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虑到3d^n离子de轨道和t2轨道的径向部分在晶体中以不同的方式畸变,及由于中心离子d电子与配体p电子相互混合而引起的配体旋轨耦合作用,对EPR参量D因子和g位移Δg∥(=g∥=gs),Δg⊥(=g⊥-ts)的贡献,用一种基于离子簇方法的模型,计算了ZnO:V^3+及CdS:V^3+晶体的零场分裂D因子和g位移Δg∥,Δg⊥,结果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研究了晶体CsCdBr3中掺杂Cr^3+离子的EPRg因子和零场分裂D。结果表明,配体Br大的SO耦合作用和较强的共价性对络合物EPR参量的影响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3.
采用同时考虑中心d^3离子和配体旋轨耦合作用贡献的双旋轨耦合参量模型,通过计算EPR参量D和g因子,估算出AgBr:V^2+晶体中的V^+-VM四角中心的局域结构参量ΔR,并与只考虑中心d^3离子旋轨耦合作用的传统单旋轨耦合参量模型的结果作了比较。研究表明,当配体含有大的旋轨耦合系数时,其以EPR参量的贡献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研究了3d3组态在MgTiO3:Cr3+晶体中的零场分裂参量D.结果表明:Cr3+(1)占位可以解释为Cr3+Mg-Ti4+Ti,同时Cr3+沿着C3轴远离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5±0.01;Cr3+(2)占位为Cr3+Mg-Mg2+Ti,Cr3+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9±0.01,这与前人用微扰公式得到的结果一致.本文同时还指出Cr3+(1)占位的另一种解释,即Mg2+Mg-Cr3+Ti,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75±0.01  相似文献   

5.
在晶体场理论基础上,考虑到掺杂离子引起晶休局域结构畸变和利用Co ̄(2+)离子的3d轨道函数,研究了八配位立方晶体CdF2和CaF2中掺杂Co ̄(2+)离子的d-d电子光谱和EPR_g因子.研究表明,局域结构畸变对g因子的影响不应忽略。  相似文献   

6.
本文借助于完全能量矩阵和Newman的叠加模型建立了d(3,7)(C)离子的全组态EPR理论,并应用它研究了KZnF3:Cr(3+)晶体.通过各向异性g—因子及EPR零场分裂参量D的研究,预言了K+空位最邻近的F(-1)离子分别偏离C3轴2.661°和—1.149°.  相似文献   

7.
采用一种修正的晶体场理论方法研究了3d^7离子在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中的光谱和EPR谱g因子。此方法考虑了d^7离子d电子与配体混合而导致d轨道中e和t2轨道畸变的各向异性以及配体旋轨耦合作用对g因子的贡献,用此方法解释了GaP,InP和GaAs中Co^2+的光谱和g因子,并对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用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和半经验的分子轨道法研究了Cr^3+在Cs2CdX4(X=F,C1)四角晶位中的EPR零场分裂和g因子,结果表明,不应忽略配体C1对Cr^3+的零场分裂g因子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叠加模型和对角化哈密顿矩阵的方法,研究了RbCdF3:Cr3+晶体的电子顺磁共振(EPR)参量D与Cr3+-Vcd中心结构参量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并计算了Cd2+空位和由它产生的晶格畸变的晶体场,发现Cd2+空位的贡献不可忽略,同时,得出(0,0,1)方向的下向中心Cr3+离子移动△≈0.05A。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晶场理论,计算了MgO中Cr3+空位中心C4v、对称四角畸变的能级和EPR(电子顺磁共振)参量g=1.9824,g⊥=1.9808和D=-811×10-4cm-1,得到了与实验(g=1.9787±0.0006,g⊥=1.9827±0.0006和D=-819×10-4cm-1)一致的结果,解释了g因子各向异性的起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完全对角化方法,首先计算了LiNbO3:Cr3+,Mg2+晶体中Cr3+(Ⅰ)离子的光谱精细结构,并重点分析了Cr3+(Ⅰ)离子的零场分裂和R线(2E→4A2跃迁)分裂.然后,根据LiNbO3:Cr3+,Mg2+晶体的EPR谱和吸收光谱,进一步研究了Cr3+(Ⅰ)和Cr3+(Ⅱ)离子的占位情况.计算结果表明:Cr3+(Ⅱ)离子应占Nb5+位,同时沿着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13±0.001nm,对于该占位,Cr3+(Ⅱ)离子的零场分裂以及2E、4T2态的能量均与实验值符合;对于Cr3+(Ⅰ)离子,存在着两种可能占位,即占Nb5+位和Li+位,并且都沿着C3轴向八面体中心移动约0.049nm,它们的零场分裂值和2E态分裂都能与实验值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利用Racah不可约张量算符法和Winger定理,建立了d3(C*3υ)电子组态的能量矩阵及其全组态EPR理论;借助Newman的叠加晶场模型和自旋哈密顿理论,研究了EPR参量与LiTaO3∶Cr3+晶体结构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了LiTaO3∶Cr3+的EPR参量及其电子光谱,理论与观测一致。定量研究表明:LiTaO3∶Cr3+晶体中,Cr3+离子取代了Ta5+离子而不是Li+离子。  相似文献   

13.
用双自旋-轨道耦合模型研究了Cr3+在AgX(X=Cl,Br)四角晶位中的零场分裂D和g因子.研究表明,中心金属离子和配体(Cl,Br)对络合物EPR参量的贡献都应考虑.  相似文献   

14.
通过计算α-LiIO3:Ni^2+晶体零场分裂D和g因子,研究了掺杂Ni^2+的α-LiIO3晶体中Ni^2+_Vu三角中心的局域结构,估算出Ni2+离子应向Li^+空位位移,以及Vu附近的氧离子应位移△x≈0.149A。  相似文献   

15.
用叠加模型分析晶场参量,用微扰法计算MgTiO3晶体中Mn2+和Fe3+离子的零场分裂(ZFS)参量b02,b04和b34.将计算值与实验值比较,确定了3d5离子的占位和移动.对于MgTiO3:Mn2+,Mn2+可能替代Mg2+离子,且不发生移动;对于MgTiO3:Fe3+,Fe3+同时替代Mg2+和Ti4+离子,且分别向八面体中心移动0.0089nm和0.016nm.  相似文献   

16.
用基团模型的3d^7离子在三角对称下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CsMgCl3晶体中Co^2+杂质中心的g因子g∥,g⊥和超精细结构常数A∥和A⊥。计算中,不仅考虑了基态和激发态间的组态相互作用效应,而且考虑了3d^7离子d轨道与配体p轨道之间的共价效应,与这两种效应相关的参数可由所研究晶体的光谱和结构数据得到。在考虑了键长与键角的微弱畸变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观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计算α LiIO3∶Ni2 晶体零场分裂D和 g因子 ,研究了掺杂Ni2 的α LiIO3晶体中Ni2 VLi三角中心的局域结构 ,估算出Ni2 离子应向Li 空位 (VLi)位移ΔZ≈ 0 .2 5 ,以及VLi附近的氧离子应位移ΔX≈ 0 .14 9 .  相似文献   

18.
对固定的N在紫外固定点(β(g※R)=0),γB(g※R)=-0.045±0.012(-3γB=αs,QCD),单个发射源之内,陶标度(aQ⊥)νKν(aQ⊥)分布成立(S=2~1800GeV),这是强相互作用的非线性关联〈p⊥(N)〉N/〈N〉,〈p⊥(Mi)〉Mi/〈M〉与〈N(p⊥)〉p⊥/〈p⊥〉存在的缘故.实验上适当迭代地截除动量可得枚举平均标度动量分布.J源作为整体而运动,质心系中的的罗仑兹因子为γJ.  相似文献   

19.
晶体电场对三价稀土离子自旋─轨道耦合参数有影响,是人们长期怀疑但尚无人作过定量分析与计算的问题.本文从相对论Dirac方程式给出的电子自族─轨道耦合参数表达式出发,以稀土氯化物为例,首次详细计算了晶体电场对稀土离子(Ce3+、Pr3+、Nd3+、Sm3+、Eu3+、Gd3+、Dy3+、Er3+、Yb3+)4f自旋─轨道耦合参数贡献的相对大小.计算结果表明:晶体电场对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参数的贡献至多占稀土离子核库仑场贡献的万分之一,因此可以忽略不计.寻找电子自旋─轨道耦合参数实验值与理论值差别的途径,应该从离子的电子结构本身着手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推导了3d5离子在Oh对称强场图象下包括Trees和Racah修正的全晶体场和自旋-轨道作用矩阵,并将该矩阵应用于KMgF3:Mn2+和KZnF3:Mn2+.计算结果支持用吸收光谱和电子顺磁共振测量数据确定局部结构,也支持一个近似等价的SCF-MO模型计算.另外,作为一种予测,由CsCaF3:Mn2+的光谱算得电子顺磁共振参量为a=4.47×104cm-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