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利用级数展开法,推出了磁光薄膜各晶面对p极化光反射的二次谐波强度和磁光Kerr角;分析了入射角与各晶面反射的二次谐波强度及磁光Kerr角的相互关系,结果发现:①各晶面反射的二次谐波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之比正比于入射光的强度,且是入射角的函数,同时其比值在入射角的取值范围内存在极值;②各晶面反射的二次谐波的Kerr角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与薄膜的性质和入射角有关;③从保护薄膜的角度来看,读写激光不宜采用正入射方式.  相似文献   

2.
菲涅耳公式用于描述不同折射率的介质之间的行为,是光学中的重要公式,用来解释反射光的强度、折射光的强度、相位与入射光的强度关系。为了解释实验中发现的光学现象,该文导出了光在介质分界面反射时的菲涅耳公式,通过实验的对比研究,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由新公式得出的理论值与实验结果相符合,从而验证了这类菲涅耳公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前教材中对干涉条纹移动问题讨论的大多是光线垂直入射时的情况,对光线斜入射的情况讨论极少。本文通过杨氏干涉实验中,光线斜入射时对狭缝前(或后)盖介质片等几种情况下,屏上干涉条纹移动的原因和方式进行分析,寻求条纹移动的规律,并与正入射时得出的结论进行对比,得出总体的规律,找到一种快速、简便处理条纹移动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FDTD)方法对不同入射波长和不同结构参量的Ag波导阵列自聚焦现象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表明:焦点位置与光源到Ag波导阵列的距离s,Ag波导阵列入射面形状以及入射波长有关.随着光源到Ag波导阵列距离s的增大,焦点位置逐渐变远;随着入射面凹陷步长b减小,焦点位置逐渐变远;随着入射面凹陷深度d的增大,焦点位置逐渐变远.入射面的形状可以较大程度影响焦点位置以及焦点处的光强.当Ag波导阵列的结构一定时,自聚焦的焦点位置均与入射波长成线性关系.结果表明,可以通过适当地调节参数得到理想的焦点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C2分子和Ar离子作为沉积源和辅助沉积粒子,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在Si(111)面上模拟研究了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类金刚石(DLC)膜的物理过程.重点讨论了C2分子和Ar离子的入射能量及到达比(Ar/C)对平均密度和sp^3键含量的影响,并与Si(001)-(2×1)表面生长类金刚石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到达比和入射能的改变,对薄膜结构的影响不同;Si(111)面上生长类金刚石膜,薄膜在衬底的附着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泄水建筑物出口无法正对河道,地形条件难以满足传统底流消能的池长要求时,增加池深与池宽形成矩形消力井是一种可行的选择。基于水工模型试验数据,通过随机森林算法底板动水压强预测模型,研究入射水流动能变化条件下的矩形消力井体型。成果表明:(1)预测模型可以得到矩形消力井几何边界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井深、井长、井宽;(2)进而给出了不同傅汝德数入射水流适宜井宽条件下,底板动水压强能够满足消能要求的井深、井长组合关系。(3)在分析入射水流动能(傅汝德数)所对应的多组消能水体容积基础上,得出了满足消能效果的最小消能水体容积和边界取值。  相似文献   

7.
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在CCSD(T)/AUG—CC—PV5Z+bf(3s3p2d1f)水平下,计算了He—H2(D2、T2、)碰撞体系在不同入射角时的相互作用能数据,运用质心变换一拟合方法、采用Tang—Toennies势模型和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构造了He—H2(D2、T2、HD、HT、DT)碰撞体系各向异性势在不同方向上的径向系数和振转相互作用势。通过密耦近似方法计算了入射原子能量分别为60、90和120meV时,各碰撞体系的积分截面。根据计算结果,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积分截面随体系约化质量和入射能量变化的规律及各类积分截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给出在光折变晶体中通过受激二波混频形成自泵浦相位共轭的一种理论,在适当条件下,二波混频的耦合波方程可化为相位共轭光学中的一对耦合模方程,对于折射率光栅与条纹之间具有任意相移的光折变2k光栅,其反射的背向散射波的解是入射泵浦光的相位共轭波,产生自泵浦相位共轭的条件是背向波能最有效地吸取入射光束的功率,以至于背向散射光的强度处处等于人射光的光强;背向散射的种波应超过一定的阈值。  相似文献   

9.
平面偏振光的声光衍射特性与非偏振光的声光衍射特性是不同的,即使在各向同性的声光材科中也是如此,由于两个光弹常数P1l与P1,的差异,使得在其中传播的纵波与横波. 表现出不同的声光衍剞特性.本文就衍射光的强度及偏振方向与入射的平面偏振光偏振方向之间的关系. 作了分析与实验.选用了.P1l与P,。差异较大的熔石英材料与差异较小的ZP6玻璃.分別作了实验.字验结果与分析是相符合的。  相似文献   

10.
从光的强度、光的波长、光的入射方向和光照时间等几个方面对叶绿素光电化学电池的光灵敏性进行了研究,光强对电池的光电压和光电流都有影响。电流的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的吸收光谱基本一致。正方向照射时,电池的光电压和光电流都比反向照射时大,连续长期的光照后,光电压没有明显的变化。对以上的实验结果作了理论说明。  相似文献   

11.
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甲烷(CHI)在金刚石(001)-(2×1)表面的碰撞动力学过程与化学吸附构型的关系.观察到了甲烷分子表面碰撞产生的5种化学吸附结构,主要讨论了入射位置以及甲烷入射时的空间取向和入射能量对吸附结构的影响,并分析了单次碰撞过程和CHl分子与表面的能量交换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不工作提供了K ̄+对 ̄6Li、 ̄(12)C、 ̄(28)Si以及 ̄(40)Ca散射过程中不同入射动量下光学模型的综合计算结果。入射动量范围是400─800Mcv/c.这种计算包括了K ̄+─—核散射振幅与密度相关的修正值、探讨了该过程的核物质内的核子膨胀效应。  相似文献   

13.
提出了一种根据波型转换原理单面评估表面半球形细小凹坑(0.95~2.5mm)直径的新方法,用自制的电磁超声换能器测定了纵波(P波)正入射至多种不同直径的凹坑上后转型横波(SV波)的标准散射指向图,提出了以45°和60°散射方向SV波的振幅比作为凹坑直径评估的依据,凹坑评估测量值与实际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推导(1+1)维对数饱和非线性介质中斜入射光束的传榆方程。通过数值计算斜入射角度对双光束传输的影响,得到了入射角度能够破坏光束演化的周期呼吸结构并导致光束强度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动力损伤特性,建立了其弹塑性损伤本构模型,将该模型应用于强震区某大断面隧道工程,分析了不同地震波入射方向、地震波强度和围岩条件下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规律,探讨了大断面隧道结构的地震损伤特性和破坏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地震波垂直、水平两种入射条件下两者衬砌的压主应力、加速度响应形态相似,但水平入射条件下衬砌结构的应力、加速度响应相较于垂直入射条件更加剧烈;水平入射时衬砌的动力损伤远大于垂直入射时的动力损伤,且动力损伤主要集中于拱腰与墙脚处;围岩条件对隧道衬砌结构的拉主应力响应以及动力损伤有显著影响,V级围岩条件下衬砌结构的最大拉应力是IV级围岩下的5.7倍;隧道结构的地震响应与动力损伤特性也受地震波强度的影响,随着地震波强度增大,应力、加速度响应峰值以及最大动力损伤量均呈现非线性增大趋势,动力损伤随之加剧且由拱腰和墙脚处逐渐向外扩展;在强震区软岩隧道抗震设计以及运营期间震后加固修复应着重注意动力损伤集中的部位。  相似文献   

16.
运用波的极化概念,将入射的椭圆极化电磁波分解为互相正交的2个直线极化波,利用边界条件的匹配分别讨论它们与界面的作用结果,再进行合成;并就椭圆极化电磁波在界面垂直入射,以布儒斯特角入射及在界面发生全反射时的极化规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金  丁仰卫 《科技信息》2010,(2):346-347
随着我国煤炭资源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厚、硬顶板采场覆岩运动规律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基于采场覆岩的弹性模量、泊松比、抗压强度等参数服从Weitul分布的假设,建立厚、硬板条件下采场的有限元计算模型,用岩石破裂分析系统(RFPA),模拟不同开采方式的覆岩冒落与支承压力的动态变化规律,计算结果显示厚、硬顶板顶板冒落模式有三种:(1)拱形破断与冒落;(2)短块状破断与冒落;(3)大块破断与冒落。这对研究厚、硬顶板开采工艺和设备的选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采用Tersoff和Brenner作用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甲烷入射到硅(001)-(2×1)表面的动力学过程。通过定点入射模拟计算出6个代表点的吸附阈值,分析了多种吸附结构。计算了随机入射的吸附概率。讨论了入射位置以及甲烷荷能大小对吸附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四川大学直线等离子体发生装置(SCU-PSI)研究了不同入射能量的氦(He)等离子体对钨筛网的辐照行为以及氩(Ar)等离子体与预辐照液态锂(Li)钨基多孔筛网结构(CPS)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入射能量的He等离子体辐照后,钨筛网表面形貌出现明显的辐照损伤,并且随着入射能量增加,钨筛网初始平整的表面形貌逐渐变为纳米针孔结构,最终转变为纳米绒毛结构.用相同He等离子体参数辐照钨块材,发现钨筛网产生辐照损伤的阈值显著低于钨块材.利用Ar等离子体对预辐照的钨基Li-CPS结构进行辐照实验.结果显示,预辐照Li-CPS靶板Li液面非常不稳定,在表面形成Li液滴并喷射到等离子体内部.而且靶板表面温度异常升高,比不存在辐照损伤的钨基Li-CPS结构高400℃左右.之后对Ar等离子体辐照后的预辐照Li-CPS结构的表面形貌进行SEM分析,发现由于比表面积增加,使得钨筛网表面绒毛结构被液态Li腐蚀.  相似文献   

20.
利用Fluent软件,对加入扰流柱的新型平板光生物反应器内的微藻细胞运动轨迹进行仿真,基于Cornet模型计算微藻细胞经历的光暗周期. 根据藻液浓度变化,优化入射光强,以保证在不同藻液浓度下藻细胞平均光暗周期始终保持最小,约4.25s. 根据仿真结果,对不同藻液浓度下达到最优平均光暗周期所需的入射光强进行拟合,相关系数(R2)达到0.9994,为平板反应器的进一步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