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甘肃省粮食生产与退耕还林 (草 )关系的基础上 ,提出正确处理粮食供需平衡与退耕还林 (草 )粮食之间矛盾应采取的措施是 :合理规划 ,保护好基本农田 ;加快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速度 ,提高耕地的粮食生产率 ;依靠市场调节 ,保持粮食供需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2.
区域耕地面积数量是维护区域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基于武隆县退耕后人口-耕地-粮食系统的变化,运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设计退耕与未退耕2种情景,对比分析武隆县实施退耕还林后,耕地压力指数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后,县域耕地压力指数主要受人均粮食需求量影响,耕地面积减少对耕地压力影响不大,调控县域耕地压力状态应基于人口、耕地和粮食系统耦合关系.对于新一轮退耕还林(草)工程设计规划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临沧市粮食生产近年来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退耕还林还草、城镇及道路建设等因素的影响,种植面积减幅较大。围绕实现全市“十一五”粮食播种面积26.7万hm^2,总产量75万t,年均递增1%的发展目标,本文简要回顾了“十五”粮食生产情况,分析了“十一五”粮食生产发展的有利因素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实现“十一五”粮食生产发展目标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4.
移民对四川凉山州退耕还林的保障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四川省凉山州的调查和分析认为:移民,尤其是通过教育移民是保障退耕还林成功的一项有效途径。退耕还林必须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主,改善生态环境,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并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退耕还林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但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和农民对未来预期收入的信心问题;关键是要把退耕还林从政府决策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妥善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使他们没有后顾之忧。凉山州地处川西高山的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既不适合粮食生产也不适合人类居住,在这样环境条件下退耕还林应该以恢复地带性植被为目标,因地制宜地建立生态防护林,转移农村人口,调整产业结构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断提高耕地质量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南缘,土地类型复杂,土壤类型众多,风蚀沙化、水土流失严重,加之十年九旱与十田九旱的客观条件限制,导致我市粮食生产必须坚持以旱作农业为主、以秋粮为主、以杂粮为主。杂粮区本来就不是粮食生产优势区,但如何保证当地农民习惯性基本食口粮食,进而达到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
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2007年安徽省统计资料,对全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的诸要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粮食播种面积(耕地面积、粮食播面比与复种指数三者的乘积)、单产、农田水利设施以及农民的粮食收入是影响安徽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相对活跃因素,粮食生产支持政策对全省粮食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城镇化、工业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相对较小,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耕地非农化、粮食总需求增长的压力,势必对粮食生产提出更高的要求.粮食生产时空变化是资源禀赋背景下,城镇化、工业化及政策因素引致农户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12年黑龙江垦区统计年鉴的粮食生产统计数据,选取9个对粮食生产影响比较密切的指标进行实证分析,运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粮食生产因素进行关联度大小计算,研究了影响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关键因素并进行了关联分析,为政府部门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从2003年下半年起,粮食价格一路上涨,其直接原因是粮食播种面积缩减、干旱、粮食的总产量下降等,导致粮食的总供给小于总需求;其深层次原因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的农民弃农从工从商,大量粮田退耕还林、还湖、还草,减少了粮食用地,农产品生产结构不符合需求结构,导致了粮价上涨;粮食流通体制不完善也是导致粮价不稳的深层次原因;耕地的快速减少是粮食安全和粮价稳定的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9.
随着退耕还林工程的逐年实施,可耕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好现有耕地显得尤为重要。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试点工程采用农业措施,可以稳定我县耕地面积,又可改变微地形,增加地面覆盖,改良土壤性质,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入渗,做到水土流而不失。从而达到拦泥蓄水,提高粮食作物产量,提高土地生产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0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各省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以DEA-Malmquist模型测算的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表征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呈现先上升再降低的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呈现升高趋势;粮食生产技术进步有利于降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粮食生产技术进步1个单位,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降低0.38 t/万元;粮食生产技术进步对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其削减作用在东、中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明显;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降低粮食生产碳排放强度的作用机制为提高化肥、农药施用效率。为此,要积极发挥粮食生产技术进步的碳减排功能,因地制宜推进粮食生产技术进步,重点推广减肥减药技术,不断提高化肥施用效率和农药施用效率。  相似文献   

11.
对2009—2011年我国30个省区粮食生产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13个粮食主产区中仅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在3年中始终处在前沿面上,且处于投入产出前沿省份的数量呈下降趋势.进一步地,对粮食生产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户收入和政府对农业的财政补贴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城镇化推进与自然灾害,仍然成为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效率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2.
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因素的灰色分析与粮食产量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应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分析了1994~2000年影响四川省粮食生产的因素,得到四川省粮食生产影响关联度,结果表明:对四川省粮食生产影响程度大小依次是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劳动力、农业用电、农机总动力、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农牧业税、耕地播种面积及受灾面积.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对四川省粮食生产的积极作用较大,重视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不利影响,对提高四川农业生产具有必要性.又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预测了四川省2005、2010、2015、2020、2025和2030年的粮食产量将有望分别达到3973×104、4264×104、4556×104、4848×104、5140×104和5432×104t.  相似文献   

13.
通径分析在我国粮食生产相关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介绍通径分析原理的基础上,采用该原理对1978~2000年中国粮食生产的7个影响因子进行了实证研究,力图剖析各因子对粮食生产的相关影响及其因子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结果显示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总动力和有效灌溉面积是决定我国粮食生产的主导因子,农村用电量对粮食生产直接作用不大,但通过化肥投入和农业机械化对粮食生产的间接作用很大。  相似文献   

14.
徐丽哲 《科技潮》2009,(8):43-43
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以粮食换生态”的重大决策。延庆县自2000年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到2004年共完成退耕还林工程84万亩。工程实施范围涵盖了全县15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6万农户。目前退耕地保存面积达到7.8万亩,保存率为93%。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水旱灾害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旱灾害是影响山西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根据1990~1999年的灾情统计和数据分析,系统地研究了山西省水旱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旱灾的影响大过水灾。  相似文献   

16.
旱涝灾害对华南地区粮食生产影响的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华南地区19#抖~1995年的粮食气象单产和降水量资料,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评价了华南地区旱涝灾害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计算了减产率。结果表明,夏涝和春涝对华南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最大,所造成的减产率均占粮食气象产量的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不同类型区退耕还林还草条件下的粮食供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生态问题特别突出,目前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治理生态问题的根本途径。但我们绝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相反,在贫困落后地区应更加重视对基本农田的建设,力争粮食自给。  相似文献   

18.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2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剩余法对河南省粮食生产波动进行分析,根据其波动情况将1990—2012年河南省粮食生产划分为两个阶段.然后采用改进的广义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两个阶段中10个影响因素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河南省的粮食生产总体呈增长趋势,但波动频繁,且具有阶段性变化特征;粮食单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是河南省粮食生产的主控因素;农药和化肥对粮食增产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应注意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化肥和生物农药;耕地保护应严格执行,确保粮食播种面积.  相似文献   

20.
退耕规模与区域粮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热点之一。为了描述退耕规模与区域粮食安全问题协调之间的关系,文章采用耕地压力指数模型,并修订其相关参数,系统地探讨了退耕规模影响区域粮食安全的问题。结果显示:近15年来研究区域人口数量总体呈稳中上升趋势;耕地数量具有先下降再上升的特点,但人均耕地面积数量略有下降;粮食总产量基本稳定,但易受到耕地面积数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对比未退耕假设,退耕还林工程较明显地影响了研究区耕地压力指数变化。因此,在深入推动退耕还林(草)工程过程中,应从区域的耕地压力指数距阈值大小来进行调控,这对于平衡退耕还林(草)工程规模与耕地压力关系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