成绩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盐城师范学院男女排球队运动训练后,身体反应记录和生理指标测定,采用文献资料法来研究运动者疲劳的程度,科学地提出调节和治疗疲劳的有效方法,避免过度疲劳后对身体产生伤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