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随着天花在全球消失,天花疫苗已经在全球停止接种,但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接种天花疫苗可能有效预防艾滋病传播。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将使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复原清代东北柳条边的修筑过程和全貌,分析其对区域生态环境之影响;东北柳条边是集柳条(部分地段沿用明代辽东边墙)、边门和边台为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其区域主要在盛京、吉林将军辖区内。在清代前期经过皇太极、顺治年间的不断修筑而得以完成。柳条边是清政府针对清初东北形势新变化而实施的新型社会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东北的经济开发,但也起到保护东北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客观效果。迨至晚期,清政府最终解除对东北的封禁。柳条边的物质形态依旧,但其管理形态已荡然无存,它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作用也随之消失。  相似文献   

3.
免疫学是一门新兴的生物医学前沿学科。人类应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中国医学家用人痘预防天花的伟大实践。据我国医书记载,较为安全的人痘“种苗”于17世纪已在我国广泛使用,并先后传到了日本、朝鲜、俄国,后经土耳其传到英国。18世纪末,英国医生琴纳(Jenner)又发明了用牛痘苗预防天花的方法,使这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烈性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奠定现代免疫学基础的是19世纪末以法国学者巴斯德(Pasteur)为代表的一批杰出的科学家。他们以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力,巧妙的实验构思和勇敢的探索精神,将实验室研究与临床应用密切结合在一起,在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功。这个时期,由于对免疫学的贡献,有6  相似文献   

4.
清代对东北实施的贡貂制是对东北因地制宜的产物,伴随清一代始终,与清朝命运忧戚相关。通过贡貂制的演变可以了解清代的民族统治色彩、风云变幻的国内外政治环境及清政府的应对策略。本文即对贡貂制的形成、发展、衰亡做简要介绍,详细分析其政治、经济价值、揭露贡貂制本身存在的弊端。  相似文献   

5.
清代流人诗文是清代文学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并没有引起国内外学者足够的重视,需要我们深入挖掘其文学史意义。研究他们的诗文可以充实清代文学研究体系,重树东北流人的文学史地位,对我们深入研究东北地域文化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科技知识动漫》2010,(1):44-47
天花这种传染病在历史上给人们留下了极可怕的印象。天花蔓延十分迅速,死亡率极高。不仅老百姓惊慌不安,就是那些皇帝、皇后及贵族们,也吓得坐立不安。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在苦苦寻找制服天花的办法。  相似文献   

7.
《科学世界》2010,(10):95-95
几经周折,陆元九办好了回国手续,开始订船票。 即将启程时,陆元九接到航运公司的通知,规定所有上船的人都要有防疫证。而且为预防天花,还要求小孩必须有接种过牛痘的防疫证明。  相似文献   

8.
胡源 《科技潮》2009,(4):52-54
天花,也被称为“痘疹“,明清两代,在中原和南方地区周期性的暴发,对儿童的杀伤力尤甚。据粗略估计,在清代,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儿童死于天花(《瘟疫下的社会拯救》余新忠)。在道光年间,北京儿童“殇于痘者十常六七。”(《创设京师牛痘局序》曾望颜)  相似文献   

9.
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增加,探究历史时期气候灾害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十分必要.采用统计分析、滑动平均、EOF分析及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究清代广西洪涝灾害频次与强度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及灾害的演变规律,将频次和强度反映在精确到县级尺度的清代地图,提高了历史气候灾害研究的精度.清代广西共发生718县次洪涝灾害,清代后期洪涝频次高于清前期,桂东的发生频次高于桂西,大部分地区强度集中在2~3级.EOF分析得出洪涝主要空间分布型为全区一致型,其余为南北反向型、东北—西南型.清代整个时期该地区以偏涝为主,清代前期和清末洪涝灾害较严重.  相似文献   

10.
作为清代八旗制度经济基础的旗地制度进入清代中叶以后开始走向崩溃。首先是一般旗地通过旗民交产等形式向私有土地转化;其次是皇庄和贵族王庄等被丁佃盗卖,直至清末民初被全部丈放。旗地制度的瓦解直接催生东北新兴地主经济的崛起,并为东北地区近代农业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带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农牧交错地带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发展。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定居东北为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提供了可能;金国、蒙古汗国、元朝、明朝、后金至清初汉族农民的不断迁入促进了农牧交错地带的形成;至清末民初,生态脆弱的农牧交错地带基本形成,并开始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现在,只有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处理好农、林、牧,资源、经济的关系,才能使生态环境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晋商在山西有地域帮派之分。就晋商发展历程而言,明代称雄全国的主要是晋南、晋东南商人。晋中商人是在隆庆五年"封贡通市"后,才大量闯关东、走口外的。他们拓展了长城以北的市场,进一步扩大晋商的经营范围,逐渐超越了晋南、晋东南商人。进入清代后,晋中商人创办了票号业,施行了股份制,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创造了更辉煌的晋商业绩。  相似文献   

13.
Transmission potential of smallpox in contemporary population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R Gani  S Leach 《Nature》2001,414(6865):748-751
Despite eradication, smallpox still presents a risk to public health whilst laboratory stocks of virus remain. One factor crucial to any assessment of this risk is R0, the average number of secondary cases infected by each primary case. However, recently applied estimates have varied too widely (R0 from 1.5 to >20) to be of practical use, and often appear to disregard contingent factors such a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and herd immunity. Here we use epidemic modelling to show a more consistent derivation of R0. In isolated pre-twentieth century populations with negligible herd immunity, the numbers of cases initially rose exponentially, with an R0 between 3.5 and 6. Before outbreak controls were applied, smallpox also demonstrated similar levels of transmission in 30 sporadic outbreaks in twentieth century Europe, taking into account pre-existing vaccination levels (about 50%) and the role of hospitals in doubling early transmission. Should smallpox recur, such estimates of transmission potential (R0 from 3.5 to 6) predict a reasonably rapid epidemic rise 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ublic health interventions, because little residual herd immunity exists now that vaccination has ceased.  相似文献   

14.
运用辩证法,对中外大量档案等资料进行深入分析,重新考察了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发动的五次收复海城战役,否定了清军统帅准备不足,指挥无能,军队纪律松弛等片面结论。肯定了清军官兵的爱国行动和巨大的牺牲精神。  相似文献   

15.
刘坤一是晚清时期一个重要的地方官员,也是洋务运动后期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历任江西巡抚、两广总督、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坐镇东南,屹然为中国之重”。1901年,他与湖广总督张之洞联衔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更成为晚清新政的基本方针。对于这样一个清末封建统治阶级中学习西法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史学界的研究是明显不足的。本文试就刘坤一洋务外交思想的发展过程、洋务外交思想的特征做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清末留日医学生的总体情况 ,对其在日本就读的学校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 ;收集了 1 63名晚清留日医学生的资料 ,对其籍贯、在日就读学校、专业及事迹作了简要介绍。通过考查清末留日医学生归国后的医学活动 ,阐述了这批留学生对于民国时期的医学普及、医学教育、医药卫生行政、医药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贡献 ,认为清末的留日医学生为改变中国医学的面貌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佟世思是清代东北作家,他却把大部分时间用于文学创作,其中《耳书》是其用志怪手法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集。《耳书》记录描绘了大量流传于当时民众口头上的民间传说和故事,具有鲜明的民间文学特性。本文深入论述了《耳书》所具有的民间文学特性,从而肯定了佟世思在民间文学发展史上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赣东北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宋代以来,赣东北商品经济发展迅速,至明清已成为江西的富饶之地。赣东北商品经济的发展主要得力于这个地区水路的发达、物产的丰富、农产品的充沛和较浓的从商行贾之风,成为江西经济发达地区之一,对江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并推动了江西手工业的兴盛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突出的历史地位,它的兴衰也给后人留下了值得借鉴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9.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重新开启了中国认识世界的大门,打破了中国"唯我独尊"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带来了重新认识世界的机会,所以鸦片战争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鸦片战争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与当时清王朝腐败的政治状况具有很大的联系,当时的政治状况给抵抗外来侵略增加了许多的阻碍,使屈辱失败的结局永远留在了中国的历史上。可从清王朝的皇权专制制度、"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官吏腐败的管理制度、民族歧视的政策等方面,对鸦片战争期间清廷的政治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清诗以学问见长最根本的原因有二:一是受清代繁盛学术的影响,二是古典诗歌发展的必然结果。清人在诗歌中不仅大量用事用典,而且引学术入诗。清代及民国时期的诗(论)家对诗歌学问化是“爱憎相半”。赞成者不仅重视以学育诗,而且创作时大量以学入诗;反对者也主张以学育诗,但不赞成创作时直接以学入诗。20世纪4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学界还没有认识到学问化是清诗的整体特征,对清诗“学问化”基本上持否定性意见。80年代中叶后.学界开始认识到学问化正是清诗不同于唐诗、宋诗的特征之一,改变了对清诗学问化一概否定的态度,取得了可观的研究成果,但还有许多领域处于草昧广袤、人力未施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