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了用低功率激光辐照YBa_2Cu_3O_(7-(?))超导时,其临界温度和特性出现的改善情况,并对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高温超导材料YBa_2Cu_(3-x)Sn_xO_(7-y)(x=0,0.1,0.2,0.3,0.4)的制备和测试.在290K至80K的温度范围内,测量了超导样品YBa_2Cu_(2.8)Sn_(0.2)O_(7-y)的~(119)Sn穆斯堡尔谱,指出了声子对高温超导电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了YBa_2Cu_3O_(7-δ)高温超导体的制备,测定了零电阻温度T_(co),无外磁场下的临界电流密度J_c及磁通流阻R_f。通过对磁通流阻的研究,可确定YBa_2Cu_3O_(7-δ)超导体属于非理想第Ⅱ类超导体:进一步了解了磁通流阻R_f对零电阻温度T_(co)的影响;估算了样品的钉扎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超导电性的Anderson RVB态机制和通道模型机制,并利用通道模型机制计算了YBa_2Cu_3O_(7-δ)超导体的临界转变温度T。  相似文献   

5.
采用磁控溅射法制备了Cu-Co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并利用SEM、EDS及XRD等分析技术和CV、LSV测试方法,分析了Cu-Co复合氧化物的晶粒大小、微观形貌及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中Cu、Co元素掺杂量对其晶粒大小和微观形貌有直接影响,溅射沉积所获得的CuCo_2O_4、Cu_2CoO_3和Cu-(1-x)Co_xO三种不同晶型的氧化物中,Cu_2CoO_3的催化活性最大,而Cu_(1-x)Co_xO与CuCo_2O_4催化活性相当,且Cu_2CoO_3表现出了更具竞争性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水热合成法,采用刚性小尺寸咪唑为桥链配体与乙酸铜和钼酸铵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八钼酸盐[Cu_4(imi)_(10)Mo_8O_(26)]·H_2O.使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ICP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对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表征.单晶分析结果显示:化合物1中4个Cu~(2+)与8个咪唑分子中的氮原子连接且同β-[Mo_8O_(26)]~(4-)中的端氧连接,另两个咪唑中的氮原子取代β-[Mo_8O_(26)]~(4-)中的氧原子,形成"波浪型"的一维链.  相似文献   

7.
利用水热法合成两种多酸基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粉末衍射和X-单晶衍射仪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确定分子式为[Cu_5(pz)_6](PW_(10)~ⅥW_2~ⅤO_(40))和[Cu_5(pz)_6](HSiW_(10)~ⅥW_2~ⅤO_(40)).结构分析表明两种复合物为同构异质体,存在一种具有12个Cu核的大环孔道结构.此外对两种复合物的光催化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可见光诱导苄基硅烷合成苄醚的方法,苄基硅烷与醇的醚化反应以Ru(bpy)_3[PF_6]_2作为光催化剂,Na_2S_2O_8作为氧化剂,CuCl作为添加剂,反应体系在蓝光LED照射下反应2~24小时,相应产品获得良好的收率。机理研究表明反应涉及两个催化体系,分别是Ru(bpy)_3~(2+)-S_2O_8~(2-)和Cu~+-SO_4~(·-)。苄基硅烷经Ru(bpy)_3~(3+)和Cu~(2+)连续氧化得到苄基正离子,醇对其进行亲核进攻得到苄醚。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典型Ca/Si原子比为0.33、0.73、1.78的CMAS (主要组分为CaO-MgO-Al_2O_3-SiO_2)腐蚀的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热障涂层(TBCs)的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对比研究.研究发现:当Ca/Si原子比为0.33时,沿着整个被腐蚀的YSZ涂层会有ZrSiO_4形成,YSZ陶瓷层上部区域原始的"羽毛状"柱状晶转变成相互连接的颗粒状结构,陶瓷层中部和下部区域仍为柱状晶结构,在颗粒状晶粒间隙和柱状晶晶粒间隙都有CMAS渗入.当Ca/Si原子比增加到0.73时, YSZ上部柱状晶退化成晶粒,下部柱状晶"羽毛状"结构退化,柱状晶上有明显的腐蚀坑,整个YSZ晶粒之间充满了非晶态的CMAS,而且在YSZ的顶部有部分m-ZrO_2出现,在YSZ/Al_2O_3界面处还有硅酸锆(ZrSiO_4)、钙长石(CaAl_2Si_2O_8)和尖晶石(MgAl_2O_4)形成.当Ca/Si原子比增加到1.78时,柱状晶转变成等轴晶,非晶的CMAS和MgAl_2O_4填充在晶粒间隙,并伴随有t-ZrO_2到m-ZrO_2的相转变.结果表明,Ca/Si原子比含量高的CMAS对YSZ涂层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相似文献   

10.
以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合成负热膨胀材料ZrW_2O_8,以X射线粉末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ZrW_2O_8粉体进行物相分析和形貌观测.研究了前驱体pH,W~(6+)与Zr~(4+)的比例对煅烧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从而发现溶胶-凝胶自燃烧法制备ZrW_2O_8的最佳参数应该为W~(6+)与Zr~(4+)的摩尔比为1∶0.51,前驱体pH值为4.  相似文献   

11.
本文合成了4个三核配合物:[Cu_3(phth)_2(phen)_3](ClO_4)_2(1),[Cu_3(phth)_2(NO_2-phen)_3](ClO_4)_2(2),[Ni_3(phth)_2(phen)_3](ClO_4)_3(3)和[Ni_3(phth)_2(NO_2-phen)_3](ClO_4)_2(4)(phth=邻苯二甲酸根,phen=1,10-菲咯啉.NO_2-phen=5-硝基-1,10-菲咯啉).根据元素分析、红外、电子光谱、电导及磁矩的数据,推断这些配合物是以邻苯二甲酸根为桥的三核配合物.已研究在4~300K范围内配合物(2)的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交换积分J=—3.82cm~(-1).这表示在金属离子之间有一个弱的反铁磁自旋变换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温固相反应法合成稀土离子Eu~(3+)掺杂的铌酸锶红色荧光粉,对其晶体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荧光光谱(PL)的表征,同时研究了共激活剂Bi~(3+)对SrNb_2O_6:Eu~(3+)发光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 200 ℃焙烧后可得到SrNb_2O_6纯相;Sr_(1-x)Nb_2O_6:Eu_x~(3+)荧光粉可以被395 nm近紫外光有效激发,发射峰以Eu~(3+)的5D_0→7F_2(614 nm)电偶极跃迁为最强峰,Eu~(3+) 在SrNb_2O_6中应处于偏离反演对称中心的格位,当x=0.15时,SrNb_2O_6:Eu~(3+)在614 nm处的发光强度最大;共激活剂Bi~(3+)的掺入可以增强SrNb_2O_6:Eu~(3+)荧光粉在325 nm左右激发峰的强度.  相似文献   

13.
用乙二胺作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分子筛CXUBAPO-1。投料摩尔比如下:H_2N·C_2H_4·NH_2:P_2O_5:B_2O_3:Al_2O_3:H_2O=(1.7-2.0):1:(1.5-1.7):(0.5-0.8):(30-40)。经测试表明样品经焙烧后发生了骨架的改变,最终形成分子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伯胺N_(1928)从Ha_2S_2O_3-Na_2SO_3介质中萃取银的机理.由于S_2O_3~(2-)易被氧化.因此萃取时不应有氧化性离子如NO_8~-等存在,并且要加入Na_2SO_3作稳定剂.此外,有机相伯胺的硫代硫酸盐也是临用时制备的.萃取的最适合pH在3.5~6.0.萃合物的组成用4种方法测定:即Job氏法,饱和容量法,斜率法与饱和有机相的化学分析.它们都表明萃合物组成为(RNH_3)_5Aga(S_2O_3)_4.用红外光谱研究了被萃阴离子的结构,说明该阴离子为折线状,测得该反应的热力学函数为logKex=27.05.△H°=-49.3J/mol,△G°=-141.3/kJmol与△S°=517.1J/mol·K。  相似文献   

15.
用三乙醇胺(R)作模板剂,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新型分子筛CXUBAPO-2,投料库尔比按:R:P_2O_5:B_2O_3:Al_2O_3:H_2O=(1.0~1.5):(1.0±0.5):(2.0±0.8):(0.2-0.5):(30-35)。经测试表明样品焙烧后发生了骨架的改变。最终形成分子筛。  相似文献   

16.
1946年法国化学家 Souchay 就已提出了可能存在 SiMo_(11)和 GeMo_(11)杂多阴离子的设想,但直至最近α-[SiMo_(11)O_(39)]~(8-)盐和α-[HGeMo_(11)O_(39))~(7-)才被分离出来。这种 XMo_(11)阴离子可与大量金属离子 M、特别是过渡金属离子反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了Cu_2O/MoS_2催化剂,首先,通过水热法获得层状的MoS_2纳米片,然后在MoS_2纳米片上合成Cu_2O纳米颗粒,形成负载型Cu_2O/MoS_2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等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并以NaBH_4还原对硝基苯酚(4-NP)为探针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研究表明,担载之后,Cu_2O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MoS_2载体表面,粒子尺寸明显减少,由此催化NaBH_4还原4-NP的性能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8.
用简单的水热法合成多孔纳米球NiFe_2O_4,采用SEM、EDS和XRD等方法对该材料的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利用多孔纳米球NiFe_2O_4作为光催化剂,在紫外光照射下对亚甲基蓝(MB)、罗丹明B(RhB)和甲基橙(MO)三种有机染料进行降解,并对其光催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此外,对多孔纳米球NiFe_2O_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当工作电极的电流密度为0.6A·g~(-1)时,比电容为309F·g~(-1).且多孔纳米球NiFe_2O_4在15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其比电容为初始比电容的85%,表明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9.
水热法合成了两例3d-4f异金属配位聚合物:{[Yb_2Cu_4(pdc)_5(bpy)_4]·5.5H_2O}_n(1)和{[HoCu_3(pdc)_3(bpy)_3]·4H_2O}_n(2);H_2pdc=吡啶-2,6-二羧酸,bpy=4,4′-联吡啶)。对两例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表征。化合物1和2均属单斜晶系,空间群都为P2/c,晶胞参数分别为a=1.838 0(4) nm,b=1.091 6(2) nm,c=2.627 9(8) nm,β=132.542(18)°;a=2.345 8(5) nm,b=1.036 4(2) nm,c=2.166 9(4) nm,β=105.16(3)°。晶体结构解析显示化合物1是二维层状结构,由Yb_2(pdc)_5二聚体和Cu(bpy)_2链两种模块构筑而成,而化合物2的三维网状结构由Ho(pdc)_3单体和Cu(bpy)_2链通过吡啶羧酸的羧基桥连形成。  相似文献   

20.
采用溶剂热-沉积法制备了新型可见光催化磁性纳米Bi OI/Fe3O4复合材料,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DRS)对其进行表征。首次提出了BiOI/Fe_3O_4耦合过硫酸盐(PS)催化光降解工艺,并以偶氮染料AO7模拟天然水体,考察了黄腐酸(FAs)以及水中常见的阴离子HCO_3~-和Cl~-等因素对AO7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持续可见光照射60 min,AO7在Bi OI/Fe_3O_4耦合PS体系中的降解率为98.3%;但加入HCO_3~-、黄腐酸(FAs)和Cl~-后,由于·OH和SO_4~-·被淬灭捕获,AO7的降解受到明显抑制,而Cl-的抑制作用小于前两者。经过3次材料重复回收利用,AO7降解率均能达到90%以上,表明材料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