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京族饮食文化是京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里,京族传统特色饮食文化在民间仍得到较好传承,日常饮食结构、饮食观念、口味、丧葬礼仪食俗以及祭祀礼仪食俗相对稳定,但传统饮食制作工艺的传承状况不容乐观,需要对饮食制作工艺加以保护,并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京族饮食习俗文化。  相似文献   

2.
先秦典籍中,由于《左传》注重记载风俗民情,从而为后人探究先秦礼制提供了宝贵资料。《左传》记录了春秋时期丧葬制度与具体礼仪,其关于治丧礼仪和殡葬礼仪的记载虽然分散于各国历史事件中却但其涉及的丧葬习俗比较丰富,呈现着"合礼"与"非礼"的交织存在。  相似文献   

3.
两宋时期,面对民间社会生活中道德秩序的混乱局面,宋代的儒家学者主张通过让普通民众践行家礼等外在的礼仪制度来培养人们内心的道德观念及规范其外在的行为方式,从而实现社会道德秩序的稳定。为此,司马光、朱熹等儒家学者积极编写和推行适合民间社会施行的《居家杂仪》《家礼》等礼教书籍,将以往只适用于贵族社会的儒家礼仪规范深入到民间社会,成为指导民众生活习俗的重要礼仪标准。  相似文献   

4.
龙母信仰作为水神信仰的一支,历史极为久远,它产生于秦代,历汉、唐、宋、元至明清时期,最终成为南方地区普遍受祭的神灵之一。明清时期,民间信仰成为国家控制地方社会的重要手段,龙母信仰成为国家与地方互动的场域。龙母信仰以其"仁孝观"而借助国家权力得到普遍祭祀,国家则利用龙母信仰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安稳地方社会。  相似文献   

5.
北泉议礼的成果《中华民国礼制》最终并没有推行,其原因主要是:首先,《中华民国礼制》没有正式颁布实施,为了征求意见进行修订,刊行的是初稿,自然无法推行实施。其次,当时国民党面临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形势使其无暇顾及礼制的推行。另外,政府礼仪可以按照既有政令的规定进行,民间礼仪有稳定性和传承性的特征,也不一定会按照新规定的礼仪去做。虽然这次制定的礼仪没有得到实施,但是它也为今天的礼仪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我们既要吸取《中华民国礼制》中的优点,同时也要摒除其缺点,现在社会不可无礼,但也不可太繁琐,以免束缚人们的正常生活及创造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喜洲白族传统民居作为深受汉文化影响的民间建筑,蕴涵着丰富的"礼"教意蕴。"礼"教之根本要旨是辨尊卑、别名分,它在喜洲白族传统民居中可以分为"外向礼制教化"与"内向礼制教化"。其中"外向礼制教化"要求不同家族的民居在门楼、照壁、间数、屋顶等诸多方面严格遵循不同的建筑规格,从而标识出家族集体在等级社会中的身份与地位;"内向礼制教化"是"外向礼制教化"的延伸,其实践表现为在建筑空间中对"合"、"方"、"中"、"正"等一系列主题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通过描述陕西关中富平县境内常见的丧葬礼仪,分析及其承载的社会功能,旨在探究千百年来人们面对生死的各种纠结,并将一个家族难以割舍的血缘联系及交往固化成型的特有亲情更为具体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纸马舞是文山壮族节庆和丧葬祭祀时所表演的民间传统舞蹈,又名跳纸马,广泛流传于文山州壮族布岱村寨,与壮族人民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等紧密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间舞蹈艺术。  相似文献   

10.
跪,还是不跪     
人们对晚清对外关系观察的视角,往往更多的是停留在权力和利益的层次,事实上,中西制度之差别,曾经导致中国传统外交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巨大危机。国内祭孔和祭祀祖先的礼仪以及朝贡体制之下的三拜九叩之礼仪均是中西交流的障碍。礼仪是中国传统社会立人、立国之本,也是国人最后的心理防线。此防线一破,传统体制可谓土崩瓦解。  相似文献   

11.
壮族农村礼俗社会拥有一套以既定程式体现其基本社会关系结构秩序和特定文化价值意义的丧葬制度文化。它以新丧首次葬和拾骨二次葬两段完整的传统仪式完成壮族对个人生命存在意义和群体宇宙存续方式的展示和理解。其中,在壮族新丧首次葬仪式活动过程中,丧葬主体(亲属)、客体(死者)、中介(法师)、场域(灵堂、墓地)等众多仪式要素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程式相对完整、意义相对独立的社会秩序结构体系,人们以一系列象征性的手段,通过这个结构体系,表达对死者的追念和对生者的关怀,实现个体生命存在形式的转场和社会群体关系秩序的整合。  相似文献   

12.
人民性作为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决定了作家写作时的那种自然而生的平民性。报告文学作家何建明在关注底层民众、关注弱势群体的同时,也以极大的热情对时代大潮中涌现的先进人物、英雄人物进行了平民化的描述,充分地体现了他崇高的人民性道德理想,奠定了他作为一个报告文学作家在当代文学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十堰市居民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家庭旅游决策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研究发现,十堰市居民家庭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四类:旅游地综合服务因素、景区社会影响力因素、家庭成员个体因素和旅游地社会文化因素。旅游地综合服务是家庭旅游决策的首要影响因素,其中"安全状况"因子是家庭旅游决策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民用电网中存在的电压不稳、三相不平衡和中线电流大等问题,在传统的ip-iq法基础上,采用对称分量法和零序电流分离法研究电流中的零序分量问题,并结合PI调节器建立数学模型对其谐波、基波负序和零序电流进行了实时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准确地检测出电网电流中含有的谐波、基波负序和零序电流,且检测精度高、实时性好。  相似文献   

15.
习近平关于家风的重要论述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点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个人行为准则。习近平提出的构建良好的家国关系、邻里关系、成员关系,对促进小家和谐进入到大家和谐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他点明妇女在家庭中的核心地位,主张引导妇女拥有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强调男性要履行家庭中的义务和责任;他强调了“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对家风建设的引领作用;并提倡从小处着手,从细节处做起,将家风重要论述落实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  相似文献   

16.
学术界多数学者认为孝的产生是个体家庭出现和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亲亲"的结果,而实际上丧孝与追孝产生的条件当中包含了必不可少的恐惧成分,其次才是"亲亲"。由于过去总是用唯物主义的史学观来告诉人们"人死为空",故而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丧葬礼仪,大加批判,斥责为"封建遗毒"。然而纵使它的确有众多的消极影响,但结合具体的历史环境,丧孝和追孝在历史上曾经起到过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探究葬礼最初阶段中死亡污染的社会含义。对仪式过程的分析有助于人们理解广东社会组织的许多方面,并表明在死者从一具危险的尸体转变成一位被安葬的祖先之前,他的后代必须要采取措施来沾染或控制其死亡污染。沾染这种污染应当被理解为生者与死者之间交换关系中的第一次交易,这种交换关系会延续很多世代。在葬礼的最初阶段,死者的力量极大,也最不可预知。然而,当骸骨被安葬到最终的坟墓之后,祖先就完全要依靠活着的后代了。  相似文献   

18.
富宁县境内的各民族,除壮族是土著民族外,其他民族都是不同时期从各地迁徙而入;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融合成民族大家庭;民族的迁徙与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交流和边防巩固。  相似文献   

19.
小说《春月》展现了两大家族五代人的生活画卷。作品中主要有三类人物形象:顺从者、叛逆者与革命者。他们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始终面临着中西文化冲突与现代人的困境。民族、家族、革命与个人的关系,是贯穿始终的主题。作者通过对这几类人物的细致刻画,寄予了对中国革命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