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胆囊收缩素(CCK)是一种脑肠肽,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广泛分布.CCK参与许多重要生理和病理生理过程,包括行为学、焦虑、学习、记忆过程、疼痛等,为探讨CCK是否参与初级感觉信息的调制,本实验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福尔马林致痛后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CCK表达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鼠足底注射福尔马林1h后,注射侧DRG小神经元和大、中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0.37%±6.92%和26.96%±4.01%,注射侧CCK表达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是0.236±0.01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非注射侧DRG小神经元和大、中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5.22%±5.08%和11.73%±2.73%,非注射侧CCK表达阳性细胞的半定量光密度均值是0.173±0.002,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均无明显改变.福尔马林致痛后大鼠DRG神经元CCK表达阳性率和半定量光密度均值均增加,表明CCK在DRG和脊髓水平参与了痛觉信息传递的调制.  相似文献   

2.
选择甘南亚高山草甸坡向梯度(阴坡、半阴半阳坡和阳坡)的草地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与土壤中全N、全P等的养分,阐明在不同生境下植物与土壤的N,P化学计量特征.结果显示:1)0~20 cm土壤中ω(N)和ω(有机质)在不同坡向阴坡>阳坡>半阴半阳坡,土壤ω(P)以及土壤水分从阳坡、半阴半阳坡到阴坡逐渐递增,土壤的ω(N):ω(P)在半阴半阳坡最低为6.23;20~40 cm土壤中ω(N),ω(P),ω(有机质),土壤水分,ω(N):ω(P)及pH值在不同坡向的变化趋势与0~20 cm的相同,但ω(N),ω(P),ω(有机质)及ω(N):ω(P)均低于0~20 cm土壤的,20~40 cm土壤水分在不同坡向均高于0~20 cm土壤的,不同土层土壤的pH值变化不大.2)植物叶片ω(P)在阳坡为(0.137±0.033)%、半阴半阳坡为(0.163±0.039)%、阴坡为(0.168±0.045)%,不同坡向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ω(N)在坡向上差异不显著,植物的比叶面积从阳坡到阴坡分别为121.58±35.40,143.80±43.53,153.64±41.19 cm~2/g、阴坡、半阴半阳与阳坡差异显著(P<0.05);植物叶片的ω(N):ω(P)在阳坡为17.10,半阴半阳坡为15.4,而在阴坡为13.22,阳坡明显大于阴坡.植物群落在阳坡是P限制,而在阴坡是N限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植物群落对不同生境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3.
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的有效部位进行富集和活性成分含量测定,同时结合4种抗氧化模型比较分析了甘草组培和栽培活性主要成分含量及差异.结果表明:组培甘草细胞中多糖含量(21.6±0.1)%,高于栽培甘草多糖含量(19.2±0.2)%,;黄酮含量两者相当,分别为(30.6±1.9)%,和(31.2±1.5)%,;而组培甘草中皂苷的含量为(7.0±0.2)%,,显著低于栽培甘草含量(45.4±1.1)%,.采用普鲁士兰法、水杨酸比色法及DPPH法检测不同组分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培甘草不同有效部位活性均优于栽培品种;β–胡萝卜褪黑素法表明组培甘草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但弱于栽培甘草.综上所述,从组培甘草细胞中获取甘草多糖和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股票市场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 1992— 2 0 0 1年的沪深 A股市场的全样本数据 ,采用 Jegadeesh N和 Titman S(2 0 0 1年 )方法 ,研究中国股市惯性和反转投资策略。结果表明 ,在中国 A股市场基本不存在惯性现象 ,而存在显著的反转现象。过去 1~ 12个月的赢家或者输家在未来的表现并没有显著差异 ,“追涨杀跌”的投资策略并不能获利。而过去 30~ 4 2个月的输家的月平均收益率高达 3.8%~ 4 .4 % ,显著高于过去的赢家 2 .1%以上 ,高于无风险利率 3.5 4 % ,高于市场组合 1.89% ,在未来 36个月累计收益率高达 136 .7%。过去的输家组合的 β因子和流通市值均处于中上水平 ,并没有太大的风险。结果可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一种可行的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5.
通过电灸仪灸相关穴位以提高耐多药结核患者免疫力,改善肺结核临床症状,提高治愈率。选用80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在常规复治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灸仪灸相关穴位,对照组常规复治抗结核治疗,灸治后观察两组病例症状缓解差异,胸片病灶范围变化、痰菌转阴或降级人数,T淋巴细胞亚群指数变化等。胸片病灶范围缩小率治疗组(70%)明显优于对照组(42%),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1);痰菌转阴或降级人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细胞数、CD4+/CD8+\比值、NK细胞数均有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0.048、0.026.0003);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常规抗结核的基础上运用电灸仪对进行相关穴位电灸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作为辅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6.
研究在3种不同温度(19±1℃、25±1℃、31±1℃)条件下不同浓度的溶壁微球菌和白斑综合症病毒对凡纳滨对虾的致病性。通过单独及合并感染对虾记录其死亡率并检测病毒携带量。结果显示:温度19±1℃条件下,至实验结束各组累积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分别低于7.7%,8.6×102 copy/g。温度25±1℃条件下,48~96 h单独感染WSSV累积死亡率与合并感染组差异显著(P0.05),而且合并感染组不同浓度之间存显著差异(P0.05),死亡率和病毒量最大值分别为71.1%,6.2×105copy/g(合并感染浓度9.5×107 cfu/m L组)。温度31±1℃条件下,各组累积死亡率在48 h迅速升高,合并感染组死亡率和病毒携带量(最大值:75.6%,2.0×106 copy/g)明显高于单独感染WSSV组(42.2%,2.2×104 copy/g)。随着感染时间延长,单独细菌感染组对虾死亡率随感染浓度升高而升高(最大值:71.1%)。因此合并感染对对虾养殖危害更大,且随着温度升高,溶壁微球菌和合并感染的致病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即温度能显著影响溶壁微球菌和WSSV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
在春季生长期,在鄱阳湖南矶湿地典型区内沿水位梯度采集6种优势植物群落样品,进一步区分植物地上部分茎叶和地下根系,以及优势种和伴生种.通过测定群落不同组分的全碳含量和生物量分析了鄱阳湖湿地植被碳分配与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植物地上部分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37.12%~47.30%,地下根系全碳含量的波动范围为24.32%~38.33%,地上部分大于地下根系.总碳储量在不同群落间的变化范围为229.29~581.37 gC·m-2,表现为灰化苔草群落最高,菰群落最低.不同群落物种的碳分配策略存在显著差异:灰化苔草和狗牙根地下根系碳分配远高于地上部分,虉草和芦苇则将更多的碳分配至地上部分,菰和南荻地上和地下碳分配较为均衡.碳储量在种间分配上主要集中于群落优势种.  相似文献   

8.
海藻糖是一种有效的冻干保护剂,实验采用电渗透的方法强化海藻糖载入红细胞,在不同电压、脉宽、频率和细胞外海藻糖浓度的条件下对红细胞进行电渗透.实验结果表明,当电压300 V、脉宽1 ms、频率4 次/min、细胞外海藻糖浓度800 mmol/L时,细胞内海藻糖浓度达到(63.68±2.14)mmol/L.电渗透后红细胞形态正常,细胞膜的渗透脆性略有降低,电渗透致溶血率为17%,ATP酶活性与新鲜红细胞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
干燥方法是影响精油组成成分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为研究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组成成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以阴干、晒干、40℃烘干3种不同方法对采自新疆阿克苏地区的生长期野生欧薄荷地上部分进行干燥处理。以新鲜未经干燥处理的欧薄荷为对照,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欧薄荷精油,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产率的影响。通过气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仪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器分析了精油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组成成分及其含量的影响。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及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研究了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并用纸片扩散法研究了干燥方法对精油抑菌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干燥方法对欧薄荷精油产率、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干欧薄荷精油产率最高(0.49%±0.01%),其次是40℃烘干(0.42%±0.03%)、晒干(0.19%±0.02%)和新鲜(0.12%±0.03%)。精油中主要成分均为香芹酮(46.58%~50.75%)和柠檬烯(24.01%~29.71%),但含量上有显著区别。抗氧化及抑菌实验结果表明:从3种经干燥处理过的欧薄荷植物中提取出的精油,其抗氧化活性彼此之间无显著差异,但都远远高于新鲜欧薄荷精油,抑菌效果也较新鲜欧薄荷精油有不同程度增强,综合精油产率及生物活性,阴干可作为欧薄荷较佳干燥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初始体重(2.00±0.08)g的青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用小肽豆粕分别替代饲料中0(D1)、25%(D2)、50%(D3)、75%(D4)及100%(D5)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在室内养殖系统中进行为期8周的生长试验,探讨饲料中小肽豆粕与鱼粉的不同比例对青鱼幼鱼生长及其体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D2组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饲料系数((FCR)、肝体比(HIS)及肥满度(CF)与对照组差异均不显著(P0.05);D3-D5组的WGR、SGR、HIS及C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CR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蛋白质效率(PER)随着替代比例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成活率(SR)、肠体指数(the intestine weight index)及肠长指数(the intestine length index)无显著变化(P0.05)。D2组全鱼水分及粗蛋白含量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D3-D5组全鱼水分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粗蛋白含量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粗脂肪及灰分含量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肌肉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及灰分含量与饲料中小肽豆粕的替代比例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本试验条件下,饲料中小肽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为25%时,对青鱼幼鱼的生长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初始体质量为(1.32±0.09)g的青鱼鱼种作为试验对象,以含有等量鱼粉蛋白和植物蛋白的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作为对照组,用豆粕、菜粕按蛋白含量1:1的比例分别替代25%、50%、75%、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试验饲料,室内饲喂青鱼56 d,以观察配合饲料中豆粕、菜粕替代鱼粉对青鱼鱼种生长和体组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豆粕、菜粕替代25%鱼粉组和替代50%鱼粉组鱼体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系数均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替代25%鱼粉组和对照组的蛋白质效率显著高于替代100%鱼粉组(P<0.05),而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鱼体的水分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相反,鱼体脂肪含量随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05);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蛋白对肝体比、脏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青鱼肌肉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影响也不显著(P>0.05).根据青鱼鱼种的生长性能.青鱼专用配合饲料中用豆粕和菜粕蛋白替代鱼粉的适宜量为25%~50%.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长期社会击败应激对小家鼠行为的影响及其神经内分泌机制,采用"居留-入侵"模型对小家鼠实施连续10 d的社会击败应激;通过旷场、社会接近回避和悬尾三种行为学方法筛选易感和非易感小家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易感及非易感小家鼠在面对攻击鼠时,边缘系统脑区即刻早期基因c-Fos表达变化的差异;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比较易感、非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的差别。结果表明:只有39.1%的小家鼠为应激易感个体;易感、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的c-Fos表达在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及外侧缰核等脑区表现出较大差异;易感小家鼠血清皮质酮含量显著高于非易感及对照组小家鼠。基于此,小家鼠在面对社会击败应激时可表现为易感和非易感两种类型,前额叶皮质、下丘脑室旁核、杏仁核以及外侧缰核等相关脑区的活动及HPA轴敏感性的差异可能在上述两种类型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福寿螺为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然而目前缺乏有效杀灭其卵块的方法。本研究利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对福寿螺的卵块进行杀灭。室内研究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钙溶液浓度的升高,福寿螺卵块死亡率增加(Y=6.547 6 X+6.785 7,df=8,r=0.958,p0.001),在氯化钙浓度达到12g/L时,卵块的死亡率可达90%;在施药后的不同时间段,用清水对施药后的卵块冲洗1min,结果发现冲洗组的死亡率与未冲洗的空白对照组的死亡率无显著差异。室外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氯化钙溶液浓度的升高,福寿螺卵块死亡率增加(Y=1.523 8 X+26.763,df=6,r=0.931 9,p0.001),在氯化钙浓度达到40g/L时,卵块的死亡率达到(93.33±2.89)%。以上结果表明,即使是在雨天条件下,氯化钙溶液也可有效杀灭福寿螺卵块,说明可通过对福寿螺卵块喷洒氯化钙溶液来有效杀灭福寿螺卵块。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多因素复合作用与维医异常黑胆质证侯模型建立的关系,并观察其免疫功能的变化,选用健康雄性ICR小鼠4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双因素组和三因素组.双因素组采用间断足底电击作为应激源(输出电压40±5 V,不定时改变电压,间隔0.2~0.5 s,每天连续刺激20 min),并置于人工气候箱(温度10±1℃,相对湿度36%~40%),干寒饲养环境(10 h/d),普通饲料喂养.共21 d,产生慢性应激;三因素组采用与双因素组同样条件的间断足底电击及人工气候箱干寒饲养环境,只是给予的饲料为干寒属性饲料,共21 d.第21天观察各组小鼠生物表征的变化并取实验动物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双因素组实验动物第21天出现舌有瘀苔滑;皮毛暗淡无光泽,蜷缩少动,扎堆眯眼,倦怠淡漠,对刺激敏感度降低,反应迟缓;争食饮水,大便成形而湿,小便色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下降(P<0.01),CD8+细胞百分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CD4+/CD8+比值下降(P<0.01);血清中IL-2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IL-6的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血清中INF-?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TNF-á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IgG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Ig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三因素组相比,双因素组实验动物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细胞百分比未见显著差异,CD8+细胞百分比上升(P<0.01),CD4+/CD8+比值下降(P<0.05).血清中IL-2含量升高(P<0.05);IL-6含量明显降低(P<0.01);IFN-?与TNF-á的含量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中IgM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IgG与IgA含量未见明显差异(P>0.05).由此得出结论:①双因素复合作用模型动物在相同时间段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免疫功能紊乱与三因素复合作用组相比有程度上的差异,且尚不完全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②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三因素复合作用后模型动物表现出的生物表征变化更加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三因素复合作用组不仅有生物表征的改变,同时有免疫功能的紊乱;③结合干寒环境、不良精神刺激、干寒属性食物等多因素复合作用所建立的异常黑胆质证侯动物模型不仅符合人体异常黑胆质证侯临床表现,而且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珍贵用材树种花榈木幼苗接种根瘤菌的有效方法。【方法】设计了浸种、浸根、拌种和浇灌4种接种方式进行盆栽试验,以不接根瘤菌的盆栽苗为对照,观察接种后幼苗根系形态、结瘤数量变化,并测定幼苗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及固氮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接种方式处理下花榈木幼苗根系松软、呈土黄色,幼瘤多呈球形、黄褐色,结瘤部位多位于侧须根系上。不同接种方式处理的花榈木幼苗结瘤数量和质量差异明显,浇灌处理的结瘤数量最多,鲜瘤生物量最大,结瘤率最高,其次是浸根处理。接种上根瘤的花榈木幼苗生长指标均大于CK,与CK相比,4种接种方式处理下的苗高、地径和总生物量增幅分别为11.48%~29.51%、3.21%~26.61%和36.30%~148.18%; 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平均直径、总根体积和根尖数增幅分别为70.62%~139.39%、74.70%~140.97%、164.28%~200.00%、75.00%~250.00%和28.03%~167.42%。不同接种方式处理的花榈木结瘤幼苗生理生化指标差异显著,浇灌处理的花榈木结瘤幼苗叶绿素含量、硝酸还原酶活性、硝态氮含量和根系活力都明显高于其他处理。接种上根瘤的花榈木幼苗叶片全氮、鲜瘤豆血红蛋白含量、总氮量以及固氮量明显高于CK,浇灌和浸根处理优于其他处理。【结论】花榈木根瘤接种的适宜方式为用萌发种子浸根和用菌液浇灌长出真叶后的幼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日益受到重视,保护现有人工林碳贮量以及开展科学的森林经营活动,已成为改善林分结构,增强陆地碳汇的重要措施。【方法】以川东华蓥33年马尾松人工林为对象,采用3种目标树密度(H1.100;H2.150;H3.200株/hm2)经营方式,研究目标树经营后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变化。 【结果】与对照林分相比较,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各器官)、林下层贮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而不同处理间土壤层碳贮量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目标树经营后乔木层碳贮量生长量分别为15.65%、18.70%、16.59%,均高于HCK(对照林)的13.4%;目标树干、枝、叶、根和全株碳贮量生长量平均值较一般树高出66.04%、51.25%、52.09%、48.81%和38.67%,各器官碳贮量大小顺序为树干>根系>树枝>树叶;林下层碳贮量变化除草本层为H2>H3>H1>HCK,其余层次皆为H3>H2>H1>HCK;土壤层碳贮量为244.86 t/hm2,占林分总碳贮量76.44%,但土壤表层(0~5cm)碳贮量占土壤层(0~40 cm)的45.52%,并呈现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减少的趋势;马尾松林碳库空间分布为土壤层(0~40 cm)>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枯枝落叶层>粗木残体层。【结论】目标树经营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碳贮量,且经营密度为150株/hm2的马尾松林碳贮量最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 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 > 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 F=360.726, 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 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 P<0.05;df=3,F=104.617, 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