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不久前,欧洲空间局(ESA)科学政策委员会确定该机构将研发一颗探测卫星,用于搜寻围绕其他恒星运行的岩石行星。这项被命名为"柏拉图"的探测卫星,预计在2024年由联盟号火箭发射升空。该项目是在经过数年的评估之后,从数个竞争中的候选项目间评选产生的。"柏拉图"计划预计耗资6亿欧元,但考虑  相似文献   

2.
倩文 《科学大观园》2012,(14):71-71
美国宇航局所属"核光谱望远镜阵列"(NuSTAR),于美国太平洋时间2012年13日上午9时,从太平洋中部的夸贾林环礁由观星者运输机搭载"飞马座"空射火箭发射进入轨道。该项目将对宇宙中的黑洞以及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及其后的气象火箭、生物火箭和高空试验火箭的技术负责人l970年4月24日,当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点火升空。当伴随"长征一号"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被送入太空时,王希季,这位火箭设计者的心却紧张得怦怦直跳。当发射成功的消息传来时,王希季痛痛快快哭了一场。  相似文献   

4.
在"好奇"号已开始在火星表面展开考察之时,月球也将在不久后迎来一辆执行冰水勘探任务的"北极星"月球车。这种月球车有望于2015年10月搭乘SpaceX公司的火箭登上月球。美国宇航机器人技术公司不久前揭开了"北极星"月球车的神秘面纱。该"北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商业亚轨道火箭。这是我国民营商业火箭首次在军方发射场完成发射任务,也是中国民营商业航天企业首次搭载商业卫星进行发射,两天之后,另有一枚商用亚轨道火箭"重庆两江之星"在酒泉成功发射。连续两枚民营火箭在国家发射场顺利完成发射任务,对民营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言,具有标志性意义。航天发射领域增加更多的商业  相似文献   

6.
苏联人虽然率先将卫星(“斯普特尼克”号卫星)送入太空,但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却是美国人。在与苏联人展开的太空竞赛中,美国率先将人类送上月球,除美国外,包括苏联在内的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实际上,苏联也制定了登月计划,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要归咎于一种令人感到疯狂的火箭——N1火箭。  相似文献   

7.
2013年1月27日,日本用H-2A火箭成功发射了分辨率为1米的"雷达-4"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一颗光学试验卫星,前者的开发费用约为16.6亿人民币,后者的开发费用约8.1亿人民币,能提供分辨率0.4米的图像,用于试验日本第3代光学成像侦察卫星技术."雷达-4"可与目前正在使用的"雷达-3"雷达成像侦察卫星和"光学-3""光学-4"光学成像侦察卫星组成星座,每天能对特定地点至少进行一次拍摄.  相似文献   

8.
正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半数以上国家在全球范围内使用北斗系统。一颗颗北斗导航卫星巡天测地,作为中国自主创新的结晶,为人类提供一流的卫星导航服务。今年6月23日上午,大凉山腹地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推迟一周发射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旁,乳白色箭体上的"中国航天"四个大字与火箭整流罩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标志的搭配显得格外醒目。  相似文献   

9.
科技简讯     
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火箭经过1473秒飞行后,将嫦娥一号卫星送入太空。18时29分,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测量船报告,星箭成功分离。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卫星进入近地点为205km、远地点为50930km,周期为16小时的超地球同步轨道,表明卫星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该卫星于10月31日17时28分经过4次变轨后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在经历11月2日10时进行的1次中途轨道修正后,于11月5日11时37分第一次近月制动成功,进入绕月飞行周期为12小…  相似文献   

10.
科技快讯     
用卫星探索彗星组成2002年7月3日,NASA在卡纳维拉尔空军基地用一枚波音Delta2火箭发射了一颗“Contour”卫星。该卫星在距离彗星核96千米以内的地方对彗星的星核进行观察和研究,以便了解太阳系形成时期冷冻的彗星星核的组成。“Contour”卫星在8月15日之前将一直  相似文献   

11.
对地观测卫星从研制、升空、在轨运行到数据的接收、处理和应用是一个复杂的卫星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我国,通常将整个卫星系统工程分为六大部分:卫星、火箭、发射场、卫星测控、地面部分和应用部分。在轨运行的卫星、地面数据接收系统、地面数据处理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了卫星遥感数据的一个完整的流程。地面数据处理系统位于整个数据流程的中间环节,既是卫星遥感数据的归宿,也是应用系统卫星遥感数据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科技术语研究》2005,7(1):29-31
汉文名 英文名 注释 火箭发动机 火箭撬技术 级间分离 技术试验卫星 加注后总质量 箭上踉踪与安〔全〕控【制〕系统 箭体 截击卫星 近地空间 救生飞船 居住舱 绝热壁 绝热层 开普勒轨道 科学卫星 空爆 空间地质学 空间法 空间化学 空间环境 空间环境生物学 空间技术 空间科学 空间神经生物学 空间生命科学 空间实验室 空间探测 空间探测器 空间夭文观测 空间天文学 空间物理探测 空间物理学 空间站 空气动力学 空天飞机 roeket engine,roeket motor roeket一proPelled sled teeh苗qUe 。tage seParation,staging teehnologieal exPeriment…  相似文献   

13.
孝文 《科学大观园》2012,(21):32-32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好奇号"火星车借助火箭助推器降落在这颗红色行星表面2周后,该局宣布了它的下一个遥控探测器"洞察号"将于2016年发射升空,借助一个法国地震检波器和一个德国钻孔机,查看这颗行星布满尘埃的地表下面到底隐藏着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07,(15):10
2007年6月29日,由美国旅馆业大亨罗伯特·比奇洛投资建造的"太空旅馆"2号试验舱——"创始2号"由俄罗斯"第聂伯"重型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此前,俄罗斯曾于2006年7月用同种火箭将"创始1号"试验舱送入太空。  相似文献   

15.
飞天"神舟"     
1999年11月20日凌晨,在我国酒泉的卫星发射场上,著名的长征火箭托载着我国第一艘载人试验飞船"神舟"号腾空而起,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日18时,地面控制中心向已围绕地球运行了14圈的"神舟"号发出了返回指令,飞船开始返回.21日凌晨,"神舟"号按照预先的计划,稳稳地落在预定地点.  相似文献   

16.
正在"北斗专列"的研制过程中,这支队伍面对的挑战是,既要有稳定的技术状态,又要不断改进提高火箭的适应力和可靠性。得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时,46岁的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部主任设计师胡炜向记者感慨:"这是创新的胜利,也是年轻的胜利,我们就是要永远保持年轻的心态、创新的冲动!"  相似文献   

17.
欧洲的空间部门官员们正寻求一项方案,以便能在小行星接近地球时改变其运行轨道。这一想法是寄予美国和欧洲正计划共同实施的一个名为"AIDA"的项目,即"小行星撞击和偏离评估"。其核心理念是发射两艘小型飞船去拦截一颗65803号阿波罗型近地小行星"Didymos",该小行星自身还拥有一颗小卫星,两者相互绕转。这颗小行星预计将在2022年掠过地球附近。因而其中一艘重大约300公斤的名为"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飞船将负责撞击这颗小行星的小卫星。这艘飞船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  相似文献   

18.
正"猎鹰"火箭家族——"猎鹰重型"火箭作为现役最大的火箭,载重大本身是一个巨大的优势和亮点,这涉及复杂的工程问题,实现起来非常难。实际上,"猎鹰重型"不仅是目前运载能力系数最大的火箭,其发动机的推重比最大,还采用了一系列提高可靠性的技术。可以说,庞大的新技术、新理念让它坐上了当今最强火箭的宝座。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嫦娥奔月的"专属列车",长三甲系列火箭以准时发射、精确入轨的完美表现,续写着金牌火箭的传奇。但每一次"潇洒"奔月的背后,是火箭研制人员对成功的执着追求和对质量的严格管控。"为了确保发射取得圆满成功,研制队伍做了充分的准备,采取了一系列加严措施,强化质量管控。"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三乙运载火箭总指挥金志强指出。2018年12月8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四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是长征三  相似文献   

20.
高传 《科学大观园》2009,(20):76-76
美国宇航局新一代运载火箭“战神1号”9月10日通过了重要的发动机点火试验。这种新型火箭承担着将宇航员最终送上月球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