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大一统”理念作为中国古代历史哲学和政治学中一个最具代表性的本土概念,对中国古代“中国”和“中华民族”形成产生基础性作用。中国古代“大一统”理念演进由“形成期”“变化期”“成熟期”三个时期组成。“大一统”理念在中国古代与“正统”“道统”“华夷”“朝贡体系”等概念和制度息息相关,并通过它们展现出自身丰富多彩的内涵,最终对中国、中华民族的形成和中国文明模式产生直接作用。当前,“大一统”理念对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文化上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经历了“五四”、新中国、新时期发展阶段,在80年代之后借助改革开放真正开始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从而准确地为中国批评在世界批评格局、民族批评发展传统和现代社会中定位,明确中国批评发展思路,认清现代批评发展趋向:一方面朝“全球化”、“多元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立足于中国现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在“双百”方针指导下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天朝大国”形象陨落后,清政府在“中国”观念的调适中,一度重塑近代“中国”的国家形象,但是伴随传统大一统外围屏障丢失和国家主权危机加深,这种努力收效甚微;随着“民族国家”话语霸权的形成,中国“国家形象”的构想出现了“汉民族”国家和“大民族”国家的分野。基于“大民族”国家观念,清政府在整合东北和藏区疆域过程中,重塑了近代中国整体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4.
“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中国纺织网”、“中国包装网”,这些专业网站在各自的行业圈内可谓大名鼎鼎。但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些网站都是在浙江“长大”的。在前一阶段兴起的网络经济热潮中,浙江省一批专门从事“企业对企业”商务的行业网站趁势而起,无论是规模还是影响力,在国内同行中都是数一数二的,其中“中国化工网”、“中国化纤信息网”不但吸引了国内化工、化纤企业中多达70%的用户加盟,并且已发展成为在亚洲乃至全球都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网站。“中国衬衫网”、“中国医药网”“中国丝绸纺织网”、“中国水泥…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丰富的资源和廉价的劳动力促使外国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生产基地,中国也因此成了“世界加工厂”。但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因为“中国制造”的特点是加工在中国,而技术创新在国外。缺乏技术,就等于丧失了竞争力。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从而提升我们的国际竞争力,成为时下议论的一个热点。在京召开的“2005技术中国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中国创造”不仅仅要技术创新,还要立足于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周边国家建设“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周边外交战略的核心概念。中国周边外交的顶层设计不仅要大力推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中孟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一东盟高铁黄金走廊”等,形成活力四射的中国周边经济圈,“让周边国家得益于我国发媵,使我国也从周边国家共同发展获得裨益和助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度”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游庆学先生在《中国古代度的文化》一文中做了概括,部分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的“度”所蕴涵的民族文化特质。但游先生的考释还不够完备,在对中国古代的度制重新梳理后可以看出:“度”的行为除统称为“度”外,就其方式来看可细分为:“度”、“絮”、“揣”和“仞”;而作为中国古代尺度单位的还有“肘、弓、围、幅”等等。  相似文献   

8.
为了推动中国科研领域,特别是女性科学工作者科研事业的可持续发展,2004年,欧莱雅(中国)携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正式在中国设立“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让“为投身于科学的女性”计划在中国得到了延伸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10.
勉为其难:日本人如何研究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的中国问题研究者出于“西方一贯”和“亚洲一员”的双重立场,既不满于美欧学者以“东方主义”观察和研究日本(比如鼓吹“日本异质论”),又在观察、研究中国时自觉不自觉地陷入了西方中心主义。往往带着一种优越感,热衷于抓住中国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来表达中国“全体像”。  相似文献   

11.
《上海信息化》2012,(1):84-84
“第八届数字中国发展高层论坛暨信息主管峰会”在北京举办。全国各相关政府高层官员、著名院士、专家学者、国内外知名企业家等1000多名代表前来参加。本届论坛以“空间信息云与智慧城市”为主题,探讨了“数字中国”在理论探索与发展战略、技术、工程实践及平台与服务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与进展。论坛在国家信息化、数字化发展战略层面,展示“数字中国”成果的国内高水平交流平台,旨在交流“数字地球”、“感知中国”领域的新技术、新成果、新进展,推动“数字中国”工程相关技术特别是物联网、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数字中国”工程建设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关键字     
《上海信息化》2010,(6):86-86
“.中国” CNNIC在京宣布,由CNNIC代表中国提交的简、繁体“.中国”域名国际申请已通过互联网名称与编号分配机构(ICANN)的快速通道政策评审,自此,“.中国”域名将进入“技术部署期”,预计未来数月内,全球数十亿华语网民在世界任何角落将可使用纯中文域名后缀访问互联网。同时,本届世博会的“.中国”域名“上海世博会.中国”也正式开通启用。截止目前,超过90%的国家部委、  相似文献   

13.
《安徽科技》2006,(10):30
9月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中国名牌产品表彰大会上,国风塑料薄膜被国家质检总局授予“2006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这不仅改写安徽省塑料行业无“中国名牌”的历史,也使国风集团成为国内同行业唯一同时获得“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三项殊荣的企业。  相似文献   

14.
利用NOW语料库检索了与“中国制造”相关的语料,分析了海外媒体及用户对“中国制造”评价的褒贬倾向、来源区域分布及历时变化,结果表明,与“中国制造”相关评价频次较多的国家均是与中国存在较为密切经贸关系的国家,而中美贸易战是近年来海外对“中国制造”的关注度显著提高的原因之一。对有关“中国制造”的评价分析显示,近5年,虽然“中国制造”的海外形象有显著提升,但英语国家用户对“中国制造”的评价整体仍偏负面,“中国制造”在海外仍未彻底摆脱“价廉质次”的低端印象。因此,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打造民族品牌,提升“中国制造”的形象,仍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视野宽广,内涵丰富,激发了人民发展国家、振兴民族的热情,是当今中国的高昂旋律和精神旗帜。本文阐述“中国梦”的重大意义,并围绕学校“两个融入”、“三个结合”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实际,提出了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6.
张洁 《世界知识》2023,(8):14-17
<正>大国博弈正在显著影响着中国周边安全态势。作为进攻方的美国,从特朗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持续以所谓“印太战略”为抓手,在地区层面发起对华全面战略竞争,即使是乌克兰危机的升级也未能迟滞美国遏制中国的步伐。这是因为,美国将中国视为“惟一具有重塑国际秩序意图和能力的国家”,声称中国正在“胁迫”和“侵略”全球,尤其是“印太”地区,而“印太”的战略态势将“界定国际秩序的基本性质”。因此,美国必须“塑造中国所处的战略环境”,在中国周边形成“规锁”中国之势。  相似文献   

17.
刘恕 《科技潮》2009,(6):62-63
如今在清华、北大等著名高等学府里,跨国公司与大学建立的联合实验室不乏其数。这些跨国企业纷纷向大学投去“橄榄枝”,不仅意在“抢滩”中国市场,更看中的是中国“学”和“研”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市民文化和市民文学是在不断蜕变中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重构中获得发展的。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和融汇构成一百年的艰难,一百年的尴尬,一百年的阵痛,一百年的壮烈。中国古代市民文学中所表现的文化冲突,如“本末冲突”、“城乡冲突”、“义利冲突”、“情礼冲突”等依旧是20世纪中国市民文学基本的文化母题,只是它们是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背景上展现出来的,它们是在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文化冲突中展现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谈到“中国梦”的话题,阐述“中国梦”对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重要性。大学生承载着祖国的未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义务。怎样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把追求“我的梦”与“中国梦”统一、融入起来,认真思考提出“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深层解读“中国梦”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探索出融入的具体举措,为新时期大学生坚定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传递正能量。  相似文献   

20.
目前中国现代学史的研究有四大长线课题,即“重绘中国学地图”、“重写学史”、“中国学的古今演变”和“全球语境下的中国现代学”,从“空间”、“时间”、“纵向”、“横向”四个方面全方位地审视中国现代学史,力图建立研究新模式和求得科学的新结论。我们应该思考自己如何投入到这一中国现代学史的“现在进行时”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