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内蒙古自治区西乌珠穆沁旗吉林高勒浩沁勘查区独立编号的煤层有26层,其中主要可采煤层为7、8、9、10、18层。10、18层为本区最主要可采层。本区含煤地层为白垩系下统白音花组上段,为一套陆相碎屑沉积岩系,共含2个含煤段。煤层对比主要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及测井曲线形态组合等为依据进行对比。本勘查区内的煤层沉积不稳定,煤层层数多,而且煤层结构复杂,各分煤层层位对比困难,但主煤层10煤和18煤全区比较发育,在测井曲线上反映的物性特征明显。因此以10煤和18煤层作为全区煤层对比的标志层,对比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2.
田步令 《甘肃科技》2021,37(20):40-42
芦草台子勘查区处于甘肃河西缺煤地区,勘查区紧邻平山湖含煤区,属于平山湖矿区总体规划范围之内.但该区煤层多,煤层有分叉突变现象,岩煤层对比难度大.本次通过分析该区地层特征、煤层特征、构造特征,运用全区发育稳定的中侏罗统下岩组顶界的灰黑色粉砂岩或泥岩作为K1标志层;运用地球物理测井曲线上煤层均表现为低密度、高电阻、低自然伽玛和声速高异常的特征,各可采煤层测井物性特征不同等对比方法,结合邻区平山湖含煤区对比资料综合分析研究,对该勘查区内各可采煤层详细对比,确定了各可采煤层的空间位置,为报告编制和矿井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张广政 《科技信息》2011,(30):380-381,382
黑塘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煤层多,厚度变化大,根据区内钻孔地质资料,采用标志层法、古生物法,结合测井物性特征及煤质等对主要可采煤层进行对比分析,可以解决黑塘煤矿煤层对比问题。采用多种参数指标对可采煤层稳定程度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为实施煤层气与常规天然气共采及煤层地下气化开采的需要,依据煤层厚度及间距、煤层组合规律、分布的稳定性、测井曲线形态及非煤标志层等特征,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三段含煤亚段150余口钻井的煤层进行了对比和统一编号,揭示了该区共发育了编号为1~11的11个煤层或煤层组,其中,1~4煤(组)构成了上煤层群,6~11煤(组)构成了下煤层群;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煤层的平面分布规律,指出研究区内共发育了6个赋煤区,7、8、9煤层组在各赋煤区均有发育,且厚度较大,是东部凹陷的主力煤层.  相似文献   

5.
煤层对比是一项基础地质工作,对研究煤田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指导煤矿生产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特别在陆相成煤环境及断陷构造影响下,致使中祁连盆地层具有层数多、间距小、厚度横向变化大、标志层少等特点,利用钻探资料进行煤层对比难度大,其结果将对煤层、煤质评价及煤炭资源量估算等影响[2].考虑到勘探区煤层赋存特点,运用测井资料,对该区进行了煤层辅助对比,从而使该区域内的煤层对比,更直观、更有说服性,提高了煤炭资源地质勘探阶段的控制精度.  相似文献   

6.
王俊辉 《科技信息》2011,(34):414-414
新疆拜城县阿依冬可档矿区的煤层对比,综合运用了标志层、沉积旋回,煤层间距、煤层特征等对比方法,准确识别煤层,取得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7.
王志平 《科技资讯》2010,(12):65-65
采用特厚煤层标志层、煤层结构组合特征、岩性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多种方法,对吉日嘎郎露天煤矿岩煤层进行对比分析,认为该煤系含煤层段沉积稳定,煤层组合特征明显,岩性变化有一定规律性,易于辨认及对比。  相似文献   

8.
芦兴武 《甘肃科技》2013,(19):26-29
红柳园矿区煤层位于中侏罗统青土井群,可采煤层共5层,虽然煤层层数较多,但分布有规律,不难对比。通过对矿区含煤地层及对比层的研究,认为,运用岩性标志,物性特征及煤质特征可有效对比各煤层,并进行追踪对比,为今后进一步工作提供了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
新安煤田中部煤岩层对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主要含煤层段二叠系山西组和上、下石盒子组的岩性组合特征及主要可采煤层二 1 煤对比标志和局部可采煤层 ,二 2 煤、七 2 煤的对比标志 ,确定了煤层对比的主要方法为标志层法 ,层间距法 ,煤质特征分析法和物性法。  相似文献   

10.
大方在拱煤矿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毕节北东向构造变形区内。含煤地层为上二叠统龙潭组(P3l),厚146.69~185.91m,平均厚166.3m,含煤层(线)21~32层。可采煤层4~8层,全区可采煤层二层(KC1、KC4),大部可采煤层二层(KC2、KC3)。主要可采煤层具有低中灰-中灰、低硫-中高硫、二级含砷、低磷、特低氯、中高热值-高热值的特点。本区以含煤岩系厚,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大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1.
竹园—芝麻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组,本区内可采煤层有4层,编号为7上、10、12、15。煤层厚度变化趋势明显,其中7上煤层勘查区总体南东可采,北西不可采。10、12煤层勘查区南西可采、北东不可采,15煤层西部局部不可采,东部可采。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依据岩性、测井曲线、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今后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窦林海  王举  李慧杰 《科技信息》2009,(27):346-347
从整理地质资料入手,综合分析确定梵王寺井田井内煤层对比主要依据为:岩性标志、物性特征及煤层结构厚度特点;辅助对比标志为:煤质、岩矿以及古生物化石组合等。煤层对比结果:4.9、9下煤层,井田内普遍发育,层位稳定,岩性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反映良好,煤层对比可靠;6、8、10和11号煤层,井田内大部分发育,层位较稳定,岩性标志、物性特征也较明显,煤层对比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3.
黔西县是贵州省主要的产煤区之一。根据贵州省黔西县马鬃岭井田普查所获地质成果资料,经过系统统计分析,建立了标志层B1~B5,通过该区标志层B1~B5地质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及煤层特征的对比分析,阐明了含煤岩系煤层对比划分的方法和特点,指出了黔西县马鬃岭井田煤层、标志层特征对比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赵龙江 《甘肃科技》2006,22(5):133-134,159
对勘探区煤层的水文地质状况,含水层状况,隔水层及导水结构进行分析。从煤层间距、标志层、煤层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本区主要煤层赋存和分布情况,试图为勘探区建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学孔煤炭普查的工程实践,结合相关地球物理资料,对学孔煤炭普查区进行了简要的煤层对比方法及特征分析,主要涉及到:标志层对比法、煤层顶底板岩性对比法、煤岩特征对比法和测井曲线特征对比等方法,运用上述方法,使各煤层易于对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红会一矿煤层对比分析及主要标志层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二层煤的对比分析 ,证实二层煤为一层煤的分支煤层 ;确定了一、二层煤间的主要标志层。  相似文献   

17.
紫马紫大坡勘查区含煤地层为龙潭纽,17、18、19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中段(P3I2),26号煤层位于龙潭组下段(P3I1),勘查区煤层对比方法主要依据岩性、测井曲线、层间距及煤层自身特征进行综合分析。对今后煤矿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总结分析了尼勒克煤田乌拉斯台煤矿区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各段的地层特征,正对该陆相沉积,煤层变厚、变薄、分叉、沉积缺失,化石单一特点,采用煤层组合特征、标志性煤层厚度结构、煤层层间距、岩性变化规律、岩石物性测井曲线、煤质分析等综合对比手段。从而对矿区主采煤层的对比,指导矿区找煤工作。  相似文献   

19.
大南湖矿区二区F1南井田含煤地层缺乏明显标志,煤层对比遇到困难。通过该区大量钻孔资料分析,对煤层物理性质、煤层间距、煤层顶底板岩层组合序列、地震反射特征、测井曲线特征等进行研究,总结出研究区煤层特征如下:F1南井田含煤地层位于侏罗系中统西山窑组碎屑岩中,全区含煤52层,煤层总厚度平均为63. 95 m,其中发育24层可采煤层,15煤层最厚,平均厚度为6. 14 m,出现在含煤段的中部,分布稳定,全区可采,可作为主要对比标志; 5煤层全区可采,较稳定; 22下煤和30煤层局部可采,分布不稳定;其他大部分可采煤层可采范围较大,局部可以对比。大部分煤层每两层可组成一个煤层组;各煤层间距变化不大;多个煤层间发育一套粗粒砂岩或砂砾岩,可作为对比标志。同一含煤地层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大部分相似或接近;典型煤层界线的地震反射同向轴具有空间连续性;同一煤层沉积环境具有空间过渡性特征。煤层的综合地质特征分析为煤田地质开采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井津  聂宏利  杨晶 《科技资讯》2010,(21):123-124,126
杨家坪井田的含煤地层为陆相沉积的侏罗系中统延安组,由于延安组沉积期井田东西沉降的不均衡性,井田古沉积环境变化较大,岩性、岩相较复杂、煤层层间距不稳定,煤层对比工作十分困难。如果采用传统单一的煤层对比方法可能使煤层对比产生谬误。我们在杨家坪井田地质勘查中采用了多种方法综合对比技术,总结出了一套适合的侏罗系延安组煤层综合技术,取得了预期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