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优先购买权是指特定人依法律规定或合同规定,在出卖人出卖标的物于第三人时,享有的同等条件下优先于他人购买的权利。由于我国立法上未形成一个有效体系,存在不完备之处,使司法实践中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问题极易发生纠纷,文章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共有人优先购买权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渊源的民事特别优先权制度,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形成一种交易习惯。由于我国法律对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规定比较模糊笼统,操作性不强,才导致了纠纷的大量出现。共有人优先购买权有利于减少冲突的发生,促进交易秩序的安全稳定,有利于对共有财产的保护。规定具体的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不但可以降低交易成本,还可以稳定交易秩序。在现阶段,我国有必要保留共有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并对该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在拍卖这种特殊的买卖方式中是否存在优先购买权及如何行使优先购买权,我国现行法尚无明文规定,并且我国民商法上有关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条件之规定与拍卖法上出价高者得的拍卖原则明显存在冲突.本文拟从法律上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同时结合实务提出自己关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以《拍卖法》为核心、由相关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共同构建的拍卖法律制度体系.但在实践中,《拍卖法》还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其过于原则性的规定为拍卖实务工作带来了阻碍.文章拟从《拍卖法》的现有制度出发,试就瑕疵不担保条款的适用和优先购买权的实现两大难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对如何完善我国的拍卖法律制度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赋予按份共有人在其他按份共有人向外转让其共有份额时的优先购买权,其制度设计旨在保护按份共有关系中其他共有人的“控制利益”或“在先利益”,即封闭或者限制外部人进入共有关系的渠道.此种解读忽略了优先购买权制度设计的另一目的——衡平转让人,拟购买共有份额的受让人与其他按份共有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优先购买权除能赋予其他按份共有人“在先利益”外,还有保护转让人获得最大转让利益的功能,而这些功能最终都是服务于按份共有人共有利益的最大化实现.按此理解,优先购买权可解释为优先购买请求权而非优先购买形成权.其他按份共有人优先购买权能否实现取决于转让人之转让意思最终是否会发生修改,从而在制度设计上实现优先购买权的利益衡平结构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动产是否适用善意取得有否定说与肯定说之分。鉴于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具有的价值功能、理论依据及制度基础,《物权法》第106条确立了该制度。不动产善意取得的法律效果包含物权和债权两方面的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7.
梁述庆 《科技信息》2010,(13):403-403,394
我国现行公司法七十二条、七十三0条明确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对于优先购买权的行使,法律有所规定但存在不足。结合理论与实践,研究股东优先购买权的涵义、法理基础、立法模式、权利行使的情形有利于及时解决股东优先购买权法律适用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赋予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但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具有明显局限性。在现代社会,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以牺牲第三人的利益、限制所有权人的处分自由为代价来保护承租人的利益,已经失去继续存在的价值,并且会引发道德风险,因此,我国现行法定的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应当予以废除,以符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房屋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是由《合同法》规定的一项法定权利,但由于现行法律法规均未明确法定优先购买权的法律性质,学术上争论不一,给现实中优先购买权的行使及保护带来了困难。文章介绍和评析各种关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学说和理论,并以此为基础得出自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的价值、概念、特征、价值功能和法律性质等方面进行概述和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制度在立法上的一些不舍理之处,希望能从理论上完善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制度,进而能从生活中减少此类纠纷事件的发生,并为处理这样的纠纷事件提供解决方案参考,使得房屋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各国对拍卖行为的法律制度规定不同,适用不同国家的法律解决文物国际拍卖的结果也存在较大差异。利用国际拍卖行拍卖文物来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常常引发文物原属国和善意第三人所在国之间的法律冲突。现存的国际公约拘束力有限,我国应该通过和平外交的方式来解决文物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房屋租赁关系中的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基于承租人与该租赁房屋之间具有一种持续、稳定的用益关系而产生。本文拟针对我国现有承租人优先购买权制度,就优先购买权的主体范围和实现方式提出一些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李志忠 《甘肃科技》2006,22(5):224-226
优先购买权是民法上的一项重要权利。它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优先购买权的效率、秩序、自由、正义等法律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占有是主体对物控制支配的事实,并非民事权利。占有诉讼是作为占有核心法律效果的占有保护请求权行使的诉讼表现,其重于事实秩序维护,要求迅速进行并与本权诉讼不竞合。占有诉讼的提起不能按照实体条件要求,搞先审后立。在实体法完善占有制度的同时,占有诉讼也需要进行程序规范。借助解释论将占有案件纳入简易程序审理可作为权宜之计,诉讼法完善时应将占有保护案件明确列为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类型。长远看,可考虑将占有诉讼程序问题在民事诉讼法中确立相对独立的制度,以体现占有保护这类事实争议与普通权利争议处理上的不同,丰富民事诉讼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5.
浅析配偶权     
对于配偶权,肯定者认为规定夫妻相互之间特有的身份权利和义务在法律理论上可称为配偶权或配偶权制度,我国婚姻法长期以来存在配偶权规范,只是规定过于简略,许多婚姻家庭法学者主张增设配偶权制度。另有学者则坚决反对配偶权之说,提出夫妻内部关系主要依靠道德和习惯调整。作者认为应当为配偶权正名,我国婚姻法中应明确采用配偶权并规定其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在司法实践中,关于优先购买权的实现仍存在着较大的争议,笔者希望通过对优先购买权的法律特征、效力、行使条件的分析,有利于优先购买权的理解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7.
马一鸣 《科技信息》2010,(23):I0411-I0411,I0265
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在性质上为一种特殊的形成权,仅仅适用于按份共有人向共有人之外的人转让其财产份额的场合,不适用共同共有领域。优先购买权的行使依赖于出卖人的通知义务、买受人的同等条件,并受到除斥期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8.
黄芳 《科技信息》2008,(9):374-375
民事诉讼中的第三人制度的立法,一方面便于法院全面查清案件事实,彻底解决纠纷;另一方面有利于当事人了解自己的法律地位,从而更好地维护自身的法律权益.但是,由于当前民事诉讼立法的不完善,该制度存在缺陷有待于在法律实践中逐步健全.本文从民事诉讼第三人的概念、分类及其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对改进第三人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制度是行政诉讼中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保护自己合法权益不可缺少的一项诉讼制度。我国一九八九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对第三人參加行政诉讼活动也作出规定。但作为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法学界对第三人制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題研究甚少,本文对行政诉讼第三人参加诉讼的意义、概念、特征、范围及其在诉讼中地位、权利、方式等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诗"与"画"关系的研究,可以分为否定者和肯定者两个派别。否定者认为,诗的表现力远比画强,所以"诗中有画"这样的说法欠妥;肯定者认为,画的表现力与诗相当,这在中国诗与中国画关系中更是如此,所以,"诗中有画"是不可轻易否定的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