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已经确定,政府信息化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如何进行电子政务建设,一直是大家在思考和探索研究的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现状 电子政务建设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构建一个支撑政府运转的集网络、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于一体的可控、可管理的综合平台。在此发展变化的平台上,通过体制创新,制度创新,在加强政府决策能力和提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更好地实施对社会的监管和服务,建立依法行政、  相似文献   

2.
电子政务,由于其具有公开透明、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青睐和重视,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电子政务计划,把推行电子政务作为提升政府的竞争能力,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积极推进政府上网工程,抢占网上制高点。我国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决定,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十五”期间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政府先行,带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加快辽宁省电子政务建设,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高政府监管能力,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政府行政为民水平的现实需求,是全面贯彻  相似文献   

4.
电子政务建设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互联网政府网站建设是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我认为,建设政府网站,要掌握四条原则: 第一,要深刻理解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大意义。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是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对于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挑战,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监督,实施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在当前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社会,网络不仅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管理的重要资源.如何从以人为本的高度系统谋划社会治理,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水平,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社会管理新课题.2011年8月22日,由《信息化建设》杂志社主办,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和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协办的2011年《信息化建设》杂志编委会会议暨电子政务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论坛在呼和浩特召开.130多名来自中央国家机关、地方政府办公厅和地方信息化主管单位的负责同志,也是杂志社的新老编委们、共聚一堂,就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核心问题 —— 电子政务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展开了深入而富有成效的探讨;并为《信息化建设》杂志如何更好地打造成为推进我国电子政务的交流平台集思广益,献计献策.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等有关领导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推进政府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务已成为世界新一轮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重点。应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建设电子政务,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政府管理模式,已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一、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意义一是政府“入世”的需要。中国"入世",面临最大挑战的是政府。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定,成员国政府对经济、社会的管理必须体现透明原则,要求政务披露的信息是透明的、公开的,贸易的政策环境是宽松的和可以预见的。建设电子政务,通过政府公众…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建设》2005,(3):45-45
如何加快发展电子政务建设,利用电子政务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创新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完善政府监管机制是摆在吴兴区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项艰巨而光荣的使命。新区成立以来,吴兴区紧紧抓住当今信息化建设机遇,从实际出发,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探索信息化建设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家机关基层组织的县级政府,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为民众服务,为民众办事。随着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政府上网工程的逐步推进,加强县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显得越来越重要。县级政府如何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各地政府都在进行思考和探索。浙江  相似文献   

9.
通过从宏观对内和对外两个层次详细阐述广东电子政务的具体主要绩效,并从经济或者企业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层面等进行绩效评价。广东省电子政务通过以需求为导向,创新性的以网上办事大厅提供跨部门全流程主动政务服务,有效提升"政务信息化"的效率与效能,提高了广东省政务信息化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满意度,经济与社会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从上个世纪开始,面对信息技术和信息社会的挑战,西方各国均致力于发展政府信息化政策,借助信息科技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和治理质量,并通过构建电子化政府提高国家的竞争力。[1]本文在借鉴电子政务国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探析了电子政务与推进我国政府推进公共服务建设的新路。  相似文献   

11.
熊先兰 《科技信息》2006,(11):233-234
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降低行政成本,有利于提高行政透明度,方便公众监督,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有利于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信息产业发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在实践过程中的阻滞因素主要有政府组织结构"条块分割"的负面效用,公务员落后观念的反向牵引,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实践误区.消解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中阻滞因素的对策是牢固树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正确观念,建立健全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相关法律法规切实加大行政改革力度,创新政府管理.  相似文献   

12.
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政府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3.
滕碧红 《科技信息》2009,(17):84-85
电子政务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方面之一,是实现政府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大力推进政府行政部门的电子政务建设,已成为政府行政部门和学校转变管理职能、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政府管理体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构建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政府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推行电子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和办公自动化,则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当前电子政务下服务型政府建设仍存在着许多问题,要努力发挥电子政务优势,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管理的有机结合,被政府机构广泛的应用,也给政府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带来了便捷.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政务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部门协作得到加强,政府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得到简化,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能否把握住电子政务发展的脉搏,不仅关系到它在基层政务工作的应用和推广,而且关系到政府能否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实现成功转型,也是政府机关能否完成管理和服务两大职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正改变着人们的信息传递方式和社会管理组织方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和政府运作方式。上海正在加快信息化建设,而政府信息化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为加快黄浦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以信息化推动城区现代化,黄浦区确立了争创上海信息化先行区的目标和规划,并通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带动社会信息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联合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把电子政务建设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信息化工作的重点。这必将推动我国各级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18.
每个组织都有其独特的知识资源的集合,都有一些必须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的业务问题,作为公共政治组织的政府也不例外。行业知识资源是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行业信息化知识库的建设和应用更是信息技术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是信息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因素。作为信息化成功要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就充分说明了行业知识资源在各行业信息化建设中所占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对于政府来说,政务信息资源与计算机软硬件技术是决定电子政务建设成败的两大主要因素。而后者已经趋向成熟,这样一来,政务信息资源的质量与…  相似文献   

19.
县级政府直接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建好电子政务更具有现实意义,有利于缩小"数字鸿沟",提高全社会信息化水平。但是与上级政府相比,县级电子政务建设有其特殊性和艰巨性:一是更应突出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二是涉及的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相对落后,普及水平不高;三是财力有限等。江苏省江都市政府在推进电子政务工作中,结合县级政府财政有限的实际,从当地信息化现状出发,围绕服务社会的功能目标,系统地推进电子政务工作。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时期,经济转型、行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各领域日益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强有力支撑·近年来,在建设服务型政府过程中,电子政务建设已经成为提升各级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功能与效能的重要动力和引擎.实践充分证明,没有电子政务建设的深入推进,就没有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新进展和新跨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