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5CMnSi钢与YG13C硬质合金不同组合钎接接头的强度分析,找出了影响钎焊强度的原因,提高钎焊强度的途径,确定了在一定工艺条件下获得最佳钎焊接头的钎焊温度,钎剂成分和焊后冷却方式等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2.
陶瓷DIP外壳需要使用AgCu28钎料将4J42合金引线框架与陶瓷基板的焊区钎焊在一起,焊后易出现钎料在引线框架上流淌的问题,影响产品的质量.这些问题与钎焊工艺条件不当有关.本文在现场和实验室条件下系统研究了钎焊最高温度、保温时间和钎料用量等对陶瓷外壳钎料流淌的影响,发现钎料的流淌主要与在熔点以上温度停留的时间有关,并提出在下面三种工艺条件下可以获得较好的钎焊质量:先在700℃保温5min,然后在800℃保温4 min,冷却;直接推到900℃高温区保温10 min,再推到冷却区;以4 rmin一舟,连续推舟通过810℃高温区或调整带式炉带速使外壳在熔点以上温度停留时间不超过5min.  相似文献   

3.
对AgCdO触头与Cu触桥的感应钎焊工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了钎焊温度、保温时间、钎焊间隙对钎着率、组织形态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确定了钎着率和组织形态均为良好的最佳工艺规范.通过分析表明:钎料中锌元素烧损是钎缝生成共晶体组织的本质所在;触头的钎焊强度不仅与钎着率有关,而且还受钎缝组织形态的影响,即当钎着率在75%以上时,触头钎焊强度随钎缝中共晶体组织的增加而降低.因而应从钎着率和组织形态两方面综合考核触头的钎焊质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35CrMnsi钢与YG11C硬质合金高频钎焊与盐浴钎焊工艺.根据钎缝剪切强度和35CrMnSi钢性能等方面探讨了盐浴钎焊、热处理一体化工艺代替高频钎焊焊后重新加热热处理工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YG8C硬质合金钎头的焊接工艺及质量改进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钎头钎焊质量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其高频感应钎焊工艺参数,包括钎缝间隙、加热速度、冷却速度、感应圈设计、焊件表面状况和钎料加入方式等进行了探讨和优选,同时提出了降低钎头焊接残余应力的措施。对比试验证明,钎头钢体以40MnMoV替代40Cr,钎料以801号替代105号,钎头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6.
BNi-2真空钎焊不锈钢钎缝的相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差热分析、电子探针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用BNi 2钎料真空钎焊不锈钢 (1Cr1 8Ni9Ti)钎缝的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以Fick第二扩散定律为基础 ,对钎焊过程中硼元素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 ,硼是影响钎缝组织和重熔温度的主要元素 ,延长钎焊时间或进行焊后扩散处理可以大大改善钎缝的综合性能。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在规定钎焊工艺条件下钎缝中不出现低熔化合物相的临界钎焊间隙与焊接时间的关系式 ,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计算精度优于 6%。  相似文献   

7.
用差热分析,电子探针和金相分析等方法对用BNi-2钎料真空钎焊不锈钢(1Cr18Ni9Ti)钎缝的相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并以Fick第二扩张定律为基础,对钎焊过程中硼元素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硼是影响钎缝组织和重熔湿度的主要元素,延长钎焊时间或进行焊后扩散处理可以大大改善钎缝的综合性能,通过理论计算出在规定钎焊工艺条件下钎缝中不出现低熔化合物相的临界钎焊间隙与焊接时间的关系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计算精度优于6%。  相似文献   

8.
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的铜—锰—锌—硅系钎料。这种钎料适合于钢件和硬质合金等材料的钎焊,文中阐述了钎料合金体系选择及各组元配比拟定的理论依据,通过钎料性能和接头性能的实际试验进一步调整和确定钎料合金各成分的含量。这种钎料与黄铜料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优点,以此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远高于黄铜钎料钎焊接头的强度,具有特高的抗冲击性能,而合金的轧制性能亦良好;由于这种钎料熔点较低(825.5℃),所以能降低钎焊温度,减少钎焊能耗,节省钎焊时间,新钎料有效地降低钎焊应力,促使焊件变形小;而且,钎焊金属具有较细的晶粒,因此,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钎焊温度降低及钎料的含锌量较低,促使钎焊时环境污染大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钎焊-热轧法制备高速公路不锈钢复合护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速公路热镀锌护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采用不锈钢/碳钢复合板作为新型高速公路护栏材料.研究了钎焊-热轧法制备不锈钢复合护栏的工艺,技术路线为通过炉中钎焊实现不锈钢/碳钢的初结合,对钎焊复合板进行热轧进一步提高结合强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自制的Ag质量分数为15%的钎料可以实现不锈钢/碳钢有效的钎焊结合,钎焊温度720~730℃,钎焊时间3~4 min是较理想的工艺条件.对钎焊复合板热轧可以显著提高不锈钢/钎料界面的结合强度,压下率低于30%时,轧后钎料层未出现断裂、分层.热轧后,不锈钢复合护栏剪切强度可达338.4 MPa.  相似文献   

10.
三种Ni基非晶态钎料在大气中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剪切强度大于10.50kg/mm~2。适当延长钎焊时间,能提高焊逢的剪切强度。  相似文献   

11.
Al-6.5Si-42Zn and Al-6.5Si-42Zn-0.09Sr filler metals were used for brazing 6061 aluminum alloy. Air cooling and water cooling were applied after brazing. Si phase morphologies in the brazing alloy and the brazed joints were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zinc in the Al-Si filler metals could reduce the formation of eutectic Al-Si phase and lower the brazing temperature at about 520℃. Adding 0.09wt% Sr element into the Al-6.5Si-42Zn alloy caused α-Al phase refinement and transformed acicular Si phase into the finely fiber-like. After water cooling, Zn element dissolved into the Al-Si eutectic area, and η-Zn phase disappeared in the brazed joints. Tensile strength testing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r-modified filler metal coul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the brazed joints by 13% than Al-12Si, while water-cooling further improved the strength at 144 MPa.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错流不锈钢板翅结构钎焊残余应力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对模拟整个钎焊过程的方法和只模拟冷却过程的简化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由于镍基钎料BNi-2和304不锈钢母材热膨胀系数的差异,在钎焊接头处产生了较大的残余应力.2种分析方法所得的残余应力结果相差不大,残余应力主要在冷却过程中产生.因此,对板翅结构真空钎焊残余应力进行数值模拟,可采用只模拟冷却过程的方法,节约分析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不同钎焊降温速率对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板翅结构的三维热应力分析模型,采用热-结构耦合的方法,模拟分析了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弹性热应变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余应力随着钎焊降温速率的减小而减小;不同钎焊降温速率下,板翅结构内部的钎焊残...  相似文献   

14.
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冷却系统主要包括电池、电池冷却器和水冷板等重要部件,是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新能源汽车水冷板部件在承重和耐腐蚀的环境和条件下使用,因此,需要开发高强和高耐腐蚀的钎焊复合材料来满足不同水冷板的设计和应用要求。从合金设计和材料开发角度说明几种新的可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水冷板应用需求的钎焊复合材料开发成果。  相似文献   

15.
钎焊金刚石磨粒焊接强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频感应钎焊技术制备单层金刚石静强度实验样块和磨削砂轮,比较了单颗金刚石磨粒在磨削过程中所承受的平均法向和切向载荷分别与其钎焊后的静压强度和静剪切强度大小,结合对磨削过程中磨粒的磨损形态的观察,揭示钎焊金刚石砂轮在磨削过程中金刚石磨粒的磨损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一般磨削过程中金刚石磨粒所承受的载荷远小于其静强度;钎焊后磨粒的静强度主要受钎焊时的真空度和钎焊加热时间的影响,真空度越高,静强度越大,钎焊时间越长,静压强度损失越大,而静剪切强度却存在一个最佳的钎焊时间;利用高频感应加热方式制备金刚石工具的磨粒焊接强度,完全能满足一般磨削加工要求,在磨削过程中磨粒以微破碎为主,很少有脱落和整颗折断现象.  相似文献   

16.
钎焊间隙对镍基非晶态及晶态钎料接头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系统研究了Ni82.5Cr7Si4.5B3Fe3成分的非晶态及晶态钎料不同的钎焊范下真空钎焊1Cr18Ni9Ti不锈钢时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变化的特征及与钎缝组织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接头强度随钎焊间隙的变化存在平台值现象,平台对应的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分别称为最小可用钎焊间隙(Wmin)和最大可用钎焊间隙(Wmax);从保证得较高接头强度考虑,钎焊间隙选择不应大于Wmax;在两个特征钎焊间隙内,钎焊间  相似文献   

17.
运用感应加热工艺,开发了低成本且工艺简单的无镀镍铜铝复合材料的低温分层钎焊法。试验了4种铝用钎料及其钎焊工艺代替电镀镍作为铝表面镀层,解决了铜板与铝板之间的焊接问题。观察了焊接区域的界面形貌、断后形貌,测量了焊接件的剪切强度。结果表明,高低温钎料分层钎焊工艺可以实现铜铝板的有效连接,所获得的铜铝焊接件剪切强度最高可达26 MPa,焊接区域无明显的焊接缺陷;刮擦钎焊既可以搭配高温钎料,也可以搭配低温钎料使用,并且焊接件的剪切强度能达到行业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盾构切刀容易出现焊接裂纹以及残余应力过大导致刀具切削时合金容易剥落的难题,建立了切刀钎焊热力耦合过程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模拟计算和X射线衍射仪对残余应力进行试验验证,研究不同焊接结构切刀的钎焊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研究结果表明,切刀刀头钎焊后冷却过程中温度场呈现梯度分布.当钎料厚度为0.25mm时,刀头应力危险区残余应力最小,160mm刃宽切刀的合金块数设计为3块可降低焊接残余应力、提高焊接强度.残余应力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趋势基本吻合,钢基体表面为压应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