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由于一切都受时间的制约,诗人把时间与美貌,青春和爱情一起讨论,力图表达通过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歌咏爱情三个超越时间之物来摧毁时间的毁灭力量,突出人生隶属于时间的被动地位,传达真善美亘古常青的乐观态度。本人拟从结婚生子,诗歌创作和永恒爱情三个角度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时间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吴竞 《科技信息》2011,(31):344-345
时间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重要主题。本文将全面解读时间主题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体现及特点,分析诗人抗衡时间残酷和无情的方法,实现心中的永恒,探究时间主题背后所体现的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宇宙观。  相似文献   

3.
论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的时间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和长诗是诗人面对世人的宏大叙事,是诗人关注社会历史的审美创造,那么,十四行诗是诗人的独自私语,是诗人生命意识的真实显现。在154首十四行诗中,诗人表达出了他对时间的独特体验与思考,既刻划了时间对爱和美的无情消蚀,也表现了诗人企图超越时间暴政的种种选择,并在对时间的哲思中铸就了他的诗学观点。  相似文献   

4.
文学中的爱情与理性晓杭莎士比亚可算是有史以来对爱情这个文学艺术的永恒主题表现得最深刻、也最生动的作家之一了。在《十四行诗》第一二九首中,莎士比亚写到:“……毫不讲理地追求,可是一到手,/又毫不讲理地厌恶,……/在追求时疯狂,占有时也疯狂,/不管已有、...  相似文献   

5.
在英国乃至世界十四行诗的创作中,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是一座高峰,有着崇高的地位。很多国内学者都尝试翻译过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本文以许渊冲先生诗歌翻译的"三美"原则为分析框架,从意美、音美和形美三个层面上比读和分析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脍炙人口的Sonnet 18的3篇译文,说明三篇译文虽各有轩轾,但未见完美。在诗歌翻译中应将"三美"有机结合,在最大程度上体现诗歌的整体美。  相似文献   

6.
暗喻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秋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2):166-168
暗喻是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中用得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这些比喻涉及到军事、航海、宗教、法律、自然界的各个方面,而且在表现这些诗的主题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本文将探讨这些比喻在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的运用和作用尤其是在表现主题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创作的传奇剧中,时间的叙述和时间所蕴含的意义是个值得关注的话题。时间的叙述在传奇剧里表现为时长变形和时序变位。其中,时长变形体现为省略、缩写和场景等三种状况,而时序变位也有顺时和错时两种形式。此外,传奇剧里时间所蕴含的意义非常深刻,既起到了“连接”情节的作用,也帮助作者实现了其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8.
王丹 《科技信息》2011,(22):I0164-I0164
在中国,莎士比亚十四行诗对翻译工作者一向是个挑战,难点不仅在于诗句真情实感的确切传递,而且还要顾及十四行诗特有的形式之美。当然国内迄今为止汉译本不曾少有,多达十一种译本,笔者饶有兴趣地拜读几位译坛大家梁实秋、屠岸、梁宗岱三个版本并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之间在形式和文化内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梁实秋与屠岸译莎翁十四行诗最明显的不同之处是诗译的形式。而梁实秋与梁宗岱译本相比,前者更多地吸纳西方文化因素而后者体现出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特色。  相似文献   

9.
爱情,作为文学中历久弥新的永恒话题,中西方诗人都曾热烈地咏叹。但由于社会背景、思维模式、文化传统、诗学理论以及恋爱观等方面的差异,中西方诗人对于爱情主题的表达却不一样。分析比较李清照词与白朗宁夫人十四行诗,或许可以窥斑见豹。  相似文献   

10.
周永涛 《科技信息》2009,(23):I0193-I0193,I0228
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翻译为例,讨论格律诗翻译的尾韵问题,分为三种方法,即异化的方法、归化的方法和自由译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产生的背景和存在的理由,但翻译英语格律诗,还是应该采用异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体学、语法学和翻译学知识,阐释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中的句法、词法和修辞强语势表达方式,并以梁宗岱、屠岸、杨熙龄和戴镏龄的译文为例,分析其强语势在译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爱情是古今中外文艺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主题,因为只有这个主题最能表现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正直、诚实、英勇、善良,同样地,也许也只有这个主题最能刻画人性中最丑陋的东西——虚伪、自私、背叛、狡诈。世界文学巨匠莎士比亚正是紧扣爱情这一人文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将人类的甜美幸福与悲欢离合充分融入自己的剧作中,给人以启迪,给人性以震撼。  相似文献   

13.
《喧哗与骚动》是福克纳的第一部成熟的作品,作者以其独特的创作题材和娴熟的叙述技巧确立了他在美国小说界中的地位。从顺序、时距、频率三部分对小说的叙事时间进行分析,从而更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4.
时间,一直以来都是福克纳作品中所体现的几个重要主题之一.而在<喧哗与骚动>中,福克纳借助于时间的建构,描述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  相似文献   

15.
电子商务安全要求及安全中的时间认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电子商务系统安全要求、安全中的时间认证、电子商务系统安全的三个基本要求,提出了一种加入时间量的安全认证体系,讨论了新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的悲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权欲、情欲和仇恨三种欲望过度膨胀所导致的毁灭,是他表现的主题之一。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主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性,把握莎士比亚悲剧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17.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古往今来永恒的爱情主题,认为二位大家的作品中都赞同爱情是可以超越伦理纲常的,爱情是人性最本质最美好的部分.同时从思想根源、文化影响、表现方法、创作理念和原则等方面论证了二者爱情戏剧创作的不同.由于受不同文化宗教的影响,莎士比亚笔下的爱情通常是激情热烈的,汤显祖的爱情则是绵长哀怨,具有鲜明的东方特色的.  相似文献   

19.
张红红  冯青 《科技信息》2006,(4):274-275
爱情诗在诗歌历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文艺复兴时期诗歌中的爱情诗更是表达了诗人们对爱情的态度。诗人们表达了对真爱的向往和追求,而这种爱情也往往在他们的诗歌中超越了时间和空间而存在。但是一部分诗人特别是约翰·邓恩一反以往十四行诗中所歌咏的高不可攀的圣洁美人形象,把他的爱人降格为实在的女人,表现了独特的爱情观。  相似文献   

20.
诗歌作为音韵与意义浑然天成的纯文学形式,其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曹明伦在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把握住了莎诗特有的神韵、音韵以及形韵,并巧妙地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音义特征在译诗中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