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晋宁旋回的若干古老地体经拼合形成原始华南大陆地壳;澄江旋回破裂解体;加里东旋回经多次拉张、挤压后,扬子陆块与华夏陆块拼合形成统一的华南板块;海西—印支旋回在挤压上升背景上平静拉伸张裂,最后发生大陆碰撞;燕山—喜马拉雅旋回发生拉张断陷。泥盆纪古构造格局表现为华南海西期古大陆板块及其南、西缘的被动大陆边缘。可划分出华南陆块、右江-南岭被动陆缘、南秦岭-龙门山-盐瀑、丽江被动陆缘、钦防残留海槽以及它们的次一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2.
甘蒙北山地区板块构造演化与铜多金属矿成矿系列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结合板块构造理论和成系列概念,提出了成矿系列新的研究方法。甘蒙北山地区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和塔里木-中朝板块交汇部位,其板块构造演化分为前震旦纪古板块活动时期、震旦一泥盆纪现代体制板块活动时期和石炭-二叠纪裂谷活动时期,不同构造单元演化阶段控制了不同的含矿建造、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及演化序列和矿床共生组合。按照板块构造演化及其与铜多金属矿成矿作用时空分布和成矿作用演化序列的关系,划分出北山地区铜多金属矿古大陆区(缘)成矿系列,洋缘火山带成矿系列、岛弧-弧后盆地成矿系列和裂谷带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
滇东-黔西南泥盆纪时位于古特提斯洋东缘,构造格局可划分为特提斯洋板块的哀牢山大洋裂谷系,扬子板块的滇东南-黔南被动陆缘裂谷系和滇东北-黔南陆内裂谷系三个构造单元。三裂谷系中发育有三个性质和内部结构不同的沉积盆地。盆地中晚古生代沉积建造和火山活动受盆内同沉积断裂拉张和走滑控制,在每一盆地中泥盆纪沉积相展布格局和岩相古地理演化与裂谷系中同沉积断裂活动相对应。  相似文献   

4.
为了进一步研究诺敏火山群钾质火山岩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古构造环境,对该区钾质火山岩样品,做了硅酸盐、同位素与微量元素分析。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诺敏火山群钾质火山岩主要岩性为橄榄玄武岩、白榴玄武岩、玄武质浮岩。钾质火山岩是由于地幔物质上涌,底侵于陆壳的底部,造成下地壳少量物质与地幔物质发生混溶作用,以及钾质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是大陆板块内部裂谷期岩石圈伸展作用的产物。该套火山岩成因与许多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金矿床及斑岩型铜(金)矿床具有密切联系。该研究对恢复古构造环境,了解地幔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孟加拉湾西侧盆地群的板块构造演化、地层层序发育、烃源岩-储层-盖层等石油地质要素开展详细
分析,可知该盆地群先后经历了前裂谷期、裂谷期、后裂谷期等3 个板块构造演化阶段,并在后期随着南亚大陆的整体
向北漂移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根据区域板块演化与地层发育特征,可将该盆地群的地层划分为前裂谷、裂谷
和后裂谷3 套巨层序,在各个巨层序内部能够识别出7 个三级层序、6 套成藏组合。从该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群的油气
地质特征可知,深层的前裂谷巨层序内部二叠系- 三叠系河道砂岩、裂谷巨层序内部的白垩系河流相、三角洲相河道
砂岩、深水地区后裂谷巨层序内部的被动陆缘盆地中发育的第三系河道、三角洲和深水浊积砂岩是该盆地群下一步主
要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6.
大同旧高山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厘定山西大同旧高山火山岩的时代归属,探讨旧高山火山岩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构造背景,笔者对旧高山火山岩进行了野外地质调查、岩矿鉴定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认为旧高山火山岩形成于早白垩世,为一套高钾钙碱性系列的中基性火山岩,火山作用以宁静式喷发为主;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大地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地幔与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混合;火山岩的形成受控于晚中生代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本结果对研究华北克拉通西北部的破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认为羌塘北部边界断裂结合带在印支期期间具有明显的构造分段性,其东段在玉树地区发育有较完整的蛇绿岩组合,且发育有限洋盆;此有限洋向西延伸呈收敛的趋势,由有限洋逐渐转变为陆间裂谷至大陆边缘裂谷,蛇绿岩组合逐渐消失,火成岩渐变为裂谷型双峰式火山岩组合。  相似文献   

8.
柴北缘早古生代滩间山群火山岩由下部火山碎屑岩组(Oh1-2)和上部熔岩次火山岩组(Oy3)构成,其成岩背景长期存在争议。火山岩岩石学、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下部火山岩总体表现出大陆裂谷环境特征,上部火山岩显示出类岛弧环境特征,由下而上显示本区经历了一个由开(裂开)→合(闭合)的过程。结合柴北缘及其邻区构造演化史,认为柴北缘是在早古生代古大陆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而来的裂谷环境,不同于洋壳俯冲的典型活动陆缘岛弧环境,应是演化阶段更高级和更复杂的微陆块间的"开-合构造"。  相似文献   

9.
大别山区历来被認为是淮阳地盾,近年来有些研究者对淮阳地盾的論点,逐漸怀疑或否定。認为該区是古华北板块与古华南板块的結合带,在具体划分上应归华南地区。笔者从板块构造的观点出发,根据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以及野外和实驗室等資料和数据的研究,認为大別山区的南部:从湖北省大悟以西經紅安—广济—宿松—桐城—庐江—綫,是古华南板块向古华北板块碰撞型的結合带。大別山区应划归华北板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滹沱河地区新生代的陆壳演化特征,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繁峙玄武岩的岩相学、岩石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繁峙玄武岩为一套钠质亚碱性-碱性系列的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裂谷的板块构造环境;繁峙玄武岩的岩浆来源于地幔物质的部分熔融与下地壳组分部分熔融的混合;繁峙玄武岩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的动力学背景,标志在始新世-渐新世,滹沱河裂陷开始发育。深入探讨繁峙玄武岩的岩浆作用特征、物质来源和岩浆作用的构造环境,对揭示五台山-恒山地区的陆壳演化特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构造沉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秦岭泥盆纪盆地群是在早泥盆世扬子板块北缘陆内裂谷沿勉略一线进一步发育成有限洋盆,而后分裂出秦岭板块,勉略洋盆与商丹洋盆的并存导致秦岭造山带出现了三个板块(扬子、华北及秦岭板块)共存的格局,由此形成了秦岭泥盆纪盆地群。在这种复杂的板块构造格局下,整个秦岭造山带出现了构造动力学成因不同的一系列盆地。在秦岭板块北缘发育了刘岭边缘盆地,在其中堆积了含火山岩的巨厚碎屑岩系(最大厚度超过11km)。在秦岭  相似文献   

12.
滩间山群火山岩分为下部火山碎屑岩组(O1-2h)和上部熔岩次火山岩组(O3y)。从岩石组合、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指出下部火山岩总体体现大陆裂谷环境特征,上部火山岩总体显现类岛弧环境特征,由下至上,由双峰式火山岩向类岛弧钙碱性火山岩演变,揭示其成岩构造背景是经历了大陆裂谷、逐渐稳定、俯冲到类岛弧火山岩形成的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13.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火山岩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中地块南缘晚元古代索尔库里群基性火山岩与滨浅海相细粒陆源碎屑岩、成熟度较高的石英砾岩和碳酸盐岩共生,这套火山-沉积岩发生浅变质强变形作用改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构造环境,基性火山岩为大陆裂谷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火山碎屑岩上覆岩系--碳酸盐岩中含大量小型叠层石,通过区域对比证明该套地层时代为晚元古代青白口纪,其沉积建造、岩相古地理环境与塔里木北缘库鲁克塔格地区同时代地层特征相似,说明青白口纪时南、北塔里木就有了统一的盖层.  相似文献   

14.
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主要受古太平洋板块(〉75Ma)与太平洋板块的影响。根据火山岩年龄分布可以看出松辽盆地演化过程中经过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这三个大的构造旋回。在白垩纪以前,根据库拉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速率及方向变化,结合盆地地层充填特征,认为盆地演化分为六个阶段:基底拼合褶皱期、初始裂陷期、裂陷阶段、坳陷阶段、构造反转阶段、新生代小幅度伸展断陷阶段。  相似文献   

15.
海西-印支期华南板块的沉积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南板块在海西—印支期的沉积演化,可以分为从发展到消亡的五个亚阶段,并和海平面相对升降的Ⅱ级旋回相当,早晚二叠世间的东吴运动是这个阶段由发生到衰亡的转折点。这个阶段沉积盆地的展布特点,是两个克拉通盆地夹持一个北东向的伸展盆地以及边缘盆地。次稳定的伸展盆地,是沿着加里东期两个古老陆块的拼合边界由南而北发展起来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江-绍断裂的走滑作用起了重要作用。西部的扬子克拉通盆地以碳酸盐沉积为主,东部的华夏克拉通盆地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其间的伸展盆地及边缘盆地,则以硅-泥质为主的欠补偿的深水沉积为主,浊积岩及基性火山岩也较发育。这些特点说明,这一阶段的沉积作用是在伸展应力环境下形成的,其特点与加里东期十分近似,也说明加里东运动没有使华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直到印支运动后才真正开始其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手风琴式开合或多旋回复合造山的观点,也许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6.
华南古板块兴凯地裂运动特征及对油气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南板块新元古代的兴凯地裂运动始于晋宁运动后(800 Ma B.P.),强烈活动于新元古代中期的苏雄—开建桥组火山岩喷发期(700 Ma B.P.),结束于中奥陶世的郁南运动(458 Ma B.P.)。演化历程大体相当于Rodinia(罗迪尼亚)超大陆解体时,应为Rodinia超大陆裂解期的组成部分。兴凯地裂运动在新元古代形成扬子板块的基底,对中上扬子区后期构造变形有重要的影响,为后兴凯期(加里东运动)形成大型古隆起和大形拗陷提供了基础;产生的基底断裂对四川盆地后期构造活动有控制作用;形成的稳定大陆边缘为下组合烃源岩发育提供了条件等。  相似文献   

17.
扬子陆块北缘毛堂群记录了Rodinia裂解事件的重要地质信息。从四个方面分析论证了毛堂群火山岩形成于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陆板内裂谷环境:(1)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主要通过稀土及多元素配分模式体现;(2)火山岩的成岩年龄;(3)火山碎屑岩的特点;(4)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毛堂群裂谷火山活动是一次全球性的由地幔柱活动引发的裂谷火山事件群的组成部分,是南秦岭前寒武纪大陆裂解的先兆。  相似文献   

18.
湘南位于华南板块中部、华南加里东构造带和华南中生代岩浆活动区内,是我国构造广泛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对宁远地区玄武岩及其包裹体开展了系统性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为华南岩石圈演化提供约束。宁远玄武岩的主量元素表明宁远玄武岩为碱性玄武岩,稀土元素表明岩浆主要受部分熔融控制。宁远玄武岩及其熔体包裹体微量元素表明该区玄武岩的源区很可能具有EMII型富集地幔属性特征。该区玄武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构造环境,不是产生于陆裂谷扩张作用和板块俯冲作用,而可能是华南岩石圈小范围热扰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峨眉山区晚二叠世大陆裂谷边缘玄武岩系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峨眉山区玄武岩,主要由库姆斯趋势的弱碱性不含橄榄石,富含含钛磁铁矿的斜斑玄武岩与高碱拉斑玄武岩交替出现所组成。与康迪的大陆裂谷玄武岩比较,以特高的TiO_2及较高的K_2O,U,Th,Nd,Sm,Eu和低MgO,CaO,Cr,Ni,Ce等为特征,SrI=0.7062-0.7090,SI=17-26,这些特征说明其物质来源于上地幔上部部分熔融程度偏低的弱碱性玄武岩浆,且混染了地壳的元素,并经弱的结晶分异作用而成。峨眉山区玄武岩系为扬子古板块西部晚二叠世康滇不发育大陆裂谷系东部边缘的喷溢产物。  相似文献   

20.
滇中楚雄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中楚雄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南被动大陆边缘发育起来的一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盆地形成于晚三叠世(印支晚期),经历了自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次构造运动,具有复杂的构造形态.通过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解析表明,哀牢山碰撞造山带形成后,盆地继续向造山带下发生陆内“A”型俯冲,在盆地内形成了大规模的推覆滑脱构造,将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深埋其下;燕山期,盆地东部的隆升,形成向盆地内部的挤压推覆;喜山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盆地基底断裂产生走滑活动,形成盖层内的花状构造.楚雄盆地内发育有古生界至中新生界海相到陆相多套生油层系,经过推覆后深埋于盆地内,得到了较好保存.据盆地埋藏与热演化史研究表明,古生界及三叠系主要生油层系已进入高热演化的干气阶段,揭示了楚雄盆地今后的勘探方向应以寻找天然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