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XPS方法考察了Zn-ZSM-5、Cr-ZSM-5和F-ZSM-5的表面状态。并用正十六烷裂化反应考察了各种改性ZSM-5样品水热处理前后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经水热处理后,ZSM-5样品均发生骨架脱铝,导致活性大幅度下降;HZSM-5经ZnCl2,CrCl3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提高,经NH4F改性后,其水热处理后的活性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
Cu—ZSM—5上NO催化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考究了不同温度及不同空速条件下,Cu-ZSM-5、Cu/Al2O3及Cu/SiO2等催化剂上NO直接分解的性能,并采用XRD,TPR及SEM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将表征结果与催化剂活性相关联,探讨了Cu-ZSM-5催化剂活性较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交替ω-有穷自动机关于接受条件Z1和Z2接受ω=语言的能力,并且与交替ω-有穷自动机关于另外接受条件接受ω-语言的能力进行了比较,从而得出了下面主要结果:AC1=AZ1=A62Z1=A^SZ2=AZ2。  相似文献   

4.
以全集成MOSFET电流传输器[CCⅡ±]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积分电路平衡结构,并对其消除非线性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同时提出了相应的基本电路元件的有源RC双T滤波器平衡模式。利用SPICE(Ⅱ)通用模拟电路程序,对以[CCⅡ±]为基础的一个全集成MOSFET-C平衡结构6阶低通切比雪夫滤波器输出电压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实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采用变结构控制改善DC-DC变换器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将串并电容组合结构开关电容网络与传统Cuk DC-DC变换器相结合,并采用变结构控制方法,令串并电容组合结构的阶数随输入电压而变化,以确保Cuk DC-DC变换器在很宽的输入电压动态范围内普遍具有较高的转换效率,提出令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解决了开关电容DC-DC变换器中输入电压动态范围和转换效率之间的矛盾。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在MOS电容器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电容器,它是由金属-非晶态半导体-氧化物半导体4层结构组成的电容器,简称为MSOS电容器,和C-V仪画出了它的C-V特性曲线;并用能带模型对此特性进行了分析,该电容器的特性是通过控制外加电压V,可以改变其电容量C,且在V=0值附近出现峰值Cmax。  相似文献   

7.
提出两种全平衡式OTA-C滤波器的设计方法:由有源RC(OPAMP-RC)滤波器转换为一平衡式OTA-C滤波器;由单端结构OTA-C滤波器转换为全平衡式OTA-C滤波器,SPICE程序模拟结果验证了设计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偏序集上Z—态射的刻划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该文引入了Z-Scott连续映射的概念,证明了Z-完备偏序集上的映射为Z-连续映射当且仅当它为Z-Scott连续映射,并由此得到了偏序集上Z-态射的刻划定理。  相似文献   

9.
用半导体理论讨论了金属-铁电薄膜-半导体(MFS)结构的电容-电压(C-V)特性,其结果表明:在n型Si基片上,理想MFS的C-V曲线为逆时针回滞,有载流子注入的MFS结构的C-V曲线为顺时针回滞,这与实验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TG、DSC和XRD等手段研究了多酸层柱双氢氧化物Ms2Al-XW11Z(M=Co^2+,Ni^2+;X=Si^4+,Ge^4+,B^3+;Z=Cu^2+,Ni^2+,Co^2+)在空气气氛中的热解过程,得到了Co2Al-XW11Z系列化合物的三步热分解机理和热稳定性序列,而对于Ni2Al-XW11Z系列化合物,则表现出不同的热解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三相电压型宽调制(PWM)整流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以传递函数形式建立了电汉环和电压环的数学模型,分析了输出电压的限制条件,设计了以单片微处理器80C552为核心的实验系统,该系统采用数字模拟混合控制方式,无乘法器,仅需两个电流传感器,从而使系统得以简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文中所述控制策略的PWM整流器能使输入电流为正统且与电压同相,达到单位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2.
总结了航空电源标准的要求,指出航空三相功率因数校正(PFC)的设计需要特别考虑频率变化和电源电压不平衡条件下输入电流的谐波和直流输出电压的纹波。通过综述航空三相PFC的研究现状,选择了3种典型航空三相有源PFC方案——三相脉冲宽度调制(PWM)整流器、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APF)和广义APF,建立了3种方案的单相统一模型,对其谐波特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开关应力的计算,以比较3种方案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对3种方案分别设计了5kW的航空三相PFC,通过仿真结果对理论分析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将广义APF应用到航空三相PFC中具有较大的技术优势。最后指出需要解决广义APF直流输出电压不可控的问题和滤波电感的优化设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使用Saber软件,开环仿真了DC/DC开关电源,输入电压波动时,输出纹波电压较大,不能满足设计要求.采用小信号分析方法,根据系统伯德图分析其传递函数的结构形式,设计了闭环反馈网络.将闭环反馈网络加入系统并仿真,结果表明,闭环反馈网络不仅使输出电压迅速上升,而且减小了输出电压的纹波系数,增强了输出电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用于1 kW电源的有源功率因数校正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将有源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应用于1 kW电源.电路结构运用了升压斩波电路.其主要思想是:选择输入电压为一个参考信号,使得输入电流跟踪参考信号,实现输入电流与输入电压为一个近似同频同相的正弦波形,由此提高PF和抑制谐波;同时采用电压反馈,使输出电压为近似平滑的稳定直流输出电压.其主要优点是:装置可得到较高的功率因数;THD值低,可在较宽的输入电压范围内工作;体积小,重量轻.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矩阵式变换原理的三相可控整流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三相-三相矩阵式变换器(MC)的拓扑与开关函数矩阵,建立了一种三相可控整流器(三相AC/DCMC)的拓扑和开关函数矩阵.该整流器的最大输出电压幅值可达输入相电压幅值的1.5倍,输出电压极性任意可调,并具有宽范围输出电压调节、正弦输入电流零位移以及电能双向流动等能力,是一种通用的三相可控整流器.其应用场合包括AC/DC电动机传动、直流励磁、有源电力滤波、功率因数校正等许多领域.利用SIMULINK4.1进行仿真研究后,采用开关函数算法和一步换流策略实现了一种三相AC/DCMC带负载系统.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一种多功能单相单位功率因数变换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电网谐波具有严重的危害性,提出了一种用以抑制电网谐波的多功能单相单位功率因数变换器.采用四管全桥式开关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和较为简单的双环(直流电压环和总电流环)控制策略,使得此装置不但可以用作单位功率因数整流器,以替代许多传统电力电子装置的输入阶段的整流部分,而且还可以同时用作有源功率滤波器,实现对用户已有的非线性功率装置在工作时所产生的谐波和无功电流的补偿.为从理论上研究此装置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电流环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电流环的动态特性.讨论了电流失真的产生原因及其相应的抑制方法.给出的小功率实验装置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工作时的输入功率因数接近1,从而验证了所提出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微网小信号模型更加简练,分别只考虑采用下垂控制策略机组和采用恒功率(PQ)控制策略机组的下垂控制环节、直流侧电压和无功控制环节的动态性能.由于交流侧滤波电抗一般大于线路阻抗,近似认为采用PQ控制策略机组的输出功率取决于其逆变器桥臂输出电压的幅值和相角,从而可跟下垂控制简化模型相统一,便于小信号模型建立.针对取较大下垂系数难于保证功率分配外环稳定问题,在有功下垂控制环节中增设了前馈环节来改善系统稳定性,最后通过时域仿真加以验证分析结论.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电气化铁路中无功、谐波、负序等电能质量问题和电分相问题,并考虑牵引负荷的冲击性,提出一种由多端口交直交(AC/DC/AC)变流器、牵引变压器及超级电容储能构成的牵引供电系统及控制策略.牵引变压器的二次侧分别通过两个整流端口与变流器中的单相整流器相连,将整流器的直流母线并联引出,变流器的逆变端口连接在牵引网上;超...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功率稳定直流电源对负载的低纹波要求,提出了一种耦合变压器型串联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采用检测无源滤波支路纹波电压的控制方法,有源电力滤波器实现了大功率相控整流电源输出的低纹波要求,并且有源电力滤波器的补偿效果在放大倍数为1时最佳.为了保证变压器铁芯不饱和,必须给这种耦合变压器的铁芯增加气隙.在此基础上,讨论了耦合变压器的基本设计方法.实验结果验证了耦合变压器型串联直流有源电力滤波器具有良好的补偿性能.  相似文献   

20.
传统有源电力滤波器(active power filter,APF)通过检测负载谐波电流进行谐波补偿,补偿对象固定单一,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APF控制策略,只需检测并网点(point of common coupling,PCC)电压,就能对所有接入到电网的非线性负载进行补偿。首先对APF进行数学建模,接着介绍虚拟谐波电阻的基本原理及最大谐波功率点跟踪控制算法,通过该算法使APF吸收的谐波功率达到最大,并对直流电压外环和电流内环的比例-积分(PI)控制器参数进行设计,最后通过搭建PSCAD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