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2.
外来语是日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语在吸收外国语言同时引入了外国文化,促进了日语语言体系的发展.研究日语外来语,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对研究日本语言及文化有很大作用.以外来语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日语外来语的来源,强调了外来语的引入同社会的发展趋势、日本人的特殊心理及广泛的传播途径是分不开的,分析了外来语所反映的日语语言文化特点——吸收性、创造性及年龄差别性.  相似文献   

3.
日本人在和世界各国交往的过程中,从各国的语言中吸收词语并使之日语化,形成了日语外来语.外来语因其语形过长,产生了外来语略语.外来语略语是日语词汇音节变化的特征之一,对语言的表达和交流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中的外来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来语是外来语言被固有语言文化改造后的结果。英语中的外来语占其语言总词的汇半数以上。从吸收外来语的途径与影响外来语吸收的因素等角度出发,论述英语中的外来语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语言单凭自己内部的发展是不够的,它还得随时吸收外来语以丰富本族语。正是这样,对汉民族来说,外来语的汉化(本土化)也就自然而然成为该走、必走的一步。本文拟在论述外来语的汉化规律和特点的同时,探讨外来语国际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近代,日本又积极向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汲取先进文化,其中日语中外来语的出现,就是日本为了更好,更快了解欧美国家的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快餐。同时,外来语也是中国人学习日语时的一个困难区域。对与英语有关联的外来语从语音、词形、语法等举例分析,有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及其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文献分析法的基础上,从日语中的相关外来语展开研究,通过对日本外来语的数量、吸收和同化方式等方面的分析反观其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张文燕 《科技资讯》2011,(33):176-176
在现代日语中,外来语的比例越来越大,已和和语、汉语并驾齐驱。在时装、科学技术、艺术、流通产业等领域不言而喻,街上的广告牌、商店的商品标牌,报纸,杂志,及电视广告也出现很多外来语,可以说外来语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是无处不在。本文结合个人的学习和教学体会,探讨日语中外来语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
外来词是语言接触的一种结果。日语在各个历史时期和其他语言接触,引入了大量的外来语。文章从语言接触的角度分析各历史时期日本同西方各国接触情况急其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汉语外来语是两种语言文化的融合,具有语言的二重性,一方面保留着外来语言文化的某些特点,一方面又具有本民族语言的特点。这两种语言属性中汉化从总体上占着上风:而外来语身上的外来语言文化的特性也时时抬头,间或举起反汉化的大旗。本文着重分析汉语外来语在语音、语形、语义结构和构词方式四方面的反汉化表现,进而挖掘其反汉化的原因,阐释正是外来语反汉化的一面,使汉语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11.
方江燕 《科技信息》2008,(19):232-233
语言的省略具有普遍性。日语也不例外。甚至可以说,日语中的省略现象更多,省略幅度更大是日语的特色之一。本文拟从主语或人称代词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谈话中双方已知部分的省略这三方面对日语口语中常见的省略现象作些初步的分析,以期对这种语言现象有一基本的认识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历史文化与语言相结合的方法探讨美国英语的形成与发展.美国英语是美国多民族语言的融合体,先后从印第安语、欧洲大陆诸语言中吸收了许多有用的成分,形成一种独特的语言.融合与创新是美国英语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贯穿整个美国历史.  相似文献   

13.
试论美国英语的起源和发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历史角度阐述了美国英语的起源,并从美国英语的发展过程中总结出几大特点,如美国英语对古英语特征的保留,丰富的创造性,对多民族语言的吸收融化,以及对俚语的广泛使用等等,从语言学和词汇学的角度探讨了美国英语形成的特有的语言特色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就授受辅助动词“■てくれる”的意思及功能同汉语进行对照分析,从中得到中日两种语言既有类似点又有不同点。两种语言有不同授受表达形式的原因是由于其授受表达的基本功能上的差异。因此,在日语教学中,有必要深入探讨中日两种语言的授受表达功能、特征及对应关系,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方海燕 《科技信息》2008,(4):187-188
公元5世纪,中国文化传到日本列岛,开始了中日在各个方面的相互交流。其中,两国间饮食文化的交流便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日本的饮食,在两千多年来与中国的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对方的先进成果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相应的改造.从而使日本的饮食文化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这一引进和改造发展的过程同时也是日本文化形成过程的一个缩影。通过对中日饮食关系的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日本的饮食正如日本文化一般充满了极大的混杂性。“混杂”一词,不仅反映了日本饮食的特征,也概括了日本文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浅析日语外来语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霞 《科技信息》2009,(3):284-284,293
日语中外来语数量大,使用广泛,研究其特点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外来语的规律,更好地学好日语,进而更好地了解日本社会。日语中的外来语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来源广泛,但英语占绝对优势;词性以名词为主;词形构成方式多样;语音语义相对原语有所变异,但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中日手语的界定,分析了两国手语在手指语、词汇构成、句式表达等方面的异同点,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中日手语的基本知识,对中日两国聋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中决定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态。而其中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态就是被动语态。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被动态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通过对三者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者都可以表示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但是主次不同,英语被动语态倾向于表中性意义,汉语被动语态表示消极意义居多,而日语被动语态则主要是发展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为语义动因的被动句.所以也是表达消极意义居多。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人类创造的,直到现在人们还在寻找和探索着各种语言的规律。日语读音中“连濁”现象的规律至今还没有被人们彻底认识。这是由于日语中的读音有许多是约定俗成的,既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又有许多不符合规律的现象。使用一些实例对日语读音中“連濁”的规律进行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