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方法制备聚毗咯/葡萄糖氧化酶膜电极(PP/GOD),并研究其电化学行为,在除氧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经不同极化处理后的PP/GOD电极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出不同电流峰,归因于聚吡咯电极氧化态的转变,GOD的存在引起PP/GOD电极与聚吡咯电极伏安行为的差异,讨论了PP/GOD电极对葡萄糖的响应性能,指出聚吡咯的完全氧化态PP~(++)可能参与酶反应中的氧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制备金胶修饰碳糊电极(Au/CPE)的基础上,将葡萄糖氧化酶(GOD)通过吸附作用固定在Au/CPE表面.固定化的GOD与电极之间能够进行直接的电子传递,纳米金颗粒能增大对GOD的吸附量和吸附强度,同时使GOD的氧化还原中心FAD/FADH2的还原态FADH2更趋稳定.对修饰电极检测葡萄糖的机理进行了讨论,并制备了基于检测氧化电流的直接电子传递型葡萄糖传感器.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葡萄糖氧化酶(GOD)在电化学预处理的玻碳(GC)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GC电极经过高电位阳极氧化,随后反复循环扫描的预处理,可使GOD的吸附能力大为提高,吸附GOD与该电极的直接电子传递近乎可逆。讨论了电化学预处理增强GOD吸附及直接电子传递的可能因素。  相似文献   

4.
在棒状煤基活性炭上进行氧化、硅烷偶联剂(APTMS)的硅烷化,并与戊二醛交联,成功共价固载了葡萄糖氧化酶(GOD).葡萄糖氧化酶固载量为74.75mgGOD/g载体,固载酶的最佳活性pH为6.0,最佳活性温度为38℃.本实验第一次以固载GOD棒状煤基活性炭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辅助电极,饱和甘汞电极(SCE)作为参比电极测得循环伏安曲线,得到一对氧化还原峰,随着扫速的增加电位差增大,表明GOD-ACAGM电极能够对该酶促反应有很好的响应.  相似文献   

5.
以葡萄糖氧化酶(GOD)为模型酶,用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检测氧化还原酶活力,选用具有较低氧化还原电位的单羟基二茂铁(HMF)作为电子传递介体,以电流法测定氧化酶的活力,所需时间仅为60s,线性响应范围为0~40U/mL,将电极用于检测黑曲酶发酵产生的葡萄糖氧化酶 (GOD)的活力,测定结果与传统的方法相对照,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9813。  相似文献   

6.
根据作者对CoTSPc(四磺基酞菁钴)催化氧的电还原过程机理的研究所阐明的平面型络合活性中心的设想,用化学修饰法增加OPG(普通烧结石墨)电极表面的醌或类醌基团浓度。以达到增加平面型络合吸附的FeTSPc(四磺基酞菁铁)浓度。这种方法制备的预吸附FeTSPc的OPG电极用作氧的电还原过程的工作阴极,催化活性和稳定性都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使用葡萄糖糖氧化酶(GOD)和漆酶(Lac)分别做酶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与阴极,构成了GOD/Lac酶生物燃料电池.首先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酶生物燃料电池阳极催化剂GOD和阴极催化剂Lac在碳布基底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GOD与Lac在该修饰电极上均完成了一个直接、可逆的电化学过程,保持了自身的生物学活性,为成功构成GOD/Lac酶生物燃料电池提供一个必要条件.其二,采用葡萄糖作为GOD/Lac酶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燃料,氧气(O2)作为GOD/Lac酶生物燃料电池的阴极燃料,使用充放电仪测得该GOD/Lac酶生物燃料电池在38.5 mV处的最大输出功率密度为0.108μW·cm-2,电流密度为2.75uμA·cm-2.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的单扫描示波极谱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Ce(SO4)2为氧化剂,将维生素E氧化为其醌式化合物,然后在电极上进行阴极还原。在NH3.H2O-乙醇底液中,该醌式化合物于-0.29V且个敏脱的还原峰,峰电流与维生素E浓度在1.2*10^-5-4.5*10^-1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将该法用测定维生素样品,得到了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9.
将血红蛋白(Hb)、葡萄糖氧化酶(GOD)溶解在海藻酸钠(SA)溶液中,GOD和Hb均能在裸的玻碳电极(GCE)上发生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反应。实验结果表明,在海藻酸钠溶液中,GOD(pH=5.0)和Hb(pH=7.0)分别在裸的GCE上有一对很好的几乎对称的氧化还原峰;其式量电位(E°′)分别为一0.406V和~0.413(vs.Ag/AgCl),且不随扫速而变。GOD和Hb分别在裸的GCE表面直接电子转移的表观速率常数ks分别是(1.46±0.62)s^-1和(1.36±0.50)s^-1,在298K,其吉布斯自由能(△G)分别是79.35kJ·mol^-1和37.49kJ·mol^-1对葡萄糖和H2O2的电催化实验表明,海藻酸钠溶液形成了GCE与GOD或Hb之间实现“软接触”的生物环境,保持了Hb和GOD的生物和电化学活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荧光平行因子分析法(PARAFAC), 对西藏昌都大骨节病病区与非病区饮水及沉积物中腐殖质进行研究。腐殖质总有机碳含量在病区和非病区样本间未表现显著差异。PARAFAC识别出5个荧光成分:成分1为类氧化醌, 成分2为类色氨酸, 成分3为陆地源类腐殖质, 成分4为类还原醌, 成分5为类酪氨酸。病区水中富里酸(FA)的成分1 (p<0.10)、成分4 (p<0.05)以及水中胡敏酸(HA)的成分4 (p<0.10)等类醌成分含量高于非病区, 并且存在显著差异。对比水中腐殖质醌氧化还原系统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的差异, 发现还原醌形态的差异大于氧化醌形态, FA醌系统的差异大于HA醌系统。虽然HA中还原醌含量较高, 但HA在水中的碳含量很低, 对大骨节病影响较弱, 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差异较小。沉积物中腐殖质还原醌含量较高, 且与水中腐殖质存在一定的相互转化关系, 但在病区和非病区之间未表现显著差异。深入了解腐殖质不同组分以及醌的不同氧化还原形态在病区与非病区之间的差异, 对病区改水工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共固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01T为载体,对过氧化氢酶(CAT)和葡萄糖氧化酶(GOD)两种酶进行分次固定,并对固定化条件进行了优化。所得最佳工艺条件为:共固定化酶采用先固定CAT,再固定GOD的顺序进行,其中CAT 0.5 mL,GOD 0.25 mL。所得CAT蛋白结合量为1.07 mg/g,固定化效率为46.71%;GOD蛋白结合量为1.58 mg/g,固定化效率为43.62%;每mL GOD酶液的表观酶活为47.98 U/mL,每g载体中GOD的酶活为12.0 U/g。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体积分数取0.5%,交联时间取15 min时,所得固定化酶表观酶活达到最大值,为14.66 U/g,固定化酶连续反应10批后,其酶活为初始值的85.3%,显示出固定化酶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氧化酶在管状空心SiO2载体上的固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针状CaCO3为无机模板,制作成新型固定化材料管状空心SiO2载体,用来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研究了pH值,温度和载体与GOD的配比等对固定化酶活的影响。所得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最佳载体和游离酶配比为0.6g/mL;固定化酶的最适pH值为5.2;最佳反应温度为32℃.和游离酶相比无论操作性还是稳定性都有提高。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生物传感分析仪在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过氧化氢(H2O2)质量浓度的测定和酶活力的表征中的应用。首先,采用过氧化氢电极法检测了反应液中过氧化氢的质量浓度,过氧化氢由不同GOD/CAT酶活比条件下制备的共固定化GOD-CAT树脂催化氧化葡萄糖生成,从而找出了最适的GOD/CAT酶活比;然后,采用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检测了催化氧化过程中反应液中底物葡萄糖质量浓度的变化,提供了一种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活力表征方法,并以此为基础研究了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酶学性质。结果表明,共固定化GOD-CAT树脂的最适GOD/CAT活力比是1:1;共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是45℃,最适pH值为6.0,其热稳定性、pH稳定性、操作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较游离酶均有一定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评价GOD-OR法的性能,笔者采用了GOD-OR法、HK法和GOD法对血清葡萄糖进 行测定比较.结果表明:GOD-OR法的精密度、准确度以及与HK法、GOD法的相关性均较好,其抗 干扰性能均优于后两法.  相似文献   

15.
将GOD做为栅栏因子,应用于动物皮中进行防腐考察.实验结果表明,GOD与山梨酸钾、乳酸钠等栅栏因子一样,对动物皮都有一定的防腐效果且0.1%浓度的GOD防腐效果优于0.1%的山梨酸钾.  相似文献   

16.
用膜透析技术和静息细胞系统,对影响葡萄糖氧化酶(GOD)发酵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静息细胞系统显示:鸟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丝氨酸和胱氨酸等氨基酸对GOD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葡萄糖酸和丙酮酸对GOD的合成有阻遏作用,1.5mmol/L的丙酮酸使酶活降低46.24%;20mmol/L的葡萄糖酸使酶活降低21%左右,但葡萄糖酸浓度增大,有被菌体作为碳源利用的可能。利用膜透析技术可除去部分发酵过程中产生的葡萄糖酸和丙酮酸等阻遏物,减少它们对GOD合成的分解代谢物的阻遏作用,与分批发酵相比.提高酶活40%左右。  相似文献   

17.
聚乙烯醇静电纺丝法固定葡萄糖氧化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多孔疏松结构的优势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以提高酶电极的性能.通过聚乙烯醇(PVA)和葡萄糖氧化酶(GOD)共同静电纺丝的方法在金电极表面获得了固定化酶膜,用于构筑安培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膜的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扫描电镜的分析均表明酶成功固定在静电纺丝形成的纳米纤维膜中.循环伏安测试表明固定化酶在静电纺丝纳米纤维中保持了活性,采用PVA静电纺丝法固定COD比利用浇铸膜法所得到的酶修饰电极对葡萄糖有更好的电流响应特性,通过在静电纺丝溶液中加入纳米金进一步提高了酶电极的电化学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18.
用微铂盘电极和交联法制得的酶膜构成葡萄糖酶电极,测定其电流响应特性,研究了酶的固定化条件:酶含量以及载体蛋白和交联剂的用量等,对响应特性的影响。提出较适宜的酶电极制备方法,并检测了所得的电极在不同pH溶液中的灵敏度,指出其最佳操作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