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忠宝 《科技资讯》2014,(27):96-96
农村环境质量与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已成为农村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以解决区域性突出环境问题为目的,对多个村庄实施同步、集中整治使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的治理方式。该文阐述了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特点出发,以和龙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点成功开展整治工作为例,进行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探索,提出了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利用系统学原理,诠释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内核"式系统结构及其组成要素。鉴于乡村地域功能和人居环境学理论,以地域特征显著的北京市平谷区为例,明确了地域功能分区与功能定位,剖析典型村庄影响人居环境质量的生活、生产和生态要素,刻画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外缘特征。从外部性导向和内部性表现的角度,设计不同村庄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的内核要素组合方式,归纳出新城综合发展–城市转移型、优势产业带动–中心社区型、现代农业主导–内部集约型、生态农业培育–新址重建型、生态旅游强化–原址改造型5种区域性典型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及其要点,为地方农村居民点整治和富丽乡村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郊区作为北方农村的典型区域,通过对北京郊区农村的污水处理及排放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及处理效果。目前北方农村应用的污水处理工艺主要为人工湿地、MBR和接触氧化技术,其中人工湿地的综合去除率最好。在此基础上识别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元亮  周宾 《甘肃科技》2011,27(22):98-99,168
目前,农村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已经制约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从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环境建设新思路出发,结合华池县农村环境基础现状,提出“以村庄为单元,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污染治理和院落环境整治两道主线”的陇东黄土高原地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农村就地现代化也是城市化的一种模式.本文认为通过着力抓好村庄整治.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以及通过拆村并点、异地脱贫,可大大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环境.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面貌。村庄整治是农民安居乐业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乡风文明的载体.村庄整治还是一项使农村资产增值、使农民收入提高的富民工程。抓好村庄整治.将有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及农村城市化的健康推进。  相似文献   

6.
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新农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几种较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和集中处理模式;总结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土壤处理系统等几种具体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后选择适合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应用到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于河村村庄规划中,为新农村规划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地处长三角区域范围内,近几年,全区围绕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进程,坚持科学发展观,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开展村庄建设整治,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事业,努力以乡促城,以城带乡。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小城镇规划建设考核连续7年名列全市前茅,城乡差距不仅不断缩小,而且同步发展。毫无疑问,科学实施村庄规划建设整治是实现这一成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吴洪源 《广东科技》2011,20(14):137-138
南方农村生活污水的乱排现象,已使农村水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为保护生态环境,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工作势在必行。本工程利用村庄的原有臭水塘,采用无动力的厌氧水解+人工湿地组合技术,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至《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水作类标准值水质要求,处理后出水用于当地水生农作物的灌溉,减免了环境污染,同时改善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甘肃榆中作为经济落后区域,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尤为突出。根据榆中村庄特点将农村污水现状进行分类分析,且根据现阶段不同类型村庄的政策实施实际情况,论述探讨所面对的实际问题。最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及污水处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代环境伦理学给当前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深刻启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价值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包括社区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11.
杨发崇 《科技信息》2009,(34):284-285
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的总体要求,株洲太高水库居民点在新农村建设中,健全乡村规划体系,加快交通、通信、市政、信息等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进村庄整治建设,改善农村生活和生态环境,促进农村基础设施有新改善、环境质量有新提高、村庄建设有新变化。完善农村公路网和客运网。按照布局优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卫生洁化、河道净化的要求,加大村庄整治力度,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和污水处理。让零散农户向中心村集中靠拢,搬出大地,退宅还田,补充原村庄空缺住宅,让村庄整齐化,也便于配套设施的整改,减少为零散住户修路通电等造成的不必要资源浪费。规划始于理想,措施见证过程与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令威  李林阳 《科技资讯》2013,(17):136-136
环境保护是改善人民生活面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就目前我国农村面临的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措施是将环境检测技术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乡镇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以保证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中国农村人居环境不一,环保意识不到位,基础设施差,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程度。通过分析国内外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工艺技术,阐述了培育高效降解菌种技术、微生物固定化技术、构建微生物菌剂技术等微生物强化技术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原理、特点和技术难点,并结合案例分析,表明微生物强化技术能有效防止污泥膨胀,比传统污水处理方法效率更高,具备抗逆性、抗毒性和耐负荷冲击能力强等优点,更适用于农村水生活污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4.
郭群英  翦鹏 《科技潮》2006,(7):42-43
2006年,怀柔区采取"分类指导、试点先行、梯度推进"的工作方法,坚持"政策引导、村民自愿,产业支撑、设施配套,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农村产业,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为指导思想,按照"市级试点村、区级试点村、村庄建设规划村和农村环境整治"4个层面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目前,铁路沿线站区污水处理是一项急需解决的环境问题。通过介绍人工湿地的概念、类型、机理、影响因素、工艺、适用植物,综合分析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生活污水排放现状、水质、水量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人工湿地对污水处理的特点和优势,为进行铁路沿线站区或住宅小区污水处理提供了一种技术经济可行的工艺。  相似文献   

16.
创新农村环保机制 为“两宜”城市建设夯实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洁 《科技信息》2011,(29):396-396
为推动农村环境保护重点综合整治取得积极进展,逐步将环境保护工作向农村延伸,针对农村涉及面广,村庄分布比较分散的特点,这也使农村环保工作具有很大的挑战性。为不断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农业及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结合两宜城市建设和近年来农村环保工作实际,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系统要素特征耦合的农村居民点类型划分与整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 按照“要素表达特征、特征组合类型、类型引导模式、模式改进要素”的研究思路, 在界定农村居民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环境要素的基础上, 使用协调系数模型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 对农村产劳结构均衡性、人居环境适宜度和土地利用集约化3个维度的系统特征进行量化分析, 将要素特征通过矩阵组合划分出8种农村居民点类型。针对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特征表现及其限制要素, 从资源配置、结构优化和空间重构3 方面设计出11种差别化农村居民点整治模式。研究表明, 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构成要素与地域特征差异显著, 全区55.64%的村庄处于产劳失衡状态, 52%的村庄处于相对不宜居状态, 44.36%的村庄处于相对不集约状态, 整体上以产劳失衡–不宜居–相对集约化农村居民点类型为主, 农村居民点持续发展的改进要素较多; 产业优化升级与劳动力转移、人居环境要素更新与重组以及城乡体系重构与空间集聚的单要素专项整治和多要素综合整治, 是平谷区农村土地管理与富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统筹城乡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结合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工作,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强力整治村内垃圾和生活污水污染,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9.
随着现代化城镇建设速度的加快,为了我国的小城镇环境质量,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必须加强整治小城镇综合环境。自中共中央召开十八大以来,全国各地的城乡建设中不断推动"美丽中国"建设,浙江省作为我国的南方大省,其最早在2003年就正式启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的工程,以此来推动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义乌市佛堂镇作为浙江省的重要小城镇,为了顺利推动"两美浙江"战略的实施,本文以佛堂镇项目为例对小城镇综合环境整治措施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基于迫切-适宜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时空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空维度特征, 以实现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多目标性为导向, 将不同目标实现的影响因素归类为整治迫切性和适宜性两方面, 利用迫切?适宜度综合评价与互斥性组合矩阵, 列举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差异化时序安排, 构建多目标导向的农村居民点整治空间组织与配置格局。使用该方法, 将北京市平谷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时间迫切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迫切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2.73%, 28.36%, 24.73% 和34.18%, 空间上表现出迫切性等级由高到低的圈层结构特征; 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空间适宜性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和不适宜4个等级, 村庄数量比例分别为11.27%, 33.09%, 36.73%和18.91%, 具有明显的空间组团式分布特点; 综合迫切?适宜性等级结果, 形成农村居民点优先整治区、重点整治区、适度整治和限制整治区的时空配置格局, 并提出不同分区农村居民点整治的目标导向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