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小说史略》的一个特殊视角——兼谈《三梦记》的深层心理描写甘建民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奠基之作,在方法论上给后来的小说史研究以重要的启示。早在50年代,李长之先生就发表了题为《文学史家的鲁迅》的长篇专论,全面地高度地评...  相似文献   

2.
《中国小说史略》在学术界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小说史研究的经典范本。然而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受时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其在文献史料研究、写作体例、对小说价值的界定和解释上还存在缺陷及局限。正补其遗误,从而对《中国小说史略》做更深入的、学术性的、实事求是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通过历史考证和文本分析,考评了清代狭邪小说的艺术渊源、发展阶段、内容及艺术特点,很多观点至今仍泽被后人。但鲁迅的狭邪小说观还具有局限性,他对狭邪小说的滥觞之作、成因、阶段性变化原因及使用方言写作等问题的论述都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4.
从《莺莺传》看元稹的性格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莺莺传》是唐人小说中影响最大、争议最多的作品之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其事之振撼文林,为力甚大”(《唐宋传奇集·稗边小缀》),以致后世涌现出许多改编作品。关于作品主人公张生究竟是谁的问题,至今仍众说纷坛,或以为是张籍,或以为是张珙,或以为是张先,也有人认为非专指一人,而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但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陈寅恪先生也有同样的看法:“《莺莺传》为微之自叙之作,其所谓张生即微之之化名”(《元白诗笺证稿》)。笔者同意鲁迅、陈寅恪先生…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是鲁迅先生在西北大学的演讲纪录稿,其内容主要由<中国小说史略>而来.本文从"有意的总结中国小说的发展规律"、"与现实问题的紧密联系"等方面论述<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的价值,并在与<中国小说史略>的比较中窥测先生的一些变化和发展着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6.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优秀长篇历史小说,它不仅生动地描述了整个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再现了那一历史时代的政治社会生活风貌,而且塑造了一大群栩栩如生光彩照人的艺术形象。但是作品也有不足的一面,仅就受到人民群众无限崇敬的诸葛亮这一艺术形象来说,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指出“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先生虽然没有具体指出哪些描写是“近妖”,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但自古轻贱说部、近代学者多套用西方文论,给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唐代以前小说)的研究带来种种局限。杜贵晨同志《中国古代短篇小说史》弥补前人之不足,对中国古代(特别是唐以前)小说发展源流作了系统研究,在加强文学史整体观照的基础上,运用多种角度、多种方法的分析阐述,力求创造学术史专著既科学严密又生动活泼的论述体例。  相似文献   

8.
《孽海花》通过第二十三回写章凤孙之梦与第二十五回写龚和甫之梦,承继写梦文学之讽刺功用、感悟功能的同时,又创造性地于梦境里运用典故,赋予所写梦境以形象生动的艺术特征。作品通过这两处梦境将当时士大夫热衷科名、淡漠时局而醉生梦死等生存状态深刻而细致地描绘得淋漓尽致。曾朴希望通过《孽海花》把当时的人与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的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故而作品的"讽刺"意图则是为暴露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及事物,而非一味匡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其定位为"谴责小说"系乏公允。  相似文献   

9.
《孽海花》通过第二十三回写章凤孙之梦与第二十五回写龚和甫之梦,承继写梦文学之讽刺功用、感悟功能的同时,又创造性地于梦境里运用典故,赋予所写梦境以形象生动的艺术特征。作品通过这两处梦境将当时士大夫热衷科名、淡漠时局而醉生梦死等生存状态深刻而细致地描绘得淋漓尽致。曾朴希望通过《孽海花》把当时的人与事"收摄在我笔头的摄影机上,叫他自然地一幕一幕的展现,印象上不啻目击了大事的全景一般"。故而作品的"讽刺"意图则是为暴露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及事物,而非一味匡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将其定位为"谴责小说"系乏公允。  相似文献   

10.
~~在虚实之间:以《搜神记》为例谈六朝志怪小说的文体特征@周昌梅$孝感学院文学院!湖北孝感432000~~~~[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 [2]张庆民.论蜕变中的魏晋南北朝小说[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1999,(4). [3]徐公持.魏晋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鲁迅的小说有着重要的地位,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同时,鲁迅也是中国现代家族小说的创始人。虽然《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等不是中国家族小说的典型,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它们所反映的鲁迅对中国传统家族文化弊端的批判管中窥豹。  相似文献   

12.
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从多方面对当前高中生鲁迅小说的阅读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虽然高中生课堂内外的鲁迅小说阅读情况都不太理想,但他们对鲁迅小说并不反感;高中生主要通过课堂上老师的讲解来了解鲁迅,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鲁迅研究的最新进展,更加有意识地挖掘鲁迅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帮助学生走近鲁迅,走进鲁迅的世界。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悲剧美大致呈现出悲哀、悲愤、悲壮、悲谐四种形态。其中悲哀是最基本、最主要的,这与鲁迅思想启蒙的创作目的有内在联系。在鲁迅小说中,往往是一篇包含着多种悲剧美形态,彼此杂糅交错在一起,产生出丰富复杂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以其理性与睿智洞察着社会历史,深刻、集中地再现了生活中的美与丑,通过感性的艺术形式、作家情感体验的多重刺激向社会、读者传递了丰富多彩的审美信息,体现了独特的审美信息内涵及特点。  相似文献   

15.
鲁迅于1927年定居上海并度过了生命中最后的十年,在此期间鲁迅从上海政治文艺状况的现实出发,创作了《故事新编》中后五篇小说,集中体现了鲁迅对上海及中国现代文坛的全面认识与思考。鲁迅在小说中揭示出当时上海出现的各种荒谬复杂的社会现象及各种文坛丑类的本质所在,并且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出真正地能够代表民族脊梁的历史人物,为困于日本侵略和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现代中国人提供了精神参照。同时为年轻的"左联"在上海复杂多变的政治文化环境中认清方向,向健康、积极的道路迈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关于鲁迅在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任教的史料,前人多有述及,学界亦时有发掘;但仍存在着不少语焉不详之处,部分史实甚至不无错讹。有鉴于此,笔者努力从彼时报刊、公文等第一手资料及鲁迅书信、自传所提供的线索出发,并参照许寿裳、杨莘士、夏丐尊等亲历者或同时代人所撰年谱、回忆文章,钩沉补缀,辨正考订,穷原竞委,以求去讹存真,还原历史。  相似文献   

17.
1925年底到1927年初,集中了鲁迅几乎全部牵涉爱情婚姻的作品,而写于此期间的全部六篇小说都在思考至爱者或身份关系上至密者之间的关系形态,这正是鲁迅此期间复杂爱情心态的呈现.《铸剑》写于这一时期的末尾:鲁迅下定爱情决心并付诸实施的时间.通过对鲁迅与许广平书信的考察,认为从眉间尺到宴之熬是鲁迅爱情心路的过程与精神结果,爱情同时促成了鲁迅于此时精神生命大转折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鲁迅小说中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在进行了短暂的"突外"行动后,在社会现实中纷纷"归化".这体现了鲁迅对健全社会、理想人性、个人责任、文化批评等问题的深刻认知,也体现了他敢于直面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9.
五四时期的鲁迅,曾因开始白话小说创作以及与《新青年》同人的交往,暂时摆脱了精神上的苦闷与绝望状态。但五四后期,随着《新青年》诸人政治倾向不同而导致的分裂,鲁迅再次陷入困惑与彷徨。从对该时期鲁迅日记的分析入手,借鉴"西马"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通过对该时期鲁迅日常生活的研究,探寻鲁迅为避免再次回到内心的黑暗状态而作的种种努力,以加深了解这一时期鲁迅精神世界变迁的原因和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