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前,我国大部分IT企业无论是研发实力、资金积累还是企业规模都处在一个发展阶段,技术创新成为企业活动的主导、高智力人才的吸收成为要素投入的核心,销售额显著增长、经营风险逐渐明显,表现出了成长期的显著特征。而现在大部分IT研发人员都零散分布在此类企业之中,故而研究IT企业研发人员必须先了解成长期IT企业,将研究的重点放在成长期IT企业研发人员上。  相似文献   

2.
中国IT产业的发展这些年来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我国信息产业的许多领域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因而也引起了不少研究IT企业的文章,其中IT企业的财务管理是其中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3.
基于资源观理论的IT能力并不能为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IT能力由核心IT能力与基本IT能力构成,企业能否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取决于企业IT能力匹配。基于消费者理论,文章利用Stackelberg模型研究了企业之间的不同阶层的IT能力要素匹配,如果竞争企业对IT服务标准选择了高兼容度策略时,在位企业只能通过扩大核心IT能力优势,以获得纵向差异化竞争优势;如果竞争企业对IT服务标准选择了低兼容度策略时,其将提升自己的核心IT能力,而在位企业只需要保持核心IT能力优势,就可以获得竞争优势。两种竞争优势可以相互转化,使竞争优势具有持续性、动态性。  相似文献   

4.
张建晖 《甘肃科技》2006,22(3):23-24
IT产业的发展离不开IT人才,确保具有创新精神和技术能力的IT人才已成为各个国家提高竞争力的关键。发达国家把大力培养本土IT人才作为发展IT产业的长期战略,制定和实施的一些IT人才培养政策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对他们的比较研究,以期给我国IT人才培养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科学管理研究》2015,(4):30-33
从全球创新资源的集成角度来分析集成创新网络,先分析集成创新网络的各大要素、特征及发展阶段,然后集中介绍了国外企业的集成网络模式,国内科技园的发展,认为我国工业园区近几年发展进步较大,且基础工业与信息、IT、高新技术工业的差距较大,信息IT产业集成创新能力比较高。将来的集成创新发展趋势将会变得越来越活跃。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聚、金融发展对IT企业的R&D投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在推动产业创新力和产业竞争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实证检验模型,运用IT上市公司和中国工业经济年鉴等数据,研究产业集聚和金融发展对信息技术企业R&D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的区域差异大,产业集聚对IT企业R&D投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金融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相对较小,所在区域的金融发展水平对IT企业R&D投资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北京地区IT业管理层胜任力特征结构与关键要素解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方法,对北京市IT企业管理层胜任力及其要素进行研究,初步建立九个纬度模型:捕捉机遇与谈判能力、协作与自控能力、全局观与压力管理、发展他人、分析与思考能力、个人驱力、策划与监控能力、目标导向、工作态度.目前IT管理层与应具备的胜任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需提高.  相似文献   

8.
以北京中关村地区IT服务外包产业创新网络为研究对象,通过企业走访和问卷调研,从企业、企业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和竞争对手等的联接关系,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的联接关系方面,研究北京IT服务外包产业创新网络发展情况,评价中关村地区IT服务外包产业区域创新环境。最后,在总结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华东科技》2003,(8):42-43
在过去的几年中,IT企业争相提升对员工的激励手段和用人要素,以留住和吸引企业内的人才。实际上,IT人才想要得到的仅仅是“钱”吗?答案显然有些牵强。德勤咨询公司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调查,提出了IT企业的十大激励要素和用人的五大要素,并将这些要素按重要性排序,其中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是由企业、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形成的要素资源优势互补的创新组织。通过学习澳大利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税收优惠政策的经验,结合我国现状,总结制定相关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税收优惠政策的启示,为科技创新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评价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技创新现状,同时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科技创新、竞争力、企业创新、创新要素、创新环境等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淑燕 《广东科技》2013,(16):108-109
随着我国IT产业的迅速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分子材料、微电子器件广泛应用于各领域及其产品,静电放电损伤给企业造成了重大的危害,因此,静电防护受到企业的普遍重视。研究了微电子器件静电防护的相关内容,提出了静电防护措施,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赵伟  卓伟 《科技信息》2010,(33):101-102
针对目前我国软件IT企业需求的尴尬和高职软件人才培养的滞后的状况,在分析了其中缘由的基础上,从软件IT企业的需求角度出发,本文阐述如何使高职学生成为软件IT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软件IT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所具备的三种能力:写质量较高代码的能力、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能力和团队合作的能力,并在实际的教学方面取到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对IT能力理论进行剖析的基础上,建立了IT能力影响企业绩效的理论关系模型,以国内360家企业为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不但验证了IT能力的系统本性,而且揭示IT能力对企业绩效具有正向的影响.相对来说,业务与IT系统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较大,文化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居中,战略整合能力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相对较小,最后对IT投资实践活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体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通过有效的知识创新来提高对环境的响应能力 ,增强其竞争力 ,产业集群有利于提高集群内产业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产业集群对知识创新的促进作用 ,进而提出了产业集群的创新体系 ,从创新要素、创新过程两个角度分析创新活动的完成 ,最后对我国产业集群环境下的知识创新的发展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正> 随着20世纪中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以信息技术(IT)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革命拉开了序幕。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已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渗透性最强,倍增效应最大的一项技术。随着IT技术的成熟和发展,信息技术产业(IT产业)迅速崛起,已成为美日等世界大国竞争追逐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在新的世纪里,谁能在IT产业的发展上领先一筹,谁就能成为竞争中的胜者,我国的IT产业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发展却异常迅猛。虽然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全球IT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我国的IT产业也受到巨大的冲击。但毕竟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GDP年均在8%以上,FDI的增长  相似文献   

17.
1 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创新要素1 1 技术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 ,是指企业依靠新技术推动企业的发展能力。具体说 ,是通过引入或开发新技术 ,使企业满足或创造市场需求 ,增强企业的竞争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是一个能力组合概念 ,它由若干能力要素组合而成。技术创新能力可为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管理能力、创新倾向、研究开发能力和营销能力。1 2 技术创新的要素技术创新包括四个要素 :机会、环境、支持系统和创新者。创新者一般是指企业家。在我国现存条件下 ,创新者除了企业家外 ,还可以是科研单位负责人、政府计划管理人员。这些创新者根…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实现中小企业信息化,将有效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促进形成国民经济信息化,对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企业发展中的必然过程,信息环境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能力,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化发展状况,是研究和推进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也是IT企业制定发展策略和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加入WTO后。我国国民经济中各产业将面临新的竞争形势,正确评价制造业的区域竞争力,是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本文利用1999—2003年我国工业企业数据,对我国制造业产业进行动态基本面分析。研究和评价我国制造业企业区域分布、企业规模状况、技术结构及企业类型。在对我国各区域制造业竞争力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考察后,对处于竞争力不同层次的省份进行了要素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20.
我国IT制造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我国IT产业的近年来发展状况出发,阐明了IT制造产业及其创新发展的群聚化的意义.在数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和统计学的方法,对影响产业技术创新群聚效应现象做了动态分析,并提出了创新发展的动力模型,同时对影响IT制造产业创新发展的相关因素进行了统计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可行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