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定于2018年发射曾遨游太空的美国亿万富翁丹尼斯·蒂托宣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在5年内让一对50多岁夫妇进行火星-地球往返之旅。蒂托表示这对幸运的夫妇将在一个17立方米的太空舱内度过501天,整个火星-地球往返之旅中就只有他们两个人,而这对宇航员夫妇与火星之间的最近距离将只有160公里。尽管这位亿万  相似文献   

2.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和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开展一项名为"百年星舰"的宇宙探索计划,希望在百年内能够让人类冲出太阳系,抵达其他遥远的星球。该计划的第一个目标是火星,或是火星的两个卫星。不过,由于目标遥远和资金所限,这项计划存在致命缺点——是一张有去无回的单程票,宇航员几乎不可能返回地球。建人类星际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2年2月13日宣布了总额为3.8万亿美元的2013财政年度预算案。在新的预算案中,国防预算和航空航天预算都遭到了削减,其中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预算被削减2.26亿美元,部分与欧洲的合作科研项目也被直接取消。削减预算对NASA的行星科学部门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影响,该部门主要负责NASA的火星探测漫游者计划,该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将"勇气号"和"机遇号"两辆火星车送往火星,对火星这颗红色行星进行实地考察。该部门也负责让宇宙飞船围绕土星和月球的轨道  相似文献   

4.
每个太空爱好者都知道,20年之内人类将登上火星.当然,过去半个世纪里,我们一直在这么说.1950年到2000年期间,NASA(美国宇航局)和各种独立团体设计了超过1000个详细的人类登陆,但没有一个接近成功.至少在理论上,火星依然是NASA最终的目标,2012年8月5日,好奇号成功在火星着陆后,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说,"今天,‘好奇号’的车轮开始为人类的脚印探索道路."可事实上,火星并不在NASA的雷达上.除了定于2013年发射的"火星大气与挥发物演化"探测器之外,近期NASA并没有为红色星球安排其他的探索计划.太空历史学家大卫·波特里说:"毫无疑问,现在没有人真的想把人类送上火星."但是,在民间却不乏各种火星探索构想,有野心勃勃的——比如技术大亨艾伦·马斯克希望在20年内派人登上火星;也的古怪至极,比如自杀式火星单程旅行.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12,(16):2-3
美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2012年8月6日成功登陆火星。"好奇"号的控制团队表示,他们已得到想获得的所有数据,"一切看起来好极了"。"好奇"号2011年11月从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用于探索火星过去或现在是否存在适宜生命存在的环境。探测器以核燃料钚为动力,携带先进的探测设备,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是迄今最昂贵的火星探测项目。  相似文献   

6.
火星,这颗神秘的红色星球,能否成为人类下一个驿站?美国NBC新闻网2月3日报道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研究人员终于研制出了一把开启火星生命绿洲的"钥匙"--人工温室效应。该研究表明如果把人工特制温室气体运往火星或者干脆直接在火星上建立一个"加工站",大量生产该气体,火星上就可能变成生命的家园。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1月5日报道,美国NASA"好奇号"火星探测器最近传回的一张火星照片显示,火星地面上竟有一个花瓣状的白色物体,当美国记者询问NASA这个花瓣状物体是不是从火星车上掉下的某个塑料垃圾时,NASA发言人一口予以了否认,并称该神秘物体看起来好像和火星表面岩石连在了一起.尽管还没有任何科学家证实这个花瓣状白色物体是一株火星植物,但这个被网民称做"火星之花"的神秘物体已经在网上引发了一连串猜想.  相似文献   

8.
自从载人火星探险计划进入实操阶段,人类距离实现"移民太空"的梦想似乎越来越近.由一家荷兰非营利性组织主导的"火星一号"火星探测计划,自从4月22日招募工作启动以来,短短两个星期内就已收到来自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8000多名申请者报名,其中美国和中国的申请者人数最多.该计划负责人兰斯多普表示,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工作.这些数字表明我们在正确的轨道上,希望最终能收到50万份申请.  相似文献   

9.
张亮 《科学大观园》2005,(24):10-11
为取得技术优先权,不惜花重金——“重返月球计划”去年被布什政府炒得沸沸扬扬,并提出月球基地将成为载人飞船火星之旅和太阳系之旅的“跳板”。近来,美国航天航空局多次宣称,如果谁能第一个从月球的土壤里提取出可供呼吸的氧气,他就可以获得25万美元。美国为何如此兴师动众重返月球?美国航空局对此有什么新解?  相似文献   

10.
爱尔 《科学大观园》2012,(13):64-65
荷兰公司公布惊人计划:2023年发送4名宇航员殖民火星,此后每两年增派4人到火星"定居",并将火星殖民生活拍成电视真人秀——据美国《纽约每日新闻》、英国《每日邮报》6月5日报道,根据美国政府的载人登陆火星计划,美国NASA宇航员或许最迟要到2029年才能登陆火星。不过日前,一家荷兰独立太空发  相似文献   

11.
在"好奇"号已开始在火星表面展开考察之时,月球也将在不久后迎来一辆执行冰水勘探任务的"北极星"月球车。这种月球车有望于2015年10月搭乘SpaceX公司的火箭登上月球。美国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不久前揭开了"北极星"月球车的神秘面纱。该"北  相似文献   

12.
谢文 《科学大观园》2010,(14):70-71
火星是否曾经拥有生命?大西洋两岸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而耗费数十亿美元的尝试,却都面临着扑朔迷离的未来。因而为了避免“各自为战”,美国和欧洲的科学家以及管理层一致认为,两个空间机构之间必须开展前所未有的合作。为此,他们正在筹划一个为期10年、影响深远的合作计划,计划以2016年的联合火星任务拉开序幕,并且在十年之后以采集火星样本返回地球的方式把整个合作推向高潮。  相似文献   

13.
《科学大观园》2021,(9):6-7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中,火星是除金星以外,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到目前为止,火星也是除了地球以外,人类了解最多的行星.已经有超过30枚探测器到达过火星.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167秒后,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按照计划,中国将在本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成“环绕、着陆、巡视”三大任务.  相似文献   

14.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宣布,美国西部时间2008年5月25日16时53分(北京时间26日7时53分),"凤凰"号火星着陆探测器成功降落在火星北极附近区域. "凤凰"号有何与众不同之处?它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它在火星上又有哪些新发现?综合来自美国宇航局的各种报道和资料,让我们对"凤凰"号火星探测计划作一回顾.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05,(14):56
火星车的问世实现了人类对火星较大范围的移动考察,使火星探测上了一个新台阶。目前,美国已发展了两代火星车,正在积极研制令人耳目一新的第三代火星车。第二代移动距离是第一代的10倍1997年7月,美国“火星探路者”探测器携带的第一代火星车  相似文献   

16.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开启了瑰丽壮美的火星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的第一步. 成绩背后,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矢志不渝的执着追求,是一支支科研团队并肩携手的顽强奋战.在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中,青年人是重要参与者.一批“80后”“90后”投身其中,怀凌云志、做务实事,在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虽然美、中、阿三国都在2020年夏执行火星探测任务,但由于技术水平、项目进度、科研侧重点等方面的不同,各国的探测任务执行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耿言说。几乎是前后脚,7月20日凌晨,阿联酋"希望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3天后,来自中国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海南岛东北海岸成功飞天。而几天后,美国"毅力号"探测器也将奔向火星。  相似文献   

18.
或许已经朝着这一目标又迈进了一步:他们开发出一种独特的核聚变推进技术,这和驱动太阳和恒星发光发热是相同的机理。长期以来载人火星探测一直是一个看似遥遥无期的梦想。但是现在,美国华盛顿大学以及美国雷特蒙德地区的空间推进技术公司的天文学家们正致力于研发一种新型核聚变驱动火箭,该火箭的研制成功将会扫清横亘在载人火星探测前方道路上的一系列障碍,包括长时间太空飞行,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开发了可用于深空探测任务中的开环差分测速观测技术和设备,并首次应用于嫦娥-1绕月探测中。测轨观测验证的结果表明,差分观测可以很好地消除开环观测中上行站的系统频率漂移问题。该技术也可以用于太阳系中更遥远天体的探测,如在中俄联合火星探测中对YH-1探测器的差分单程测轨任务。  相似文献   

20.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2):66-67
美国宇航局决定在21世纪30年代派遣宇航员登陆火星,但加拿大前宇航员克里斯-海德菲尔德则认为应该是先重返月球,在完成这个"一小步"之后再上演登陆火星这个"一大步"。他指出我们没有相关技术或者能力确保火星之旅的安全性,例如飞船与地球之间的通讯等还存在面临巨大挑战。我们的目标应该是在月球上生活几十年,而后才考虑实施载人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