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4 毫秒
1.
子长采油厂长2油层递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子长采油厂长2开采层位的产量递减规律研究为目标,利用阿普斯(J.J.Arps)递减模型,结合产量变化规律计算得出子长采油厂长2油层1985年、1986年、1998年、1999年投产井产量递减遵循指数递减规律,同时数值模拟了长2油层自然能量开发以及注水开发的递减规律。产量递减规律的研究,为该油藏制定开发方案、油藏配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下寺湾油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在深湖相泥岩中发育巨厚的含油浊积砂体,拓宽了油气勘探领域。长7油层组主要发育浊积扇沉积中扇亚相、外扇亚相,中扇亚相可以识别出辫状水道、水道间漫溢、无水道席状砂等微相,其中辫状水道是主要的储集砂体;长7浊积扇为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沉积物继续滑落至深湖区形成的湖底扇沉积,受控于湖盆底形及其前缘分流河道,呈宽缓带状东北-西南向展布。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长7油层浊积沉积体系特征,垂向演化规律和有利储积砂体的分布规律研究,对指导和加快长7油层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油气的需求不断增加,促使对油气的勘探开发从优质的油气扩展到品质较差、开采难度较大和开采成本较高的油气,石油工业从以常规油气为主,逐渐增加非常规油气,在不远的将来可能实现常规油气和非常规油气并举的局面。油页岩属于一种非常规油气,是富含有机物干酪根的致密细粒沉积岩,灰分含量33%.油页岩通过处理后得到页岩油,页岩油类似天然轻质石油,加氢裂解精制后,可获得汽油、煤油、柴油、石蜡等多种化工产品。为了寻找油气资源接替,本次工作是在分析鄂尔多斯盆地油页岩相关地质与钻井资料的基础之上,应用可控源音频电磁测深法勘探渭北铜川地区油页岩分布特征,为油页岩资源勘探提供依据。鄂尔多斯盆地陕北及渭北地区的油页岩分布层位主要为中生界,包括侏罗系延安组、安定组,三叠统延长组(长1,长7,长9)等。其中,三叠系延长组第二段上部(长7)油页岩分布面积广,厚度较大,含油率较高,可形成大型—特大型油页岩矿床,长7油页岩为本次工作的目的层位。  相似文献   

4.
红井子—罗庞塬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长9油层组勘探开发的重要地区。通过对红井子—罗庞塬地区油藏分布特征、流体性质和油藏类型的分析,发现研究区具有长91油层出油点,含油面积远比长92油层富集,且在垂向上呈现出一定的串珠状叠置现象,侧向连通性较差,平面上各油藏主要呈现出孤立分散、小规模的分布形态,非均质性强,隐蔽性强,单井产量小,油气富集丰度不高的特点。油藏类型主要有构造型、岩性-构造复合型、构造-岩性复合型和岩性型4种。通过对油源贡献及油气充注特征的研究,发现油源发育区、储层发育区、输导叠置区、动力发育区、长8充注剩余区、构造汇聚区的叠合部位是红井子—罗庞塬地区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区带。研究区油气成藏的主要模式为:长7段强超压优质烃源岩提供的轻质原油,在较大的源储压差动力条件下,在构造裂缝和叠置砂体的高效输导下,在储层未致密化之前,垂向串珠状近源运聚成藏。结合长8油层组的勘探成果得知,源于长7段的原油会先就近倒灌于长8油层组内(此时源储压差更大),之后较少剩余的原油再倒灌给长9油层组,且分布局限而隐蔽。研究后认为,油源、通道、压差是控制红井子—罗庞塬地区长9油层组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红井子地区长91油层组为勘探开发的主要有利区。  相似文献   

5.
针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低等问题,利用测井、录井、地质资料等资料,对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富集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广泛分布的成熟-高成熟(生油高峰)阶段优质烃源岩控制着油气的分布,相对较高的过剩压力为油气运移提供了动力,优势相下被致密砂、泥岩体遮挡的相对高孔、高渗砂体控制着油气聚集的部位。细分了三种成藏模式类型:油气直接聚集成藏,残余油聚集成藏和混合聚集成藏。提出了长7致密油富集有利区的预测标准,确定了10个有利区,估算含油面积325.1 km~2,估算地质储量9 111.7×10~4t,为吴定地区长7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对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的勘探开发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李婧 《太原科技》2012,(10):84-86
油气钻探过程中一般是采用地球物理测井和RFT测试(地层重复测试)以及录井资料来确定出层中的流体类型(油/气/水)和选择石油气层位。阐述了油气藏地球化学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应用,根据烃类分布特征对沥青体积分数检测油气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运用沉积学理论,通过镜下观察和岩矿分析,研究镇原-泾川地区长9油层组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类型并建立成岩演化序列。研究表明长9油层组主要发育细、中粒的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分成熟度较低,但结构成熟度较高;填隙物以胶结物为主,主要为碳酸盐胶结物,其次为硅质胶结物,杂基含量较少,主要为黏土杂基和灰泥杂基。通过显微镜鉴定开展储层成岩作用研究,主要的成岩作用包括压实作用、胶结和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溶蚀作用、交代和重结晶作用。分析了成岩作用对储层的改造作用,进一步总结并建立了研究区的4种成岩作用演化序列,为研究区该油层组下一步的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岩石地层学及含油气层系的划分,为准确、高效地开发长12油层段提供理论依据和简便易行的工作方法.从延长组的命名及其沿革入手,分析其岩石地层和含油气层系划分的现状,严格按照行业规范,将鄂尔多斯盆地内中一晚三叠世形成的一套河 湖相沉积物划分为:延长群含油气层系,其2级单位是10个油层组(长1—长10),其中的长2油层组可分作3个油层段(长12—长32).长12油层段又可进一步地细分、厘定为3个复层和若干个单层.开发实践证明,长12油层段开发层系的科学划分和精确厘定是该区油田开发最基础、最关键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该区长4+5、长6油层组岩心、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的研究分析,明确该区长4+5、长6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性、电性间的关系,建立其测井解释储层参数模型。为提高油、气、水层测井解释的符合率奠定基础,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开发评价和增储增产,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伊陕斜坡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主体部分,油气资源丰富,其中的主要生油层为中生界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油层组.区域上,长7油层组的界定长期以张家滩页岩(K1)作为重要标志.而在靖边油区的某些地区,由于区域性标志的缺失,长7油层组的界定成为难点.以靖边油区测井曲线为基础,根据基准面旋回与测井相特征来界定长7油层组,即长7油层组发育于中期旋回的基准面较高处,为滨浅湖-三角洲环境.该方法划分的长7油层组,便于研究区域内等时沉积地层的发育,能够更好地与区域地质相联系,尤其与盆地沉积环境演化特征相匹配.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长6油层是盆地的主力油层.以盆地东部的甘谷驿油田为例,分析了该油层的沉积微相特征、产量分布特征及其相互关系,认为储层的沉积微相控制油井的产量;研究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渗透性好,油井产量高;高产油井在平面上呈条带状分布,与储层的沉积微相展布、渗透率平面展布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录井岩性等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按照适合陆相盆地层序特征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不同相带、不同旋回中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延长组层序界面的类型和识别特征;并对延长组基准面旋回特征进行讨论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长4+5时期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认为延长组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LSC1对应长10和长9油组;LSC2对应长8和长7油组;LSC3对应长6和长4+5油组;LSC4对应长3、长2和长1油组。LSC3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且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上,是志丹地区主要的产油层段。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原油样品的族组成、饱和烃色谱、质谱分析,详细描述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富县地区延长组主要含油层长6段和长2段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油—油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富县地区延长组长6段和长2段含油层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基本相近,原油为成熟石蜡型原油,有机母质来源于细菌和藻类,形成还原陆相淡水湖泊环境,应来源于本区延长组长7段烃源岩。  相似文献   

14.
基于原油色谱指纹技术的原理,对鄂尔多斯盆地五里湾一区中生界长6层原油色谱指纹进行分析与对比,首次将原油色谱指纹技术应用于长庆油田五里湾一区分层产能监测。利用单层原油色谱指纹差异,结合室内不同比例的原油配方,建立了研究区二元原油配产模型,求得混层开发井中长61、长62层的产能贡献。研究结果表明,原油实际配方与色谱指纹计算的最大误差为4.66%,配产模型较为可靠,可以为油田进一步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6油层组地质条件及储层物性,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长庆2号表面活性剂对驱油效果的影响,使用不同渗透率的天然岩心进行水驱后表面活性剂驱油实验,分析了驱替过程中的压力、采收率及含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水驱后采用表面活性剂驱可以有效地提高原油采收率,平均提高采收率8个百分点左右。  相似文献   

16.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页岩气井进行井口生产气取样、岩心解析气取样,进行天然气组分分析和碳氢同位素测试。明确了延长组长7段、长9段天然气组分特征,碳氢同位素特征,结合天然气分析相关图版探讨了天然气的成因类型及来源。结果表明,研究区天然气为有机成因气,干燥系数小,含有一定量的重烃成分,属于典型的湿气,排除了生物气及高温裂解气的可能。乙烷碳同位素特征及天然气类型图版分析表明该区页岩气为典型的油型气。长7段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序列整体为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为正常序列,少量样品显示同位素反转,长9段长7段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序列为δ13 C1﹤δ13 C2﹤δ13 C3﹤δ13 C4。认为长7段页岩气来自本层段张家滩页岩,但局部地区存在运移通道,发生了天然气混合,长9段页岩气来自于长9段李家畔页岩。  相似文献   

17.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分布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使沉积微相分析的精度与可靠性较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有明显的提高。方法 运用MATLAB语言编制了软件包,定量研究了长62分流河道微相向长61曲流河道微相演化的过程。结果 对长6沉积微相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决口扇微相和分流间湾微相。结论 川口油田北区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的形成,代表了一种由三角洲前缘向三角洲平原然后再向曲流河过渡的沉积演化类型。  相似文献   

18.
基于动静态响应特征的水平井剖面流体识别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孔渗油气层的复杂油气藏越来越多,而这些区块又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潜力,是油田上产的主力区。这些区块不仅油藏复杂,而且水平井技术应用广泛,对于水平井而言,其钻井方式相当特殊,且受到其他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使得测井响应特征更加复杂,致使油水层识别更难,同时给油藏评价带来很大困难。然而油水层识别出后,不仅可以为后期投产的油井有效厚度的划分和一些缓钻井是否实施提供一定的依据,而且为油田新区射孔方案及井别方案编制提供了较为准确的基础数据。因此,以泾河油田17井区长8油藏为例,针对该研究区的典型水平井提取多个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参数,利用图版法建立交会图,先划分出水平井剖面流体类型的电性参数识别标准,在上述研究基础之上再根据P1/2正态概率法进一步划分水平井油水层识别标准,编制计算机代码,执行宏命令对研究区典型水平井进行油水层识别,并结合生产动态数据进行验证;其吻合度较高,说明该套综合性流体类型识别方法在水平井中行之有效,在地质条件相当的区块此方法可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合理地开发魏家楼油区横探18-横探6井区长6油藏,本区计划实施超前注水试验。针对该试验开展了精细地层划分等工作,以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为指导,建立骨干剖面,通过剖面闭合对比,将长61段共划分为3个砂层组,即长61-1、长61-2和长61-3,砂层组再细分10个小层。最终达到提高油层注采对应率,最大限度提高了水驱动用程度。  相似文献   

20.
安塞油田长 6油层的地质特征及油井生产状况显示 ,该油层存在着含水率上升快、区块内产量和压力分布严重不均等问题 ,这直接影响了油田的开发效益和最终采收率 ,对油田稳产造成严重威胁。针对长 6油层的特点 ,采用了蜡球暂堵端部脱砂的压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在原裂缝内形成新的裂缝和沟通部分天然微裂缝来增加泄油面积 ,提高裂缝导流能力。现场试验表明 ,蜡球暂堵端部脱砂重复压裂技术能够解决长 6油层侧向井重复压裂改造的难题 ,使油井产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并取得了明显的压裂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