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洪秀全是太平天国的领袖。正确剖析他的思想,是关系到全面评价洪秀全的问题。本文试对他的早期思想,谈点粗浅的看法,请教于史学行家。一洪秀全写于一八四五年和一八四六年间的著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和《原道觉世训》是我们探讨他早期思想的主要依据。由于这三篇文章中的许多提法与梁发写的  相似文献   

2.
洪秀全(1814——1864年)是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伟大领袖,是近代中国讨孔运动的先驱。他领导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走狗清朝”的伟大革命运动,是一次规模空前的讨孔运动。他把讨孔斗争同思想政治路线的斗争结合起来,同中国人民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使得这次革命运动对封建制度的基础与  相似文献   

3.
中国文论史上的“道”论 ,有的具有本体论意义的 ,有的不具有 ,但都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 ,从刘勰的《文心雕龙·原道》、韩愈的《原道》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原道》三篇文章可以大致描述“道”的发展轨迹 ,各个时代原道的思想各有不同 ,又有共同的地方 ,而且在现代性条件下 ,原道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摘译自费正清编的《剑桥中国史》第十卷第六章《太平天国》第一节《起源与发展》。孔斐力先生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是美国以“专题研究”方法来探讨中国近代基层制度史和社会史的著名学者之一。他认为太平天国的起因主要在于中国内在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广西山区客家村落的社会关系,而太平天国的反满思想正是广西客家人抗议精神的扩大。洪秀全的基督教并不是起义的最主要的因素,但这次起义却是由他早期生涯中这个奇妙而偶然的事件引发的。  相似文献   

5.
会党问题是近代中国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清朝十八省中尤以广西为最。《警钟日报》从第五期起,追踪报道了广西的会党问题,既报道了会党问题对广西社会、政府的巨大影响,又报道了清朝当局以“剿”、“抚”兼用的手段解决会党问题的情况,还分析了会党问题的成因,也报道了会党的转变、被剿灭等情况。  相似文献   

6.
毛主席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高度地评价了孙中山先生的历史功绩,说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是“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的历史人物”。孙中山先生为祖国的独立、自由和富强而奋斗终生。他在青年时代原来是学医的,因目睹当时政府腐败,国家贫弱,就决心“抛弃医人生涯,而从事医国事业”。为了寻求“医国”之方,他积极向外国的长处学习,孜孜不倦,数十年如一日。本文着重谈谈他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一) 1866年,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香山县(现中山县)翠亨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那一年是英法联军侵入北京后六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失败后三年。正是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帮助清朝统治者镇压中国人民反抗运动的初  相似文献   

7.
冯友兰先生所著“贞元六书”中的《新原道》一书,体现了冯友兰先生丰富的判教思想,是“贞元六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冯友兰先生以“极高明而道中庸”为标准,评判中国哲学史上各主要时期以及各主要学派的哲学思想,并以自己所创立的“新理学”体系为结,阐述了“新理学”在中国哲学史上继往开来的地位。本文对《新原道》的判教思想进行具体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革命面临的迫切任务,是对外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救亡图存,实现民族独立;对内推翻清朝统治,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又兼有反对满洲贵族民族压迫、实现国内民族平等的性质。因此,民族问题在革命中具有突出的位置。一九○三至一九○七年间,当刘师培置身革命阵营的时候,他的经学成了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宣传的工具。儒经,特别是《春秋》严“夷夏之防”的“攘夷”大义,是刘师培为鼓吹排满、反帝利用得最多的思想资料。“攘夷”思想产生于春秋时期,那时,东周王室衰微,居住在华夏四周及与华夏杂处的所谓蛮夷戎狄政权,趁机起来扩张势力,  相似文献   

9.
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洋务运动前期的一员主将,曾任苏藩、苏抚、闽抚等要职,于洋务吏治,颇有建树。可贵的是,在同代诸僚中,丁日昌具有一种“民心为本”、“民心可用”的思想,值得重视。早在1867年,丁日昌就提出:“欲御外侮,必先结人心,欲结人心,必先清吏治。”(《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5)他认为:外患不除是人身痈疽之疾,而民生不安,则是人身腹心之疾。(《海防条议》)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事实使他认识到,单靠清朝陆海军队并不能战胜侵略者,而奋起战斗的广大人民才是最强大的抗敌力量。因此,1879年他又指出:“民心为海防根本,而吏治又为民心根本。故筹办海防若不整顿吏治、团结  相似文献   

10.
自1888年英帝国主义对我国西藏发动第一次武装侵略后,以通商为主要手段,开始了对西藏地方长时间的经济侵略。后来英印政府又策划对中国西藏进行“直接交往”的阴谋遭到失败后,发动了第二次武装入侵西藏的战争。这一时期恰好是有泰担任驻藏大臣并在西藏地方主持政务的时期。面对英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驻藏大臣有泰不顾清朝中央政府命他即刻赴边谈判的旨意,采取妥协退让的政策,最终使西藏地方被迫与英帝国主义签订《拉萨条约》。  相似文献   

11.
冯友兰先生一生从事哲学研究,他的“三史”、“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新事训》是一种人生哲学,并融人了中西文化观,他的《中国哲学史》是对中围哲学发展史进行了深人研究,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  相似文献   

12.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法学现象,其实质是封建统治者思想专制的体现。《苏报》案是清朝最后一桩文字狱。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文字狱的历史轨迹以及在清朝得以泛滥、消亡的历史原因和法学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字狱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文化现象和法学现象,其实质是封建统治者思想专制的体现。《苏报》案是清朝最后一桩文字狱。通过对这一事件的分析,揭示了文字狱的历史轨迹以及在清朝得以泛滥、消亡的历史原因和法学原因。  相似文献   

14.
从“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共产党宣言》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个历史阶段。这一时期革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使在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翻过身来,夺得政权。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思想,就是要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直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是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经验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总结,也是中国人民反对美国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胜利斗争的辉煌记录。在选集第四卷的许多重要著作中,毛泽东同志根据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学说和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丰富经验,彻底地揭穿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和种种阴谋诡计,指引被压迫人民应当怎样对付帝国主义,怎样同最凶恶的帝国主义进行斗争。毛泽东同志的这些指示,是指导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出版,对于我国人民学习毛泽东思想,加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6.
鲁迅生长在中国人民饱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年代。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英勇斗争。他关于这方面的锋利无比的言论,迄今仍犹如寒光凛冽的匕首,是揭露与反击帝国主义及其辩护人的有力武器。远在大革命以前,为了反抗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残酷压榨,以工人阶级为首的“五卅”运动很快由上海开展了起来。这个运动立即遭到了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当时,帝国主义的走狗自然尽量诬蔑人民群众的正义斗争,说这是因为受了别人的“煽动”,是一群“暴徒”;但是,也还有一部分人,他们首先不去斥责帝国主义的凶狠阴毒,却忙  相似文献   

17.
“原道”出自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刘勰的文学理论巨著《文心雕龙·原道》篇,是刘勰文学评论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观点。古今曾有不少专家、学者对之进行过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和论述,本文仅从写作学这个角度,对“原道”在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中的意义和影响试作探讨。《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是最早形成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写作理论体系的一部巨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是我国中唐著名诗人,他出身于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之家,青少年时代曾避乱越中,经历过衣食不充、颠沛流离之苦,对中唐社会有较深的了解,对人民的疾苦充满了同情,从德宗贞元十六年到宪宗元和初,“十年之间,三登科第”,初为盩厔县尉,作《长恨歌》名噪一时.在此期间,他对统治者的凶残和百姓疾苦加深了认识,促使他走上了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  相似文献   

19.
辛亥革命后至解放前夕这一历史时期,广西先后被代表帝国主义、大地主、大买办阶级利益的旧桂系和新桂系两个军阀集团所统治。陆荣廷是广西旧挂系军阀头子,他原是清朝官吏(广西提督),后来窃取了辛亥革命成果,充任广西都督,他网罗了一批亲信,如:谭浩明、陈炳煜、莫荣新、马济、沈鸿英、韩彩凤、林虎、林俊廷、韦荣昌等,形成了以他为首的旧桂系军阀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彭大雍、黎斐然、邓洁彰、朱哲芳四位同志合写的《洪秀全传》,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史学界对洪秀全的评价存在着较大的分歧,但是,有一点该是大家公认的:洪秀全是农民起义领袖,是一位必须肯定的历史人物。洪秀全之所以必须肯定,因为他领导太平军沉重地打击了腐朽的、阻碍社会前进的清王朝,推动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