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以混合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模板合成中孔MCM-48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伟  姚建东  黄茜丹  李全芝 《科学通报》2001,46(13):1089-1091
在水热体系中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OP-10)对中孔分子筛MCM-48自组装过程的影响。发现利用较强的van der Waals力,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可以更大程度降低合成MCM-48所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用量,缩短合成时间且利于生成骨架交联度高的MCM-48。通过调变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比例,可以看到不同物相结构的中孔分子筛。当晶化温度高于140℃后,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会从胶束中分离出来,失去两亲特性,进而不利于胶体从层状中孔分子筛转化为微孔材料。  相似文献   

2.
邓风 《科学通报》1994,39(15):1369-1369
分子筛中阳离子起着平衡骨架电荷的作用,其大小、所带电荷及所处位置对分子筛的催化及吸附性能有很大影响.~(23)Na核磁共振(NMR)能提供钠离子位置和化学环境的信息.这方面的工作主要集中于用~(23)Na NMR研究钠离子在A型、Y型,丝光沸石中的分布及水合作用的影响.Challoner等人还对Y型分子筛中钠离子的运动性进行了研究.对于Ω型分子筛骨架上硅铝排布的研究做得较多,而对分布于其孔道中Na~ 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3.
杨晓宁  朱斌团  王榕树 《科学通报》1997,42(17):1894-1897
无机固体吸附剂由于吸附速率快,加之本身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被广泛用于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已有的大量研究工作侧重于吸附质在吸附剂表面吸附热力学的研究.而对液固体系中的离子在固体吸附剂的表面扩散行为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在进行动力学研究时常假定表面扩散系数为常数,这样处理不能正确地描述表面扩散的真正行为.对于水体中有害离子的处理,工业上多采用固定床吸附剂(fixed-bed adsorber),它能更有效地利用吸附剂的吸附容量,因此开展溶液离子在吸附剂表面扩散行为的研究在理论及实际中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吸附剂表面非均匀的特点,即在不同的吸附中心其吸附能不同,引入吸附能分布函数,导出描述固体表面的表面扩散系数模型,根据建立的模型对离子在吸附剂表面的扩散行为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将其用于计算纯电解质水溶液中铅离子在两种新型吸附剂表面上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4.
磷溶液浓度与针铁矿表面吸附磷的化学状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凡 《科学通报》1994,39(21):1996-1996
磷是植物生长的三要素之一,铁、铝氧化物对磷的固定是可变电荷土壤中磷有效性低的主要原因.对有关机理的研究限于从平衡吸附、追加吸附和解吸等常规的化学分析,结合氧化铁表面羟基类型和测定电荷量进行,认为磷酸盐的浓度影响着铁、铝氧化物对磷吸附的牢固程度及其结合方式,高浓度时,氧化铁与磷形成单核(基)配合物,易于解吸;低浓度时,则形成双核(基)配合物,难以解吸.但就不同浓度磷酸根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化学状态的直接  相似文献   

5.
决定电位离子吸附的一种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宏韬 《科学通报》1982,27(23):1441-1441
本文给出决定电位离子吸附的一种理论模型,其要点有四: (1)处于任一本身离子溶液中的M(Z_M~ )A(Z_A~-)型固相物质。其表面由于决定电位离子的吸附而形成一带电层——决定电位层。 (2)吸附在决定电位层的离子是具有特定能量的决定电位离子,此能量称决定电位吸附能。  相似文献   

6.
改性MCM-41吸附等温线、IR以及29Si MAS NMR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英才 《科学通报》1997,42(9):938-941
近年来Mobil公司合成了一族中孔材料M41S,MCM-41是其中成员之一.它有六方规则排列的单维孔道,与其他中孔材料相比,具有孔径均匀、热稳定性和水热稳定性好以及吸附无滞后的特性.它的高比表面积(>1000m~2·g~1)和大吸附容量(>0.7mL·g~(-1))使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MCM-41分子筛的孔径大小可以在制备时通过选择模板剂(表面改性剂)的碳链长度、添加辅助有机分子(如1,3,5-三甲基苯)以及改变反应条件来调变,范围一般从1.6~10nm,其孔壁厚度可在0.3~1.3nm范围内变化.由于它具有大而均匀的孔道以及表面存在着硅羟基缺陷,很容易被改性.如经三甲基氯硅烷化后孔径减小0.9nm.目前除了用三甲基氯硅烷来改性外,尚未见用其他方法改性MCM-41的报道.本文采用水热处理以及二甲基二氯硅烷对高硅MCM-41进行改性.水以及环己烷吸附等温线、固体魔角核磁共振谱(~(29)Si MAS NMR)以及红外光谱(IR)证实了改性使MCM-41硅羟基缺陷减少,表面吸附性质因而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7.
分子筛固定化脲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齐芳 《科学通报》1988,33(20):1561-1561
最近实验临床的人工肾用固定化脲酶使人工脏器小型化。把酶直接键合在分子筛上,文献未见报道。由于分子筛中大多含有硅氧和铝氧键,可利用硅偶联剂或铝偶联剂连接在HY分子筛的硅氧和铝氧键位置上。用硅偶联剂ND-42(1)时,反应简示如下:  相似文献   

8.
周代华  徐凤琳  董元彦  李学垣 《科学通报》1996,41(16):1523-1526
关于铁铝氧化物对重金属离子的专性吸附的机理,虽然目前看法不同,但对专性吸附在方法论上的定义则是基本一致的,即:在中等或高浓度的碱或碱土金属离子存在时,氧化物对微量重金属的吸附作用。很多资料也表明随加入的碱或碱土金属离子浓度增加,重金属离子吸附量减少。这些也被看作是专性吸附方法论定义的合理性的证据,因为在上述条件  相似文献   

9.
韦世强 《科学通报》1995,40(6):520-520
Mo与Y分子筛中阳离子交换制备的MoY双功能催化剂在石油化工上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Mo的电负性较大,缺乏能够稳定存在于水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Mo~(n+),无法通过常规的水溶液离子交换法将Mo直接引入分子筛笼中.文献中曾报道了许多途径制备MoY分子筛的方法,主要有Mo酸盐浸渍法,金属Mo络合物吸附再分解.Fierro等注意到已结合在分子筛表面上的Mo氧化物在高温水蒸汽下可以生成氧Mo离子,它们在适当的条件下能  相似文献   

10.
以焦磷钼酸为基体制备了一种脱铅离子筛,可以高选择性脱水体中的痕量铅离子。通过对离子筛的原位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及选择性吸附实验的分析,探索了脱铅离子筛界面的选择性筛分机理。研究表明在制备离子筛的热力学重结晶过程中,基体发生了固相化学反应,通过化学修饰手段,可在其表面形成具有特殊选择性的吸附筛位,当Pb^2+被置换后,由于基体聚合反应的发生,使吸附位的微观结构未被破裂,而是以铅空穴的形式保存与Pb^2 有独特键合作用的界面上的SnO3^2-和P2O7^4-基团中,进而形成对铅离子的特殊选择性。这种吸附位的筛分作用为一种弱化学作用,与待去离子的价电子态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1.
须沁华 《科学通报》1980,25(15):692-692
Ω型沸石分子筛系一种含有机胺离子的硅酸铝晶体,据文献报道,它具有优越的耐酸、耐水蒸气及耐热稳定性.由于它可吸附(C_4F_9)_3N,因此Ω型沸石的孔径大约为11左右,其克分子氧化式为:  相似文献   

12.
改性HY分子筛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文丽  王毅  谭忠印  包信和 《科学通报》1999,44(16):1722-1728
采用MASNMR谱,与全氟丁胺选择吸附相配合,研究了经MgO,SiO2改性前后HY分子筛的结构和内外表面酸性的变化,NMR测定结构表明,氧化物改性导致了分子筛骨架Si/Al的明显变化,对应的XRD结果证实,怀改性前比较,采用MgO和SiO2改性后分子筛的结晶度分别提高了6.9%和15.4%。  相似文献   

13.
多相催化反应是吸附与反应同时进行的过程,因此,多相催化反应除了具有一般的化学吸附和气相反应的共同性外,还表现出由吸附和反应相互联系而引起的特殊性。要比较全面地认识多相催化反应的基本性质,必须旣注意到它和一般吸附与气相反应的共同方面,又注意到它的特殊方面。到目前为止,虽然化学吸附的研究已经对催化剂表面的宏观和微观性质积累了大量而深入的知识,多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也进行得极为广泛,但化学吸附和多相反应动力学之间的联系还缺乏深入的研究。为了更好地研究吸附与反应的联系的特殊性,比较直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阴离子表面剂与重金属离子在高岭矿物表面协同吸附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大清  刁桂仪  彭金莲 《科学通报》2001,46(10):860-862
十二烷基苯磺酸离子与铜离子在高岭石表面协同吸附实验表明,前者可提高后者在高岭石表面键合常数,后者则降低前者在高岭石表面键合常数,同时它们相互抑制高岭石表面吸附过程的质子吸收或释放。  相似文献   

15.
陈怀满 《科学通报》1986,31(9):698-698
镉(Cd)是一种能导致环境污染的物质,它危害人类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而污染食物链。土壤中Cd离子的活度,直接影响植物对Cd的吸收,但它又取决于土壤或胶体对Cd的吸附与解吸。而土壤或胶体对Cd离子的吸附和解吸却受控于土壤中粘  相似文献   

16.
张铨昌 《科学通报》1994,39(4):352-352
70年代后期,被誉为新一代沸石分子筛材料——多孔铝磷酸盐矿物的出现,沸石格架组成从铝-硅体系发展到铝-磷体系.沸石结构最大次级结构单元——12元环保持180多年之久,1988年才为美国Davis等人所突破,成功地合成出具有18元环次级结构单元的分子筛矿物,并以Davis所在的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命名为VPI-5.但是,Duncan等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VPI-5不是一种新的微孔相,只不过是在有模板存在条件下合成的H1.由于名称上有争议,故本文统称之为超大孔沸石.沸石分子筛材料已广为工业所利用,而超大孔分子筛材料应用潜力巨大,前景更为广阔,从而成为沸石分子筛科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17.
表面特性在很多材料应用中是十分重要的。表层原子的排列通常与体中的不同,它可以影响表面吸附其他物质原子的方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已直接观测到铂表面上原子的重排方式。他们用激光束短脉冲加热表面,用场致离子显微镜观察铂样品表层原子的排列。该项研究工作要在呈尖端形的样品周围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等离子体喷涂的方法在纯钛表面修饰羟基磷灰石涂层,可有效促进成骨分化并加速骨再生.生物材料表面吸附的蛋白质对后续细胞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其潜在机理还有待研究和证实.本研究检测了羟基磷灰石涂层(HA-Ti)和纯钛表面(Ti)吸附蛋白质层的性质,研究了蛋白质  相似文献   

19.
刘付胜聪  肖汉宁  李玉平 《科学通报》2005,50(12):1184-1189
讨论了纳米ZnO颗粒表面吸附阴离子型聚电解质(马来酸酐钠盐聚合物)及其水分散体系的稳定性. FTIR分析表明, ZnO颗粒表面通过氢键和化学键吸附聚电解质. 吸附行为受聚电解质浓度、pH值和离子强度的影响. 随着pH值的增大, 饱和吸附量减小, 而吸附层厚度增大. 饱和吸附量和吸附层厚度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呈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与相同浓度的NaCl溶液相比, 聚电解质在CaCl2溶液中的饱和吸附量较大, 相应的吸附层厚度也较大. pH值的增大, 分散体系吸光度变化缓慢, 分散体系稳定性好. 分散体系吸光度随聚电解质浓度的变化有极大值. 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变化规律是由聚电解质在颗粒表面吸附构型变化而引起.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表面活性剂月桂酸铝[(C11H23COO)3Al], 对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四烷基二甲基氧化胺(C14DMAO)混合体系在水溶液中的相行为进行了研究, 观察到了Lα-相, 并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确认了多层囊泡的存在. 该囊泡相的形成是Al3+的金属配位作用所导致的, 此类配位囊泡相可被用作无机纳米材料制备的前驱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