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概述 本文所指的崩落采区,仅限于深孔盤区(或采区)分段崩落法和阶段崩落法的已经崩落了的采区,以及大量崩落了矿柱的采区。在这些采区里矿石是在废石的直接复盖下放出的;如果放矿作业进行得不好,则矿石的损失和贫化容易很大。所以崩落采区的放矿作业对开采矿床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王彬章  穆维方  李海敏 《科技信息》2010,(29):I0379-I0379
张集煤矿对上覆7414老空积水的分析查明,进行设计探放,取得明显效果,消除了安全隐患,是两个煤层之间探放老空积水成功的典范.为中央采区下一步探放上覆老空积水提供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凤山煤矿煤层赋存条件、一、二采区开拓布置及M19与M26层间距等资料分析,结合一采区瓦斯治理取得的经验对二采区采空区瓦斯治理方法进行比选,在M26和M34煤层瓦斯地质资料不详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一采区低负压抽放系统对二采区开采时的采空区瓦斯进行抽放,投入少、便管理、效果好,确保二采区开采期间采空区的瓦斯抽放效果,实现煤矿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安全生产形势和经济效益。使瓦斯治理从局部治理向区域性治理转变。从而形成采空区治理瓦斯的一种新思路、新方法,达到实现有效治理采空区瓦斯的目的,为同类地质条件的煤矿采空区瓦斯治理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郑光周 《科技信息》2009,(19):371-371
分析了综放开采顶煤损失的构成及顶煤损失机理,论述了晋煤集团成庄矿在采区布置、设备选型、综放工艺等方面提高综放工作面回采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综采综放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单元条件对相关开采工艺的适应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地质条件(煤层、煤质、地质构造和岩浆岩)和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评语集可按评价因素的分级来确定。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较为适用的评价计算方法。因素的权重可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文中利用上述模型建立了综采综放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系统,并对即将开拓的某矿5#,7#采区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5#采区能进行综采综放开采,7#采区较适合综采综放开采。从而为煤炭资源高产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6.
综采综放采区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的目的是根据评价单元条件对相关开采工艺的适应程度进行综合评价。该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包括地质条件(煤层、煤质、地质构造和岩浆岩)和开采技术条件(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评语集可按评价因素的分级来确定。因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层次性和模糊性的特点,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是较为适用的评价计算方法。因素的权重可采用专家调查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文中利用上述模型建立了综采综放地质条件综合评价系统,并对即将开拓的某矿5^#,7^#采区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5^#采区能进行综采综放开采,7^#采区较适合综采综放开采。从而为煤炭资源高产高效、安全开采提供了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7.
郑少鹏  白金星 《科技资讯》2012,(20):110-110
矿井瓦斯是严重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自然灾害之一。抽放瓦斯可以降低采区、工作面瓦斯涌出量,能有效的解决瓦斯浓度超限,提高矿井安全性,因此矿井瓦斯抽放是治理瓦斯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根据瑞典北部Kiruna矿的现场调查,采用考虑岩层控制规律的CAD系统(CADSSCR),对该矿632水平Y28采区进行了设计模拟,得出了如下结论:1.CAD设计中必须考虑岩层控制规律,与大规模开采有关的问题可通过考虑岩层控制规律得到改善。2.研究表明,大规模开采的准备采区要求约为2~3个月,采区宽度约100m,从悬帮到底帮,且在给定的矿山条件下,每年可节约0.5%的利率成本。3.咬合岩块系统的作用是预测采场咬合岩块的表现,以改善开采设计的可靠性和在未支护的围岩垮落前能保证回来与放矿的安全。4.在大规模空场法开采中,必须通过矿柱来进行区域性支护,围岩的预锚固在开采过程中是维护围岩完整性的最好方式,铜丝绳锚杆是大规模开采中用来支护空场悬帮的理想支护。5.在大规模开采中,采用光面爆破,合理确定开采顺序和适当选择放矿平巷、石门及巷道的位置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试验采区与几个主要采区矿石回收率、贫化率、采出矿石品位的分析,说明了对于一个采区无论地质品位,矿石回收率、贫化率如何变化,采出矿石品位始终趋近于一个恒定的指标,此时,采区矿石回收率和贫化率是正比关系;地质品位变化,采区矿石回收率相应有些变化,但波动不大,否则需加强放矿管理。通过经济效益分析,说明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贫化率,是矿山挖潜、增产节约、增加企业经济收入,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车中有 《甘肃科技》2008,24(4):76-78
文章着重介绍了窑街煤田金河公司一号井六采区在高瓦斯易燃煤层采用综采放顶煤开采工艺条件下,工作面瓦斯抽放和综合瓦斯治理技术,使工作面实现安全生产及达到的瓦斯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地带冒顶的危害,分析了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地带冒顶的原因,提出了综采工作面端头三角地带冒顶的预防措施以及冒顶后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2.
根据晋城煤业集团综采放顶煤开采实际情况,从影响顶煤冒放性的煤体裂隙、开采工艺和支架与围岩关系3个方面进行分析,对综放工作面的布置、采放比、放煤步距、支架架型与工作阻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某煤矿北翼充填采区地层以奥陶系灰岩作为含煤地层基岩,其上覆岩层中第四系孔隙承压强含水层全区发育,研究充填开采后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对实现安全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等效采高为基础,利用理论计算、数值模拟、相似材料模拟3种方法对某煤矿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预测,得出导水裂隙带高度分别为12.72,12.50,14.28 m。结果表明:3 种预测方法相比较具有良好的吻合性,对某矿井的水体下安全开采实际工程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矿区软弱风化薄基岩的赋存特征、赋存规律及矿区上覆水体类型和水文地质条件入手进行分析,结合相似材料模型模拟试验,获得了研究区薄基岩下开采覆岩破坏的基本规律及“三带”的发育特征.对薄基岩下采煤厚度3 m时的垮落带及导水裂隙带发育高度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11.5m和42 m.根据地质采矿条件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对薄基岩开采上覆岩层矿压运动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岩较薄条件下,老顶来压断裂步距小,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分布范围为12 m,支承压力峰值点在工作面前方4~12m内,小于厚基岩工作面,但工作面矿压显现明显;对不同煤层采厚情况下垮落带的高度与导水裂缝带的发育程度进行确定;为煤层安全开采提供定量判据,为防治水工作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进行水下开采时,采空区上覆岩层导水裂缝带的发育高度直接影响煤矿安全生产问题。针对大平煤矿覆岩类型和开采条件,参照N1S1单一开采试采工作面煤层的赋存条件和导水裂缝带高度的观测结果,应用岩石破裂过程分析RFPA2D系统,数值模拟得出了采放高度对导水裂缝带高度的影响程度,为大平煤矿单一综放开采预计导水裂缝带高度以及提高开采上限,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安全性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大屯矿区姚桥煤矿现场地质资料、实测资料,按照水体下采煤的技术理论,对微山湖下第四系松散层结构和隔水性、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进而对姚桥煤矿微山湖下采煤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论证。得出3隔和4隔为区域关键隔水层,能够有效防止湖水溃入井下;导水裂缝带发育的最大标高达不到基岩顶部,波及不到关键隔水层,无法导通湖水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任建喜  林海  易归  张琨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14):5562-5568
以龙华煤矿3-1煤30203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实测,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区段煤柱宽度优化研究。建立了三维有限差分模型,分析了不同煤柱宽度时煤柱的弹性区宽度,煤柱支承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特征。完成了煤柱松动区数字钻孔成像和煤柱受力特性现场实测方案设计并开展了实测分析,得出了顺槽煤柱松动区范围和塑性区宽度。实测结果表明20 m的区段煤柱宽度有优化的空间。综合分析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的结果,建议龙华煤矿3-1煤综采工作面区段煤柱合理宽度为15 m。最后进行现场工业性试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合理性。该研究结果可以提高煤层回采率,增加经济效益,可为类似开采条件下区段煤柱的留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动条件下含水层结构变化对地下水流场和地下水资源分布具有显著影响.以梨园河煤矿为例,在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结合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程度,采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分析了该矿采煤20年后研究区不同含水层地下水流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流场基本保持不变,仅井田北部的导通区地下水位有所下降,局部形成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8 m;碎屑岩类裂隙含水层受矿井排水影响,地下水位大幅降低,地下水流场变化明显,形成了以井田中部为中心的降落漏斗,最大降深106 m.研究结果可为保护矿区地下水资源与制定防治水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镇城底矿由于断层多且比较发育、煤层顶底帮弱、局部地方低于奥灰水水位超过90m属于带压开采等不利因素形成了很多边角煤地段。该矿南一、东二采区都已进入收尾阶段,由于断层切割、无炭柱的影响留下多处不规则段。此类边角煤及煤柱在采区收尾封闭前如不及时回收,将会丢失。为了延长矿区寿命,尝试采用轻型支架放顶煤工艺进行边角煤回采、窄小煤柱回采及变采长壁式回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王晶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10):3972-3977
为了保证地表水体下综放工作面安全回采.以山西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钻孔电视和分段注水试验对矿井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进行探测,对地表沉降进行了监测分析,并对水体下工作面开采进行了涌水量监测,实现了水体下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研究结果表明: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导水裂缝带发育高度为119.7~127.2 m,裂采比为19.9~21.1;工作面回采前裂隙数量为1~2条,宽度以4 mm为主.当工作面回采后,在132~148 m范围内,裂隙数量最多增加到7条,裂隙宽度可达8 mm.在148~160 m范围内,裂隙数量和宽度与工作面回采前持平;工作面回采后,地表最终产生拉裂缝,最大深度为6.5 m,不会造成地表河水的突然下泻;地表水体下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留设保护煤柱,最大涌水量与非水体下工作面开采持平,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地表水未进入到工作面,实现了安全回采,为类似矿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