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572例脐带异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菊芳 《科技信息》2007,(3):213-213,212
目的分析脐带异常与胎儿宫内窘迫、手术产率、新生儿窒息之间的关系,为临床上脐带异常发生时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分娩1171例产妇中572例脐带异常产妇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脐带异常发生率为48.85%,脐带异常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之一,占28.15%,因而使手术产率明显高于脐带正常组近两倍,剖宫产占25.17%,产钳术占8.04%,脐带异常组新生儿窘迫与羊水污染明显高出脐带正常组2~3倍。结论:脐带异常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而胎儿宫内窘迫是影响新生儿窒息的因素,因此胎儿宫内窘迫时,选择有利的分娩时机与分娩方式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232例脐带异常对围产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的因素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对2001年1月至12月住院分娩的746例中232例脐带异常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异常的发生率为31.10%,其中脐带缠绕占77.29%,脐带扭转占12.50%,脐带过长占3.88%,脐带过短占3.02%,脐带水肿占1.72%,脐带先露及脐带脱垂各占0.86%,帆状脐带占0.43%。脐带异常组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明显高于脐带正常组。胎心监护中跳跃型基线变异和变异减速型符合率较高,分别为91.4%和94.2%。结论:脐带异常对围产儿存在严重危害,产前产时监护具有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NST监护异常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 NST)的临床意义,对 60 例因 NST 异常考虑胎儿窘迫行剖宫产者,就 NST 异常图型与术中发现的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 1) 一过性减速或散在减速均以羊水过少最多见( 55%, 30%) ; ( 2) 一过性加速最常见于脐带因素( 83 .3%) ; ( 3) 基线变异度小, 尤其是平直型,表明胎儿缺氧程度严重; ( 4) 加速与减速混合图型应警惕隐性脐带脱垂存在.故胎心监护无负荷试验异常者常提示胎儿有高危因素存在,临床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4.
祝彩云 《潍坊学院学报》2004,4(2):158-158,160
为了解有脐带因素围产儿状况,对两年内分娩4152例中989例存在脐带问题孕产妇进行分析.发现有脐带因素引起胎儿宫内窘迫10.3%,新生儿窒息2.2%,围产儿死亡0.91%。与无脐带问题的围产儿比较有明显差异。故临床上的严密观察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加强产前监护及早发现脐带问题,产时给予积极处理,产儿科合作抢救窒息儿,对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和产程长短的影响.选择妊娠期正常、孕龄在37周和42周之间的单胎新生儿128例,收集脐血祥本.将128例按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L-1,IL-6,IL-8及TNF-α.从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胎儿宫内窘迫脐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H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无胎儿窘迫都不影内IL-1脐血水平.有胎我宫内窘迫组的IL-6和IL-8水乎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分别为P=0.01和P<0.001),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P<0.001).分娩可增加IL-8,但对IL-6水平没有影响.若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因素并存,则能增加IL-6和IL-8水平,但TNF-α水平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胎儿宫内窘迫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超声探讨50例胎儿宫内窘迫的原因,判断胎儿宫内发育状况及预后。方法:通过观察胎儿心率、脐带、羊水、胎动、S/D值,做出超声诊断。结果:胎儿心率、胎动异常及S/D值增高是判定胎儿有无缺氧和缺氧程度的主要指标;而脐带。羊水异常是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主要原因。结论:超声诊断本病快捷、准确,为临床观察产程,选择生产方式和时机提供有力依据,对预防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极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孕妇脐血流动力学指标评估胎儿宫内窘迫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妊娠糖尿病(GDM)孕妇98例为GDM组,选取同期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于孕37周检测所有孕妇收缩期末血流速度(v_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v_d)、收缩期峰值,检测舒张末期流速之比(v_s/v_d)、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统计分析不同脐动脉频谱v_s/v_d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将全部孕妇分为v_s/v_d≥3组与v_s/v_d3组,观察两组孕妇胎儿宫内窘迫相关症状发生情况;使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分析宫内窘迫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GDM组v_s、v_s/v_d、RI、PI显著高于对照组,v_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相同v_s/v_d区间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v_s/v_d≥3组异常胎心率和新生儿窒息率为55.35%、33.92%,显著高于v_s/v_d3组的13.95%、16.27%; v_s/v_d≥3、RI≥1.6、PI≥0.6为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产前GDM孕妇脐血流动力学检测对判断胎宫内窘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王蕾  王真娜  张红卫 《科技信息》2013,(23):473-473
<正>0前言胎儿在宫内有缺氧现象危及胎儿健康和生命者称为胎儿宫内窘迫(fetal distress)。胎儿宫内窘迫可发生在临产过程,也可以发生在孕期。发生在临产过程中者可以是孕期者的延续和加重。其常见的病因有:1)母体因素:孕妇患心脏病、心力衰竭、高烧急性失血、严重贫血及使用麻醉剂等,均可使孕妇血容量不足而使胎儿缺氧;2)子宫因素:子宫收缩过强、过频,甚至强直性收缩,使子宫血循环受影响,而使胎儿缺氧;3)胎儿因素:胎盘早期剥离、前置胎盘、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过期妊娠及慢性肾炎等,引起胎盘循环障碍,而使胎儿缺氧;4)脐带方面:脐带打结、脱垂、绕颈、绕体等,使脐血管输送血流功能受阻而引起胎儿缺氧;5)胎儿方面:胎儿心血管系统功能不全、胎儿颅内出血、胎儿  相似文献   

9.
总结了542例孕33 ̄44周孕妇的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型图的S/D值,并对分娩后新生儿体重、有否脐带缠绕及胎儿宫内窘迫等进行比较。结果:155例正常足月妊娠产妇其S/D值〈3.0。25例S/D值≥3.0均为高危妊娠。S/D值异常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的阳性预测率为32.0%;对胎儿宫内窘迫的阳性预测率为68.0%,而脐带缠绕其S/D值则在正常或偏低范围。资料显示胎儿脐动脉血流速度波型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82例足月妊娠脐带绕颈患者是选骨盆内外测量正常、头位、胎儿体重在4000克以下的无其它产科合并症以及亦无内科合并症的患者。观察发现:胎头不入盆者71例,占87%。临产后出现胎儿宫内窘迫36例,占44%并因之剖宫产29例,占34%;一例绕颈3周足月小样儿合并食管、气管瘘。第一产程末期胎心消失1例,第二产程分娩后新生儿重度窒息死亡3例。因此,必须重视产妇的产时胎心监护,及时治疗是降低死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胎儿宫内窘迫的疗效进行观察与探讨。方法:对2013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在莆田荔城区医院接受治疗的64例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按照随机方式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新三联治疗,对研究组患者进行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效果。结果:研究组胎儿的胎心改善率(96.88%)与对照组胎儿(62.50%)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重度窒息、轻度窒息、正常的新生儿例数(0例、2例、30例)与对照组新生儿(3例、9例、20例)相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分娩时发生胎儿宫内窘迫的患者使用过氧化碳酰胺联合新三联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叶可  梁希  成静  王燕 《科技信息》2013,(19):478-478
脐带是胎儿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通道和唯一桥梁。各种原因引起的脐带血流受阻,均可引起胎儿宫内窘迫窒息甚至死亡。脐带脱垂是一种发生率较低但严重危及胎儿生命的产科急症,一旦发生,其手术产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如能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则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现对我处受理的产妇脐带脱垂致新生儿窒息死亡医疗纠纷案例进行分析,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医疗机构处置类似病案及处理医疗纠纷具有一定借鉴和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探讨细胞因子IL-1,IL-6,IL-8,TNF-α与胎儿宫内窘迫的关系及对分娩方式和产程长短的影响.选择妊娠期正常、孕龄在37周和42周之间的单胎新生儿128例,收集脐血样本.将128例按有无胎儿宫内窘迫及分娩方式分为4组,采用免疫放射分析法测定IL-1,IL-6,IL-8及TNF-α.从产程的长短及分娩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胎儿宫内窘迫脐血中细胞因子水平与pH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有无胎儿窘迫都不影响IL-1脐血水平.有胎儿宫内窘迫组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分别为P=0.01和P<0.001),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P<0.001).分娩可增加IL-8,但对IL-6水平没有影响.若胎儿宫内窘迫与分娩因素并存,则能增加IL-6和IL-8水平,但TNF-α水平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胎儿宫内窘迫组IL-6和IL-8水平显著高于无胎儿宫内窘迫组,而TNF-α脐血水平显著降低.细胞因子与pH之间无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探测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用回顾性分析30例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孕妇的检查资料,所有病例均与分娩结果相对照,并与无胎儿脐带绕颈的正常组进行对比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诊断结果与临床符合率达约93.3%;脐带绕颈时超声检测脐动脉S/D的比值有临床意义.说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胎儿脐带绕颈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监护和预测胎儿生长情况及宫内窘迫与否生产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也是临床医生诊断胎儿宫内窘迫的一项重要的参考依据,对决定分娩方法及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妊娠末期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胎心率监护能及时了解胎儿体内储备能力,而且对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十分重要.方法 对2003年8月至2007年8月在我院进行胎心率监护后分娩的足月新生儿体重<2500g的FGR产妇4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1例FGR监护中有28例(6813%)提示胎儿宫内缺氧.其中产前无刺激试验(NSY)18例中阳性者10例,阳性率为55.6%,催产素应激试验(OCT)23例,阳性者18例,阳性率为78.3%.结论 对监护结果异常或FGR监护呈阳性应连续监护以重新评价,同时作诊断性破水,羊水清可以严密观察下尽快结束分娩;必要时阴道助产,如羊水粪样立即手术结束分娩.胎儿监护呈晚期持续性减速者选择分娩方式更应慎重,不宜进行剖宫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所有病例及相关资料的归纳总结,分析近年来剖宫产率逐年上升的原因,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提高产科保健质量.方法:对2001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分娩的5 405例孕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 405例孕产妇中有3 210例剖宫产,剖宫产率高达59.39%,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增长最快,从2001年的3例(占0.4%)增加至2006的126例(占13.88%).2006年剖宫产相关因素中社会因素占首位,胎儿宫内窘迫占第二位,头盆不称占第三位.结论:引起高剖宫产率的社会因素值得重视,降低剖宫产率严格控制社会因素导致的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相似文献   

17.
段文清 《甘肃科技》2002,18(1):88-88
脐带绕颈可以成为宫内窘迫的原因之一,以前只有在分娩时才能发现.现在,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产前确诊胎儿脐带绕颈,对产科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脐带绕颈可以成为宫内窘迫的原因之一,以前只有在分娩时才能发现.现在,如果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准确率可达到90%以上.产前确诊胎儿脐带绕颈,对产科处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某患者,女,29岁,因G2P1妊娠41周+2头位羊水过少,于1998年10月4日入院,产妇停经妊娠反应不明显孕5月自感胎动,孕6月后定期产检,孕8月出现双下肢水肿(+),血压一直正常,无自觉症状要求剖宫产入院.产妇两年前过期妊娠并羊水过少分娩一胎,新生儿出生后因重度窒息5h后死亡.查体: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肺无异常,腹纵形隆起,腹围93cm,宫高33cm,头先露未入盆,胎心132次/min,触诊胎儿在宫内活动度极小,胎儿大小估计3千克左右,骨盆外测无异常,宫口未开,先露S-2,胎膜未破.  相似文献   

20.
86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孕期各种危险因素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关系,提高基层医院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对2003年1月-2007年12月86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窒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其中:脐带因素、羊水异常、胎儿宫内窘迫均为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本组86例窒息新生儿中,死亡2例,死亡率2.3%。结论:加强基层妇幼保健三级网络建设,提高产前检查质量,严格筛查管理高危孕产妇,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及预防措施,对新生儿窒息进行早期综合性干预,防止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恶化,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及儿童伤残率,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