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假如机器人可以是狡猾的、自以为是的、善于表达的,那么为何不能有知觉?在2018年上映的电影《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中,我们初次认识了机器人L3,她是蓝道·卡利森的机器人副驾驶,当时在酒吧里痛斥一场机器人对抗机器人的残忍笼中斗:"你们怎么能宽恕这种野蛮暴行?!机器人也有权利!我们有知觉!"我第一次观看《游侠索罗》电影时,我对机器人L3的反应五味杂陈。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器人将很快拥有决定人类生死的力量。它们准备好了吗?我们也准备好了吗?在流行文化中,机器人不是维多利亚时代完美忠实的管家,就是精神变态的狡诈杀手。如《星球大战》里的C3PO、《机器姬》中的艾娃,《惑星历险》中的罗比以及《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电影中描述的机器人形象反映了我们对机器人的希冀和恐惧,这种恐惧已开始渗入现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典电影3D化重映的风潮愈演愈烈,卢卡斯影业公司与二十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计划从2012年开始,以一年一部的速度依次将被全球影迷视为经典之作的科幻电影《星球大战》系列转制为3D电影。这次星战系列的上映次序是按照故事发生的时间——先前传,后老三部曲来放映,这也意味着我们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正>好莱坞灾难片《2012》上映后,频发的地震和冰岛火山适时地出来凑热闹,于是引发了新一轮有关"世界末日"的热议。古代玛雅人真的预言过所谓"世界末日"吗?世界真的会在2012年12月21  相似文献   

5.
正2018年7月14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小悟空》上座率颇高,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那部被誉为开启国产动画电影新纪元的影片——《大圣归来》。其精彩绚烂的画面场景、接轨国际的创作水准让它斩获9亿多票房,成了当年动画电影的"黑马"。作为该片的联合制片公司之一,北京大千阳光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大千阳光")也凭此片蜚声业内。中国动画有过《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等的辉煌,也曾陷入低谷,而今又曙光初现。大千  相似文献   

6.
20年前,一部名为为《《《未未来来水水世世界界》》的科幻电影在美国上映。这部影片对全球变暖和两极冰川融化后果的刻画,使它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广泛关注,而且时至今日仍然被认为是反映文明衰退的科幻作品中的经典。想象一下,当海平面上升到淹没了所有的陆地,人类文明该如何发展?文明崩溃的“水世界”以当年的电影特技特效水平来衡量,《未来水世界》在这方面无疑处于前列;20年过去,这些当年的  相似文献   

7.
<正>当中国内地2009年贺岁档还酣战淋漓时,一部足以颠覆所有观影概念的电影《阿凡达》于2009年12月16日在香港悄然上映。从此,"目瞪口呆"、"振聋发聩"、"势不可挡"、"震撼超凡"……观影者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言不绝于耳。有媒体曾豪言":你会有史以来第一次体会到全方位浸入式的立体影视效果,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你会感觉出虚拟技术空前的强大进步,被以假乱真的3D画面骗住"。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年初,大型古装历史剧《武媚娘传奇》正值热映之际突然因"技术"原因遭停播。让人吃惊的是,复播后,本来丰乳肥臀的妃子、宫女们脖子以下的胸前暴露镜头全都被剪了,《武媚娘传奇》惨变《武大头传奇》。可是,为什么要把这些镜头全剪了呢?我们得到的解释是:该剧女演员着装暴露尺度过大,尤其会对青少年造成负面影响。其实,影视作品里因情节需要偶尔出现"性感"画面在所难免,作为尚处在青春发育期的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2001:太空漫游》(2001:Space Odyssey,1968)上映50周年。这部影片给我们的最大教益之一,就是让我们认识到:"影评"这种东西,至少到现在为止,还完全没有客观标准。《2001:太空漫游》如今已被尊奉为"无上经典",被公认为科幻影片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影片所展示的想象力被认为极度超前,直到今天仍然毫不过时;然而影片上映之初,却是恶评如潮。《纽约客》上的影评竟认为它"极度缺乏想象力",《自然》杂志(Nature)上发表的影评在今天看来也只能沦为笑柄——影评认为故事"进入人类阶段就走向了失败",情节"含糊其辞、轻描淡写",甚至嘲讽它"好在两小时  相似文献   

10.
<正>2019年年初,美国官方发布了题为《太空安全面临的挑战》的报告,大肆渲染中、俄在太空安全方面的威胁,提出美国要致力于提升太空战攻防能力。太空战一般被认为是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真空区域,使用天基武器系统夺取太空制霸权的一种军事行动。那么,太空战是怎样的一种形态?在科幻影片《星球大战》中,交战双方分别操控航天器在太空缠斗,这是"天-天"武器系统之间的对弈。而在科幻小说《三体》中,"水滴"打击地球的"引力波发射器",这  相似文献   

11.
在科幻影片《星球大战》系列中,有一个法力高深的外星人尤达大师令观众印象深刻。最近,科学家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纳卡莱山丛林里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管鼻蝙蝠,其面部特征非常像尤达大师。纳卡莱山的科学考察活动是"保护国际"组织的快速评估小组发起的,负责这次考察的是女生物学家李安娜·阿伦索。她十分喜欢系列科幻影片《星球大战》,她对其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12.
正"感受那股振动的力量。"在睡眠时环绕我们脑部的"莱娅公主波"或许正帮助我们记忆白天发生的事件。美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了几种模式的脑电波活动。当人们睡眠时,脑电波会呈环形状运动扫过大脑。科学家用电影《星球大战》中演员凯丽·费雪的发型来戏称它们。这种脑电波动从负责提取记忆的海马体开始,  相似文献   

13.
方方 《科学之友》2016,(4):64-67
正2015年,刘慈欣凭借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高奖项——雨果奖,在中国掀起了一股"三体热"。据了解,以《三体》为剧本制作的科幻电影正在紧张的后期制作中,相信不日即可看到它的上映。近期刚结束的全国两会上,大会发言人在回答朝核问题时,引用《三体》中的情节阐述国际安全形势,科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最新的《侏罗纪公园》电影系列走上荧屏,喜爱恐龙的读者大概会冒出这样一个想法:我们能否让那些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庞然大物——恐龙死而复生呢?1.如何复活灭绝动物?几十年来,受到热捧的恐龙一直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并激发了关于恐龙的许多想象,最异想天开、最具挑战力的想法就是让恐龙复活。《侏罗纪公园》的创作者迈克尔·克赖顿提议,我们可以从琥珀里保存完好的吸血昆虫体内获得恐龙  相似文献   

15.
凌夫 《科学之友》2002,(12):18-19
1867年,著名的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在小说《从地球到月球》中曾经预言了100多年后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凡尔纳说在1969年,宇宙飞船将会把人类送上我们的卫星月球上去。凡尔纳关于登月计划的工程设计和物理原理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些知识帮助人们制定出了登月计划的具体步骤,而不仅仅只是想像总而言之,科学幻想可以为未来提供一个可能实现的视野——今天的科学幻想也许就会成为明日的科学。《星球大战》便为这种尝试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6.
三毛 《科学24小时》2010,(10):35-35
随着科幻电影的大热,越来越多的科幻电影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今天给大家介绍一部经典的科幻电影《机器管家》。它是哥伦比亚公司联合美国试金石公司于1999年出品,并在当年12月13号上映的。  相似文献   

17.
许谷渊 《世界科学》2006,(11):43-46
尽管围绕隐形的话题充满了争论,但随着科技进步,人们希望披上"隐形斗篷"的梦想却越来越强烈了。理论学者已经在深入思考关于光和物质如何相互作用的问题。有科学家预言:像科幻电影《哈里波特》中的隐形斗篷很快将成为现实。但也有科学家反对: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些像“星球大战”一类的电影仅是作者的想象,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个隐形罩确实存在,哪怕像老鼠那样大小的隐形罩也没有出现过。隐形狂热者们也许会举出实例,在历史上,据说美国海军的在1943年进行了“著名”的费城实验,实验成功地利用人工强磁场将一艘驱逐舰及全体船员消失,然后又在另…  相似文献   

18.
在科技馆观看IMAX立体巨幕电影或IMAX球幕电影的人,都会被其巨大的画面、清晰的影像和身临其境的临场感所征服。例如,曾经在上海科技馆上映的IMAX3D立体电影《月球漫步》和《国际空间站》.是IMAX公司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合作,将IMAX立体摄影机带上太空,实地拍摄的立体巨幕电影。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夏天,"变形金刚"系列真人电影的第四部《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在各大影院上映。作为"变形金刚"系列电影"新三部曲"的开篇,这一部引入了大量前所未有的新元素,比如新的人类关系、新的"金刚"造型、新的技能装备,等等。看着各位威猛的"金刚"在大银幕上变身,不少人头脑中都会浮现一个问题:变形金刚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20.
知力之友     
致读者诸位读者朋友: 首先向大家恭贺新禧,并预祝春节快乐! 随着1996年帷幕的拉开,《知识就是力量》迎来了她的40岁生日。回首往事,我们编辑部全体成员无不深深感到《知识就是力量》能发展到今天,是与诸位朋友的关怀和支持分不开的,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为了报答诸位朋友的厚爱,也为了加强我们之间的联系,我们于1996年新设了《“知力”之友》这一栏目。希望大家能来信谈谈您的爱好、生活中的趣事、家乡风情等,以便通过这一栏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