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崔涛 《潍坊学院学报》2005,5(2):122-124
文章运用调查法,文献法,数理统计的研究方法,对山东部分中学在校中学生400余人展开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归纳,总结了这些中学体育与健康课、课外体育锻炼的现实情况。最后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考察福建省中职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后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福建省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中职学生体育锻炼态度比较积极,但体育人口达不到我国有关法规的要求;(2)强身健体、娱乐消遣、情绪宣泄、社会交往是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动机;(3)球类运动、跑步和散步是中职学生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选择;(4)自由结合的锻炼形式是中职学生体育锻炼的主要活动形式;(5)体育设施不足、课外体育内容单一、体育活动组织不完善是制约中职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聋生更期待体育教师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但他们体育意识及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聋生更期待体育教师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但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且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课外体育锻炼力度不够。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采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对高校聋生更期待体育教师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但他们体育意识及参与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聋生更期待体育教师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但他们对课外体育活动参与程度普遍不高,且体育场地器材缺乏、课外体育锻炼力度不够。在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丽琼 《科技信息》2012,(34):I0148-I0149
课外体育锻炼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的任务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与体育课相辅相成,是学校体育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对大学生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泸州市4所普通高校的423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课外体育锻炼的调查和研究。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对课外体育活动的认识和经常参加活动的比例不够理想;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是多样性的,其最主要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学生喜爱在学校体育场馆和空地自由进行锻炼;大学生喜爱的体育活动项目比较多,且男女生喜爱的项目各不相同,其中男生最感兴趣的项目是篮球和羽毛球,而女生则更喜欢羽毛球和健美操、跑步等项目;影响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首要因素是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自身的锻炼意识,其次是缺乏场地器材、时间和指导以及没有合适项目等。建议学校要建立规章制度,切实抓好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激励各部门认真落实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充分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  相似文献   

6.
登封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宏剑 《科技信息》2010,(26):I0247-I024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登封市部分中学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登封市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明确,认知良好,选择体育锻炼以大众化的球类项目为主,但每周参加体育活动的次数和持续时间不尽人意,特别是女生。学生对"终身体育"理解不深,影响中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是功课忙、运动场地的不足和运动器材的短缺。  相似文献   

7.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安徽省大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比例较低,仅有46.7%的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且锻炼的频率低、时间短;男、女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项目的选择有一定的差异,男学生多选择对抗类项目,女学生则选择以有氧功能为主的"美体塑形"类项目.基础体育教育的缺失、学校公共体育设施的不健全以及组织、引导、保障体系的不健全是阻碍安徽省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健康有序开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西安文理学院女大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的动机、锻炼时间、形式以及参加体育锻炼的项目等进行数据分析,探究高校女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中存在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国家大力提倡的校园阳光体育活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问卷调查对部分中职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许多中职学生对课外体育锻炼具有一定的认识,但缺乏自觉进行课外锻炼的习惯。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组织,没有场所锻炼,不懂怎样去锻炼,对体育活动的认识不足等原因。针对上述原因,我校成立了各种课外"体育社团",聘请教师进行指导,积极开展课外活动。"体育社团"开展一年后,学生的课外活动参与情况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朱明  李荔 《科技信息》2010,(12):I0284-I0284,I0286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和问卷调查,揭示了高校大学生余暇体育的兴趣动机及余暇体育的行为等。论证了在新形势下加强课外体育锻炼管理的价值、意义。旨在引起有关领导的重视及同行对课外体育锻炼科学管理的关注,共同解决这一学校体育工作中的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地强调大纲需要和老师的作用,忽略了学生实际需要和主体作用,导致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缺乏兴趣,体育能力下降。基于这种现象,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量法、数据统计法等,对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的提高及能力培养方面主体性体育教学模式要优于传统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国内外学校场馆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学校体育场馆的社会共享和各项功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访谈和向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新疆民间方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探索,结果表明新疆方棋作为传统体育棋类文化活动,并未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疆民间方棋是一项内涵丰富、棋理深奥的民间传统体育棋类项目,是一种类似于围棋的智力运动;新疆民间方棋具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功能,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性、条理性、记忆力、判断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产生潜意识的超越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很好地陶冶情操,培养人的平静、耐心、自律、细心及敢打敢拼的精神。提出在校园中传播和弘扬新疆民间传统体育方棋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发挥棋类教育的育人作用,为探索棋类教育新途径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南方医科大学一年级3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瑜伽在高校公共体育选项课的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学生的学习态度是良好的,但是师资力量的投入、课时数、场地设备等还有待改进,以探索瑜伽选项课的教学改革之路.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5.
"十二五"时期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时期,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以及体育科研是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体育事业协调发展应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为核心,以体育科研为支撑,共同促进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推广,增强我国体育综合实力,促进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全面迈进.  相似文献   

16.
通过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查阅、田野调查、专家访淡等方法对云南的楚雄、红河;贵州的毕节;四川的凉山等地部分彝族山寨部落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现代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下,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态正面临严重的衰退和失传等问题。针对此现状,在分析与归纳彝族原生态传统体育文化资源流失因素基础上,提出健全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法律保护制度,重视挖掘、传承、弘扬和发展彝族传统体育文化,建立彝族原生态资源名录体系等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常娟 《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2):97-100
体育明星开发无形资产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是在开发过程中遇到诸多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演绎法,分析了当前我国体育明星无形资产开发的趋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期对体育明星更合理、有效地开发无形资产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体育课长期以来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普设课程,然而学校体育课程中体育安全与体育法学普及教育课程设置十分有限.基于对学校体育教学、竞赛、设施安全以及体育法学理论的分析,探讨了学校体育课程嵌入体育法普及推广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体育课除了具备传授常规的健身功能以外,同时应该具有提高学生户外自救能力、避免机械外力伤害的教育功能.通过有效的学校体育安全普法教育,对于提高在校学生体育普法意识,进行卓有成效、安全健康的学校体育多元化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户外体育运动在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以陕西省10所普通高等院校的270名体育教师和90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专家访谈等形式,对陕西省普通高校户外体育运动的现状及开设户外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影响陕西省高校户外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为户外体育运动在高校的良好开展和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我国公民体育权利保护立法现状的分析,找出当前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并对加强和完善我国公民体育权利实现的法律保障提出对策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