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和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景观是我国农业土地利用的基础,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设计,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关键。从农业景观规划的目标、原理、方法、基本步骤等方面进行了探讨,给出我国农业景观规划的具体措施:进行农业景观的生态规划既要考虑生态单元内的组合,又要从整体着眼;既要考虑自然属性,又要兼顾生态效应和人文效应。  相似文献   

2.
都市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模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位于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江苏省武进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为例,应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对开发区景观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研究发现,该开发区目前的景观结构制约了其作为都市农业3大功能(即生产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发挥,必须对开发区景观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据此,本文主要从开发景观总体配置和景观单元设计上进行了研究,对开发区的景观结构提出了初步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3.
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结合研究区8种农田生态模式和实地调查数据,通过对不同农区5年间景观格局特征(多样性指数、匀度指数、优势度指数和破碎度指数)分析的基础上,找出了以生态模式为尺度的主要影响因子与景观格局变化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生态模式尺度下景观格局变化的生态学意义。研究认为:(1)生态模式作为农田景观破碎度的限制性因子影响明显。(2)城郊农区及环岛农区比规模生产农区生态模式对农田景观格局的影响较显著。(3)稻田中的生态模式对景观格局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河道景观的生态、社会、经济等功能,将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构建水敏性河道景观的评价模型,明确河道景观后续设计重点方向。【方法】 以南京月牙湖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城市水敏性河道景观评价体系,设置生态、美学、功能为准则,水质、雨水利用、生物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水景层次丰富度、个性化景观、雨水艺术化处理、环境协调性、公众参与、生态教育、管理维护、防洪蓄水等为指标,根据专家意见确定各指标层的权重,结合不同背景人群问卷调查的数据,通过距离指数法对月牙湖各指标的适宜性进行评价。【结果】 数据显示,月牙湖水敏性景观距离指数为0.36,评价等级为基本适宜,生态距离指数为0.48(基本适宜),美学距离指数为0.26(基本适宜),功能距离指数为0.19(适宜);通过指标因子的权重可看出月牙湖还需实现雨水资源的净化、收集、储蓄和利用,以及雨水设施与景观的艺术设计,增加生物栖息地类型与面积,增加种植水敏性植物种类和数量,修复生态环境;分析不同背景人群评价的数据得出,在生物栖息地多样性、植物物种多样性、水景层次丰富度、雨水艺术化处理、生态教育、管理维护等指标上,评价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水敏性河道景观评价模型可为城市河道景观的后续评价与修复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为河道景观的后续可持续发展明确设计方向。  相似文献   

5.
观光农业作为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形态,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自然环境,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吸引游客。本文以嘉祥县樱桃庄园景观规划设计为例,探讨了怎样因地制宜,利用当地优势资源创造奇趣性、参与性、多功能性、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本文结合园林景观要素,从构成观光农业景观的几种类型入手,着重分析当地的资源优势,包括人文、特产、经济、农业生产等,总结了观光农业园景观创造的具体思路,强调了景观定位的重要意义,提出以"天——地——人"和谐共存,创造乡野气息浓郁的田园风光的景观定位,要将园区建设成一个符合生态规律的、有高效产能力的、景观优美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农庄。  相似文献   

6.
黄土高原景观生态特征及其生态恢复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黄土高原景观生态学特征的分析表明:黄土高原景观在空间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显著的黄土垂直节理特征,独特的坡面景观结构、微地貌景观以及农业景观,呈现以景观带为基质,斑、廊、缘为点缀的复杂景观镶嵌格局;在时间上存在明显的季节景观变化和地质时间尺度景观变化,沟蚀系统的发展决定了其地貌景观的基本骨架和发展方向.黄土高原的生态恢复要遵从景观生态学原理,科学理解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的涵义,合理选择林草恢复措施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生态经济的世纪,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基本条件.本文基于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根据生态旅游的概念与内涵,提出了生态旅游深层开发的理念,对深层和浅层生态旅游的差异进行了深入探讨,并以火石寨森林公园为实证,对其深层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从而构建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的"两极对接"模式.通过对"两极对接"深层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揭示了森林公园应注重展示景观的生态文化主题,并设计相应的深层生态旅游活动项目方案,以此提高森林公园生态文化的展示水平和加深旅游者的生态体验.  相似文献   

8.
乡村庭院景观能够展示出农业景观的独特魅力,直接关系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以优化乡村庭院景观设计模式为目标,通过对乡村庭院景观的环境特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乡村景观元素的运用,探讨了空间互补型庭院景观、动植物生态联养景观及不同主题生态农庄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沧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探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分析了厦门海沧投资区花岗岩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讨论了矿山采石废弃地景观生态重建技术途径和模式,得出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包括废弃地前期处理、植被恢复和目标生态系统重建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0.
基于熵值法的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构建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评价了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状况.结果表明:徐州市农业可持续发展整体水平持续提高,但增幅有减缓趋势;经济子系统呈可持续发展趋势,社会、生态子系统呈非可持续发展态势;经济、社会、生态3个子系统处于非协调发展中.指出从系统整体优化的视角。构建生态、经济、社会3个子系统同步、同向演进、协调发展的农业政策和措施体系,是推进徐州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采用卫星遥感调查、地面调查与历史资料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青岛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青岛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青岛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本研究初步探讨了青岛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2.
景德镇陶瓷文化景观的生态规划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景德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打造以陶瓷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城市,是实现瓷都经济转型的重要一环。因而,首当其冲的是:需唤起陶瓷文化景观建设的生态意识,而了解瓷都陶瓷文化生态景观的保护和开发现状,及其开发原则是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肖禹  毛志睿 《江西科学》2012,30(1):83-87
澜沧江有着丰富的水能优势,是云南省水电开发程度最高的河流,其系列梯级电站的建设带来了诸多的环境问题,如生物多样性改变、水环境系统失衡、库区景观遭到破坏等。以澜沧江中下游流域的小湾水电站为研究对象,以人文景观塑造和自然景观修复两方面为主,对小湾水电站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在对水电开发环境问题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采用适当的方法措施对生态进行修复,以期达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景观功能网络评价,提出城市复合空间优化方案,并选择常州市为研究区,实证城市生态安全格局理念在空间优化过程中的操作性。由于城市为整合社会、经济与生态功能的复合生态系统,本研究首先依据城市景观功能与结构特征,将城市空间结构分为支持社会经济功能的红色景观,维持能源、资金、产品与信息传播、流通的灰色景观、保持生物多样性与调节区域环境的蓝色景观及绿色景观。其次由功能网络连通性及其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城市景观格局、功能流路径与不同功能流在空间上的相互作用,以获得生态功能冲突与环境敏感区域的空间位置。最后,从功能整体协调发展角度,将研究区分为优化开发、调整开发、限制开发及禁止开等分区,针对其存在的生态安全问题,提出符合城市生态安全的空间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资源枯竭型城市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城市绿地景观的合理规划与建设,对于创建适应经济转型的和谐生态城市环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资源枯竭型城市工业塌陷重建区—淮北市龙湖工业园鼎湖公园为研究对象,从煤炭工业文化景观再现、转型经济结构的坚定信念景观表达、突出场地特征的生态规划理念三个角度出发,将转型前的工业文化与经济转型文化、生态景观特征等有机结合,力图规划具有转型特色的淮北市公园绿地景观,以期为资源枯竭型城市绿地景观规划建设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区的景观生态化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从景观生态学及生态工程角度切入生态旅游,探索建立一种适用于一般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和规划的理论框架及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六安城区是六安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 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和区域经济特色,在生态市的建设中应注意:生态安全保障系统工程;景观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环境质量调 控工程建设。通过这三大工程的规划建设,努力把六安城区建成生态经济比较发达、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 发展城市。  相似文献   

18.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对策措施及实现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需明确的几个理念出发,深入剖析了当前城市园林绿化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指出了城市园林绿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在多学科融贯的理论基础上,分析了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实例分析,提出基于生态观的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