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部落是藏族社会的根基,史诗中岭部落从单一的血亲联盟逐渐发展成以联姻、战争为前提的部落联盟,统一了青藏高原。它艺术地再现了古代藏族社会从氏族、部族、部落到部落联盟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运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用现代民族语言资料及有关语言古籍资料,对《蛮书》中“言语音白蛮最正”一段的结构、语义及与蒙舍、诸部落的语言、汉语、东爨语言进行比较和分析。认为白蛮和乌蛮及各部落使用的是一种共同语,即“白一乌蛮语”。这种共同语中的白蛮方言是南诏语,亦即古白语。  相似文献   

3.
罗森 《科技资讯》2006,(19):180-181
本文通过介绍部落文化的概念和内涵,提出了部落文化对现代企业文化的借鉴,从而更好地建设企业文化,促使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青海阿柔部落由于环境、历史的原因直至民主改革前还保留着比较完整的部落制结构,血缘关系浓厚。阿柔部落经过几千年的迁徙和发展演变,由最初的氏族部落发展为后来青海地区著名的大部落,由最初结构简单、分布地域狭小的部落经历了历史上不同王朝的更替以及几次大规模的迁徙而形成如今的分布状态,部落的组织形式也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4—6世纪江淮西部蛮人部落在完成封建化(汉化)的过程中解体。其高潮在5世纪后半期6世纪初,蛮人部落主体部分纷纷北附,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及民族统一战略是决定蛮人部落北向的决定性因素。对北魏孝文帝的历史贡献应有更全面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对大理古代白子国的研究已取得很大进展,但争议颇多。根据对诸多史料的分析研究,认为白子国是西汉到唐初建立的,以大理弥渡白崖为中心,以白崖张氏酋长为首的部落联盟。宾居部落是这个部落联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距今约4000年前的白羊村部落的后代迁移而来,为白族族源为土著说提供了又一例证。  相似文献   

7.
李建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4):53-54,57
《伊利亚特》和《江格尔》同是以部落战争为主要题材、以勇猛善战的英雄为歌颂对象的英雄史诗。两者借助部落战争的描写所展现的社会风貌及歌颂的时代精神十分相似。本文以战争描写为切入点,对二者进行平行比较。  相似文献   

8.
单位“部落化”现象必须改变──人事制度改革的一种思考周家祥众所周知,单位不是部落,部落也不是单位。因为部落是“原始社会的一种社会组织,由若干个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见《辞海》);而单位则是现代社会的产物与组成部份,具体是“指机关、团体或属于一个机...  相似文献   

9.
措吉 《西藏大学学报》2011,(1):127-132,139
青海省果洛甘德县有一个格萨尔艺人辈出的德尔文部落,他们自称是格萨尔王的后裔,且认为格萨尔王是莲花生大师的转世、佛教三怙主的代表。因此,整个部落信仰格萨尔王。每年藏历六月去神山煨桑烟祭是部落生活的重中之重,他们通过公共煨桑仪式供养佛、菩萨、格萨尔王、护法神、战神、地方神和土地神等,祈祷佛法兴盛、世界和平、社会和谐、人们幸福等。文章在实地田野作业的基础上,就德尔文部落的基本情况、祖先传说、煨桑仪式的原由、时间、参加人员、祭祀地点和神灵系统、煨桑仪式过程以及仪式完毕后的各项娱乐活动做了民俗志的描述,认为这种集体煨桑仪式是承载了德尔文部落神圣信仰的宗教行为,部落的历史记忆则通过赛马、射箭、说唱《格萨尔》等活动得以传承,这一集体仪式也加强了部落内部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贴图部落     
《科技知识动漫》2009,(5):F0003-F0003
《贴图部落》现大量征集科幻想象卡通画及手工小制作,作品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意,请一定要注意写上邮政编码,学校,班级,作者及指导老师姓名哦!  相似文献   

11.
传说记忆与族群认同——以盘瓠传说为考察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盘瓠传说在中国畲、瑶、苗等族群中广为流传 ,成为族群的集体记忆。它解释了这些族群的族源 ,为盘瓠即祖先信仰提供了支撑 ,衍生出“缠头和绑腿”、“留长发”和不食狗肉等族群标识。这些标识伴随着传说的不断演述而得到认定和传承。盘瓠传说实际上是这些族群神圣的口述史 ,坚固着这些族群的自我认同 ,也成为区别其他族群的显要文化表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有关宗族的族谱 ,以及通过实地调查获取的第一手资料 ,在分析很多收养案例后得出结论 :宗族内部的分支争斗是导致收养外人这一异常形式存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3.
简论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中国史家的民族史观,包涵族类、文化、政治三方面的思想要素。文化是古代史家民族史观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文化主义是这一史观的本质特征,其主要表现形式即中国中心观念;族类思想则主要表现为“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的观念:同时,华夷之辨和华夷一家又是两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即“正闰”观和“大一统”观。这一民族史观深刻影响了古代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从汉人家族社会研究、家与日本社会结构研究、汉族与少数民族互动、生态与多元文化等四个层面剖析家、家族与社会结构关系方面的文化认知及应用实践,并针对新出现的家庭现象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5.
盘瓠神话传说流传于五溪地区的苗、瑶、畲各民族中,由于受楚汉文化影响,五溪苗族的盘瓠信仰呈现出多元化形态,它以浪漫的文学色彩、神秘的宗教仪式以及独特的服饰语言延续着这一传说,在族群边界中突出自己的文化表征,固守着族群的自我认同。  相似文献   

16.
汉代是古代宗族救济的重要发展时期,其宗族"互通有无、相互救济"的职能主要表现在赈恤贫困族员、恤养孤寡、聚族自保和举族迁徙等方面。在当前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情况下,鼓励族人互助互恤,引导宗族良性发展,对新农村的建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客家妇女是客家文化的典型体现。其勤劳耐苦、崇文重学、达理明义和积极参政的特点十分突出。有的论者认为客家妇女比别的族群妇女地位更为低下,而大量史料、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和具体社会现象可以证明客家妇女在家庭中居于重要地位,在社会生活中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家庭小生产、聚族而居、家国一体、安土重迁等因素,是古代“孝道”倡导历久不衰的社会历史条件。儒家孝论具有内涵丰富、辩证思维的优点,也有泛政治化、等级观念和烦琐、僵化的弊端。合理的孝道,应是本能性与现代理性的有机结合,既是亲情,又是义务,并建筑在权利、义务对等和平等相待、互相尊重、互相关爱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9.
家谱族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记载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蕴藏着大量的资料,所以谱牒具有诸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20.
“州”作为最原始的区域概念的发生,与禹对远近部落征服,领土范围逐渐扩大,疆界概念从模糊到逐步明确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先秦文献中的九州观念包含有大量后人增饰和附会的内容,并非可靠的信史。虞夏之际,在军事征服的基础上,原有的部落联盟内部的平等因素不断发生蜕变,带有强制性和非对等特点的原始从属关系,正是先秦文献中所载畿服之制的历史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