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应用射击理论,研究炮兵营对雷场的破坏程度,建立弹丸空炸时雷场毁伤效能计算模型。从雷场的实际配系出发,研究炮兵营对雷场的毁伤幅员、破坏程度,计算弹药消耗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理论与试验结果表明,炮兵行空炸射击、短间隔的齐射对雷场有较好的破坏作用,效力射时的诸元精度对破坏程度的大小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对弹药消耗量的多少也起着很大的影响,这为指挥员的指挥决策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认知不确定下动态试验误差条件抽样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武器系统动态试验误差分析的需求,针对试验误差分析中设备和模型的信息缺失影响分析结果的问题,提出了认知不确定条件下动态试验误差条件抽样分析方法.该方法将试验系统的认知不确定性分为模型认知不确定性和测量设备认知不确定性,并推导了二者概率分布间的联系.设计了条件抽样方法以得到认知不确定性和试验误差分布关系.根据试验结果,得到最佳认知不确定参数和试验误差分布.使用该方法对某引信定距空炸试验系统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其误差分布,并通过与试验数据及忽略认知不确定条件时误差分布仿真结果的对比表明,运用该方法获得的引信定距空炸试验误差分布与试验结果的相符程度更高.   相似文献   

3.
李其祥  汪勇  马永忠 《山西科技》2006,(2):90-91,96
文章通过建立迫弹杀伤能力计算模型,结合靶场试验数据.时迫弹采用预制破片和近炸引信后的杀伤能力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得到了许多有益的结论。所建立的模型和得到的结论。对于正确评价产品性能.改进弹药设计以及指导部队作战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Shapiro公式的基础上,建立了在地面坐标系内运动弹体爆炸的破片直线弹道方程模型。运用该模型研究了空炸榴弹地面破片散布状态,通过试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对比,表明该模型计算结果准确性好、效率高且计算简单,为进一步研究空炸榴弹杀伤威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聚能射流对带壳装药的冲击引爆能力与其侵彻有限厚靶板的剩余头部参量及剩余动能密切相关.为研究考虑形状分布特性的聚能射流侵彻作用规律,建立了聚能射流侵彻靶板及靶后参量计算模型.开展了50 mm聚能射流成型X光试验及静破甲试验研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计算分析了射流形状、靶板厚度、炸高等因素对聚能射流侵彻有限厚靶板剩余射流头部参量及剩余动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大,剩余头部参量减小.随着炸高的增大,一次函数形状射流剩余头部参量持续降低,常函数、二次函数形状的射流剩余头部参量先增大后减小.在不同的靶板厚度及炸高条件下常函数形状射流的剩余头部参量均为最大;在侵彻有限厚靶板剩余射流动能方面,其剩余射流动能随着靶板厚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着炸高的增大,常函数形状射流剩余动能持续降低,一次、二次函数形状的射流剩余动能先减小后增大.当炸高小于4~5倍装药口径时,二次函数形状射流剩余能量最高,当炸高大于4~5倍装药口径时,常函数形状聚能射流剩余能量最高.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聚能装药最佳炸高的设计方法. 通过试验获得34°与40°两种上锥角双锥形药型罩聚能装药在6.0,6.5,7.0,7.5和8.0倍炸高条件下的静破甲深度;同时,进行了同实验工况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在数值模拟方法获得验证后,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上锥角下炸高对双锥罩聚能装药破甲深度的影响规律. 利用内插值法建立了含药型罩锥角和炸高变量的双锥药型罩聚能装药静破甲深度计算公式,获得了静破甲深度随上锥角和炸高变化的三维曲面;据此,确立了双锥罩聚能装药的最佳炸高.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与数值仿真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双锥罩聚能装药炸高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对无后坐炮发射时火箭弹中引信擦地炸机构微小弹簧的运动进行了动力学分析。在考虑弹簧质量的情况下建立了弹簧和导电杆之间的物理模型。该模型的微分方程计算结果表明微小弹簧在弹道上的振动过程会使导电杆的受压产生周期性变化,尤其是在一些波谷处,导电杆几乎不受压力,此时如果有火箭加速和其它装配缺陷等因素的影响,就会引起弹丸在弹道上的早炸。  相似文献   

8.
针对有限元和试验模态分析的局发性,探讨了一种有限元分析与动态试验相结合的模型修正方法,即基于LINK的结构系统建模方法。将计算与试验结果进行数据融合,以给定模态置信度准则为基础,进行模型的迭代修正分析,进而构造精确的结构系统动力模型,最后基于LINK方法,对梁结构进行了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建模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截顶辅助型超聚能装药结构设计及应用问题,建立了截顶辅助型超聚能射流成形微元法理论模型;综合考虑药型罩、炸药、壳体、炸高等因素关键参数,建立了超聚能射流成形特性主控参量量纲一分析模型;通过正交优化方法,揭示了辅助药型罩厚度、辅助药型罩边缘凸出长度、截顶药型罩壁厚、锥角以及炸高对超聚能射流有效射流长度和头部速度的影响规律,获得了5个关键因素影响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从机械化(半机械化)生产角度考虑,选择适合机械化生产的传统中式菜品,特选粉蒸牛肉、软炸什锦素菜、虾皮柴菜汤和四两大米饭,做为一份快餐进行研制,并应用定量、定温、定时等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来确定一份中式快餐的最佳生产工艺和工艺条件,使研制后的一份中式快餐成品不仅保留了传统中式菜品的风味特点,而且使营养供给量基本符合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标准,从而成为一份较为合理的中式快餐  相似文献   

11.
倍捻锭子的有限元模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ANSYS软件对短纤倍捻锭子构建有限元模型,进行振动模态分析和后处理,并对分析方法和分析结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以建造阶段的广州新电视塔为研究背景,详细介绍了在一般风荷载激励下,对其进行的一次环境振动测试,然后用频域法和时域法两种不同的方法识别出了在测试阶段电视塔的前十阶模态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和阻尼比,并与SAP2000有限元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次频率的测试值和理论值低阶模态频率符合得很好,但高阶存在一定的差异。表明此次环境振动测试结果可以用来修正电视塔的初始有限元模型,从而为今后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提供较精确的基准模型。  相似文献   

13.
为获得渡槽整体结构动力特性,开展单向SIMO法、双向MIMO法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用增强频域分解法识别纵向、横向、竖向、横竖双向模态参数。结果表明:2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大多数谱峰明显、识别效果较好;纵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不动;前4阶横向模态以排架结构振动为主,槽身整体平动或转动或横摇,第5阶模态后,绝大多数以槽身振动为主,排架几乎不动或振动幅度很小;竖向模态以槽身振动为主;横竖双向MIMO法识别出的模态同时包含横向、竖向模态分量;2种方法识别出的模态频率误差较小;从模态识别准确性、信息全面性而言,渡槽整体结构环境激励模态试验选择双向MIMO法优于单向SIMO法。  相似文献   

14.
试验因素对于振动模态试验有着很大的影响,文章以汽车变速器箱体为试验载体,在不同的约束条件下做振动模态试验,得到不同约束条件下的模态参数,深入分析了不同约束条件对于试验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了约束条件对于试验结果影响的原因,并对有效减少由于不用的约束条件引起的误差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法,为其他振动模态试验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丽娜  李凤臣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2):5610-5613,5629
模态参数作为石油井架结构重要的动力指纹,以JJ160/41—K型石油井架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减量法获取环境随机激励下,井架结构的自由振动衰减信号,利用ITD法对单测点和多测点两种情况下的脉冲响应信号进行模态参数识别;并将有限元和频谱分析的模态参数进行对比分析。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利用RD&ITD法识别的模态频率结果基本一致,而模态阻尼比的识别结果则相差较大,同时有限元分析表明,由于噪声的干扰,存在着虚假阻尼比,需要人为地进行甄别。故对于难以直接激励的大型石油井架结构来说,利用RD&ITD法进行系统模态参数识别是可行的,为做好井架结构的安全评估工作,减少工程事故隐患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论离散振系特征灵敏度的模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广了Bernard和Bronowicki针对自伴系统提出的模态展开特征灵敏度方法。从最小能量逆出发,直接导出一族模态法,它适用于异导或等导重根的特征矢导的计算。模态法和的模态法是本族的一个子集。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模态识别方法难以准确识别重频、高阻尼比的模态参数的特点,主要研究了系统在环境激励下不同工况用随机子空间法和Polymax算法识别的模态参数(模态频率、模态阻尼比和模态振型)的变化情况。随机子空间法是一种时域模态参数识别方法,在相邻模态的识别方面,它明显优于一些传统的模态识别方法。Polymax模态识别方法也称为多参考点最小二乘复频域法,在阻尼比的识别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本文通过悬臂梁的对比实验研究验证了它们在不同激励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8.
讨论一种立式单刚体转子系统的力学模型。重点讨论下阻尼器参数及转子惯性特性变化对转子系统的模态振型、模态频率、模态阻尼等参数的影响。以动力学普遍定理列运动方程。用复变量表示有关参数。直接用复矩阵的QR法或LR法求出系统的复特征值和复特征矢量。对系统振型随转速变化而发生的“换型”现象进行了较多的分析,了解这个力学现象对系统的参数优化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19.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非比例阻尼结构体系是实际工程结构抗震研究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本文全面,系统地建立了这类结构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对于各种不同非比例阻尼程度的结构体系,分别给出了其适应的分析方法:改进的得模态方法,近似解耦方法,拟力实模态叠加法、Ritz向量叠加法、高精度直接积分法,这些分析方法具有很好的实价值和理论意义,可供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从位移模态出发详细推导了应变模态的表达式 ;以悬臂梁模型为例 ,进行了位移模态与应变模态实验分析 ,并与有限元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验证了三者识别的模态参数基本一致 ,而且应变模态分析方法可以确定结构应变最大点和共振疲劳危险点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