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在江苏省Z市展开的实证研究探讨大学生村官中的"陌生人"心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该市的大学生村官群体中确实存在一种表现为焦虑、孤独、不确定感、缺乏归属感的"陌生人"心理,而职业成就、交往与性别等因素是影响这一心理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青海省7个州市,31个县的106名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青海省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意愿的个体特征、择业动机、工作状况以及社会支持等方面。研究发现,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工作意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对应的政策建议,对制定大学生村官保障政策起到借鉴作用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大学生村官价值观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不仅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活力,而且也将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就业机会。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选择当一名村官进入农村或社区服务,为农村与社区的发展出谋划策。但是,一些大学生对村官的认识和理解的局限性,导致不同地区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效果不同,也导致社会各界对大学生村官的看法不同。为此,应从大学生村官个体出发,着重在"乡村振兴战略"国家政策的统领下培育大学生科学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乡镇政府是大学生"村官"的直接组织者、领导者,是影响大学生"村官"服务效能发挥的至关重要一环.各地的乡镇政府总体上起到了对大学生村官的教育、指导、监督、评价作用.但也存在认识上,任用上,考核上的一些问题,文章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省第三批科技特派员"名单近日确定,我市高港区选聘的28名大学生村官名列其中。据悉,高港是全市唯一选派大学生村官任科技特派员的地区。  相似文献   

6.
对江西省3名大学生村官的深度访谈材料进行梳理分析后发现:他们均借调乡镇,日常工作内容繁杂,事无巨细,村民认可度较低;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上均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身份尴尬、语言障碍、缺乏工作经验、待遇低、贷款难、前途迷茫等;他们走上村官之路大都"半推半就",一半是自愿,一半属无奈;他们就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提出了不少好的政策建议,其中呼声最高的是"在岗涨工资"和"转岗有编制"。  相似文献   

7.
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大学生通过"大学生村官"工程被选派到基层农村工作.为了了解基层民主自治过程中大学生村官的角色作用,本文对山西省太原市部分乡村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通过发挥自身优势,在推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影响着村里的各种活动,从而不断促进基层民主自治发展.同时也注意到大学生村官在促进基层民主自治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进一步研究分析后,本文从选拔、考核、管理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的现状和关系,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和"多维度应对方式问卷"对528名大学生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心理弹性在性别、生源地、是否为学生干部、专业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心理弹性和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坚韧性和乐观性对积极应对方式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与大学生村官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凤 《龙岩学院学报》2011,29(1):115-118,135
从20世纪90年代一些省份率先开始招聘大学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开始,大学生村官计划实行了十多年的时间,根据多方调研表明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引导大学生择业就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呆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结合龙岩学院多年来的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模式,对大学生村官任前培养机制,尤其是在校大学生"驻村任职"实践与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接作一点探讨。  相似文献   

10.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是模糊数学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大学生"村官"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研究,建立具体的评价模型,构建评判集,深入分析所得结果,有利于大学生"村官"政策在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的轨道上不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