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重庆地名看当地的森林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地名角度入手,介绍了地名与森林的关系,通过对重庆森林地名和动物地名空间分布的比较分析,从中挖掘出地名反映的当地森林的变迁情况,对其变迁的原因进行分析.同时从地名产生的机理出发,认为森林地名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界而产生的,是一种社会现象,带有很强的主观色彩,森林及动物地名比例大小与当地森林多少不一定成正比.  相似文献   

2.
以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慈江道和两江道共1 228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角度,对慈江道和两江道地名进行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将两道地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2个大类,以及山系、水系、方位、交通、意愿等14个亚类.两道总体地名类型分布为自然地名数量高于人文地名数量.两道在人文地名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均为意愿地名、军事地名和交通地名的数量为前3位.在自然地名中,慈江道的方位地名数量最高,两江道的山系地名数量最高.基于ArcGIS软件,对两道地名分别进行核密度、空间自相关、高程、坡度和坡向分析,得出两道地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性和空间正相关性,两道地名在高程、坡度和坡向上分布具有一致性特征.两道地名均集中于高程较低、坡度偏小、日照条件和强度良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3.
针对国内自然语言处理领域地名识别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基于本体的中文地名识别方法.该方法借助文本工程通用框架GATE,引入构建的地名本体,识别文本中中国县及县以上行政区划地名,使之与地球表面具体的地理位置相对应,进而赋予它们地理坐标和地理语义.重点讨论地名本体的构建、地理解析及地理编码过程中geo/non-geo,geo...  相似文献   

4.
三峡留下了丰富的三国时代的军事地名,三峡的军事地名主要是当时战争历史的真实记载,但也是人们尊蜀汉为正统人为选择的结果。这里地名主要是蜀汉刘关张、诸葛亮、赵云地名,另外北方曹操和南方吕蒙陆逊也留下了地名。其中蜀汉地名占了绝大多数,体现了人们对蜀汉三国人物所代表的精神的推崇。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指一些地物或地域的名称.在地名中蕴藏着社会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语言、地理环境的某些内在规律,是我们进行社会历史和语言文化研究的宝贵资料.本文对保靖县地名跟当地自然风貌、民族分布等因素的关系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经历了旧城改造、新兴城区、撤村建居、撤市改区等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均出现了各类地名管理问题,亟需规范.以杭州城市为例,以下方法不失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区地名管理方面可以着手进行的几个措施1、保护历史地名;2、控制商业地名;3、强化法律制约;4、协商解决问题;5、坚持实事求是;6、做好地名规划.  相似文献   

7.
西域自汉代以来拥有两千年的发展历史,文化底蕴之深厚,令人叹为观止,而西域的历史地名则更值得深入研究.该文论述了不同时期西域的范围和西域历史地名的形成与发展.笔者通过对西域历史地名的深入研究,仿佛目睹了一个个民族的兴衰、一个个朝代的更替,这些民族迁移的痕迹依然隐现在丝绸之路的历史长河中,对此,历史地名就是一个最好地证明.  相似文献   

8.
由新时期大城市地名的变化特点 ,提出城市地名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郑州市为研究案例 ,运用系统分析方法 ,探讨了以居住区名为中心点、街路名为线、区片名和地名组团为面的城市地名网络体系建设途径 .  相似文献   

9.
从政区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两种情况,一是同级地名重复,二是跨级地名重复。从语言文字角度来看,重复地名有三种不同的体现形式。重庆市政区名称的重名现象比较普遍,重复地名179个,占了政区地名总量的17%。重复地名应当认真研究,周全考虑,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10.
地名信息系统是数字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供地名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数据查询是地名信息系统的重要功能,结合南京市地名信息系统的试验性开发,以MapInfo为GIS开发平台,采用MapBasic作为开发工具,设计和实现了一种方便用户查询和分析的地名查询和交通查询方法.演示效果表明,该系统结构简单、查询快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随着翻译实践的发展,翻译已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会化现象-翻译化。而翻译化又具有内外结构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荣臻  焦亚南 《科技信息》2010,(29):I0111-I0111,I0119
世界各民族的民俗文化源源流长,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如何向世界展示翻译好本民族文化或者本民族的一些社会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及本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是翻译学的根本任务。详细了解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又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翻译给本民族的文化了解者,也是翻译工作者的最大的欣慰。本文从民俗文化、可译性及可译性限度、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及其调节机制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同时提出了如何正确处理民俗文化的可译性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与翻译的角度出发,引入了文化专有项的含义,结合实例探讨了文化专有项翻译时要考虑的五种文化语境——生态文化语境、物质文化语境、社会文化语境、宗教文化语境和语言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地理、历史、宗教等文化背景.要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必然要研究其谚语.英语谚语本身的特点以及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使谚语的翻译比较困难.为了忠实、通顺地再现英语原谚,可以灵活运用下列五种译法: 直译、意译、对等翻译、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直译加注释.论文讨论了这五种译法及其各自的优点.  相似文献   

15.
翻译不仅仅是跨语言的交际活动,更是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中西文化在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懂得如何避免文化冲突,消除文化障碍,关乎英汉互译的成败。本文就中西文化在价值观、思维模式和宗教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在世纪之交的今天,世界的发展已呈现出经济一体化和全球现代化的特征,在文化领域更是呈现出融汇通合的趋势,翻译界应摒育以译文读者为中心的归化式翻译策略,采用异化策略,以利于文化的双向交流。  相似文献   

17.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以河洛地区旅游文化的汉英翻译为例,分析了旅游翻译中的变译的使用.研究表明变译方法能更有效地传递信息,起到宣传介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旅游翻译是一种涉及文化、语言和思维的极为复杂的跨文化交际活动。翻译的内容不是语言符号本身,而是语言符号所承载的文化。而文化差异处理得好坏是旅游翻译准确与否的关键。本文从文化差异的视角,说明了文化差异和旅游翻译的关系,阐述了文化差异对旅游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孟凡娜  薛少一 《科技信息》2009,(25):181-182
歇后语属于汉语习语的一种,具有独特的结构和风格,深深植根于中国民族文化。歇后语的文化意蕴在其翻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紧密结合其文化意蕴,并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例子探讨了歇后语的常用的四种翻译方法:(1)直译法;(2)套译法(或叫同/近义习语套用法);(3)意译法(4)直译加注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英汉文化在翻译中不可或缺的作用,探索了文化差异在翻译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并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当翻译中涉及到文化差异时可使用的几种翻译方法,指出应在文化研究的特定语境下来考察翻译,即对文化以及语言的"外层"与"内层"结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