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处于城市与农村结合部位的城市边缘区是土地利用变化最快、最显著的地区,城市边缘区的定量界定方法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之一.以景观多样性指数和土地利用类型比例为参考,以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为研究对象,研究了该地区的土地利用情况,探讨划分城区、城市边缘区和农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规划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玮  李莉萍 《江西科学》2012,30(2):157-163
兼具城市和农村双重属性的城市边缘区是处于城乡之间、城市和乡村的社会、经济等要素激烈转换的地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景观生态问题和生态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出现了城市与乡村交互的界面逐渐模糊,乡村逐渐被城市所吞噬,景观格局混乱等问题。从城市边缘区的特征和功能入手,对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进行了特征、功能的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城市边缘区乡村景观的整治方法以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赣东北大鄣山花岗岩的成岩时代及成岩背景,通过LA-ICP-MS锆石U-Pb方法对大鄣山二长花岗岩的形成时代进行了测定,大鄣山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35.0±2.6 Ma B.P.,为早白垩世。花岗岩的主要矿物为钾长石、斜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暗色矿物稀少,有利于抵抗风化侵蚀,保持岩石的完整性。岩石形成于以伸展为主导的构造背景下,张性的节理和断裂更为发育。风化侵蚀作用只能沿节理和断裂逐渐进行,容易形成尖峰、峡谷、断壁悬崖等花岗岩地貌景观。岩石结构和矿物组成是花岗岩地貌景观形成的物质基础;节理和断裂是花岗岩地貌景观的造型控制因素;成岩之后的构造抬升是花岗岩成为景观的必备条件;气候条件、水文条件等也在景观形成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城市边缘区作为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过渡地带,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边缘区历来成为城市空间扩展中的热点地区.通过对城市边缘区概念、特征、空间扩展及其景观生态变化的研究现状分析,提出了控制城市蔓延的两种途径用来解决城市边缘空间变化所引起的景观生态变化问题.  相似文献   

5.
借助景观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研究城区生态景观格局。通过对宜昌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分析,对城市进行定位,探讨城市景观格局与景观生态功能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本着建设具有生态景观特色的水电旅游城市的原则,探讨了宜昌城市规划合理利用地理环境的方略与措施,并具体阐述了宜昌城市生态景观设计方法。形成了以突出宜昌市城区总体景观环境、建设城市景观控制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改善宜昌市的生态环境并形成绿色、循环、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建设格局。  相似文献   

6.
喀斯特峡谷景观资源的旅游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喀斯特峡谷是一个物质能量作用的地貌系统 ,在 3种地质营力———侵蚀、溶蚀及崩塌联合作用下形成 ,由于其地表、地下形态结构复杂、类型多样 ,且在不同的演化阶段 ,有不同的地貌景观 ,并能集山、水、石、景于一处 ,构成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而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文章即从喀斯特峡谷形成发育入手 ,以我国南方典型喀斯特峡谷为例 ,评价了其风景资源特性及旅游价值  相似文献   

7.
陆秋华 《科技资讯》2010,(19):79-79
从桂林山水与城市格局及山、水所承担的城市功能入手,分析山、水空间形态在聚落组织中的层次性作用和城市景观形成的诸多要素。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和"三个经济"(枢纽经济、门户经济、流动经济)概念的引入,用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题和目标双向引导,提出城市边缘区控规(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策略.结果表明,"城市双修""三个经济"与城市边缘区的发展诉求相契合.通过用地整合,分类确定开发模式,并将新经济落实用地;合理组织内外交通分流,着重打造通过性景观,使城市边缘区成为城市中心区的有力补充及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相似文献   

9.
沙漠边缘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研究——以陕西榆林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位于毛乌素沙漠南缘的榆林市近50年来城市及区域景观的演化与现状特征进行分析,讨论了该区域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原则,并提出榆林市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点。认为对沙漠边缘地区城市景观生态建设,应强调区域基质背景的生态意义,重视区域基质与城市建成区景观、城市边缘区景观的相互联系与作用,强调对传统文化景观的保护与改造。  相似文献   

10.
韩士东  肖秋英 《科技信息》2009,(23):I0309-I0310,I0299
东营市作为黄河三角州的中心城市,是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的的主战场,在整个黄河三角州开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而东营市中心城现状防洪系统标准偏低,远不能满足中心城发展和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需要,亟需建立完善的防洪体系。东营市中心城通过疏挖城区外围河道.将中心城外部洪水绕过城区外排入海,彻底解决了中心城的防洪安全问题。同时利用中心城内部水系、湖泊、湿地蓄水、净水,即可削减洪峰、调蓄水量,又可以蓄存淡水,丰蓄枯用,满足中心城水系景观用水需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碳酸岩为基岩的贵州落脚河发育出庞大的河曲型岩溶峡谷景观的原因。【方法】根据落脚河峡谷系统的空间展布特征,通过分析区内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和水文等自然条件,探讨落脚河峡谷群的景观特征及形成机制;同时,以区域新构造演进为主线,探讨落脚河峡谷群形成与演化。【结果】1)落脚河峡谷群全长61.33km,共发育了76个河曲,其中“Ω”型有6个,是岩溶区乃至世界少有大密度的河曲深切型峡谷系统;2)盆地地形和相对隔水层的存在,使区内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古湖盆,从而为河曲的形成提供了孕育环境;3)地壳抬升,六冲河溯源侵蚀,使封闭湖盆打开,落脚河形成并在湖盆内形成自由河曲;4)区内平缓的岩层和极其发育北东、北西向的“X”节理,为自由河曲沿既有的方向溶蚀下切提供了水力通道;5)来自周围非碳酸岩山区的外源水,对研究区内基岩具有较强的溶蚀能力,是加速河流下切的动力之一。【结论】岩溶区存在像落脚河峡谷这样的高密度河曲型峡谷极为稀有,具有较高的旅游观赏价值。落脚河河曲型峡谷因地壳抬升并由早期自由河曲继承性下切而形成,主要经历了湖盆期(孕育期)、自由河曲发育期、河谷深切期等3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龚斌 《科技资讯》2009,(19):245-245
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概念规划设计对珠海市西部中心城区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理念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对自然山水格局、景观资源与城市功能的融合,形成特色鲜明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3.
伴随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以及城市空间不断生长,产业及城市发展需要寻找新的发展思路。产城融合要求产业与城市功能融合、空间融合,"以产促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但目前对于产城融合的研究对产城融合定量评价关注还不够,该文指在初探"产城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构建"产城融合"融合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4.
云贵川鸡鸣三省大峡谷景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贵川鸡鸣三省大峡谷地质遗迹景观,平面形态以喇叭状和常态为主,截面形态类型多样,主要有对称和不对称的"U"形、"V"形、"√"形、箱形或地缝式等形态,在纵向上以层层叠叠的断崖为景观特色.根据峡谷景观特征及分布,结合区内地层岩性展布、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貌特征,分析云贵川鸡鸣三省大峡谷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鸡鸣三省大峡谷的景观形态与区内地层岩性展布、峡谷发育所处的构造部位和断层节理的发育有密切联系.根据研究分析区内两种形态的峡谷形成因素及各因素的耦合关系,提出了云贵川鸡鸣三省大峡谷主要经历溶蚀期、崩塌期(侵蚀期)和搬运期3个时期,并在地层岩性展布、地质构造、岩溶水文地貌因素等影响下,形成喇叭状和常态两种峡谷类型的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锦江峡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巍峨绵延的长白山脉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稀世珍宝, 更以其独具特色的地质地貌景观形成的奇山神水之风韵和最原始古朴的植被风貌著称于世。而近几年新发现的又一自然景观为长白山旅游胜地再添新景,这就是隐现在暗针叶林中,犹如巨龙卧藏在长白山天池与望天鹅火山之间熔岩台地上的锦江峡谷。她的发现更增加了长白山神奇、秀美、博大的魅力。此景观受到白山市政府的重视,为合理开发利用这一旅游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在资源和环境难以为继的倒逼之下,世界制造业基地的东莞作出了建设"宜居生态城市"的战略决策,开始了向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冲刺,随着"碧水、蓝天、绿地、宜居、绿色GDP"五大工程逐步开始实施,大规模的"建城、修路、整山、治水"陆续启动。在这样一场向"拼资源、拼能耗、拼环境"的传统发展模式"say goodbye"的战役中,  相似文献   

17.
刘建钢 《科技资讯》2010,(4):121-121,123
大足县作为"重庆1小时经济圈"区县之一,并且龙水工业园区的建设发展,邮亭、万古等工业基地正在形成,城区又是大足县文化中心。为增强大足县城区电网整体供电能力,满足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对城区电力负荷和电能质量的不断提高的要求,结合《重庆"十二五"大足地方电网规划设计设计及2020年目标网架研究》和《重庆城市电网"十二五"规划》,浅谈大足县城区配电网建设。  相似文献   

18.
根据2000年和2010年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区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进行景观分类和景观格局指数选取,采用移动窗口、梯度分析方法,揭示十年间研究区景观格局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农田景观为基质景观,其它景观为镶嵌体景观,景观类型转移呈现出林地和灌丛向农田和城镇转化,农田向城镇转化的过程;从景观指数的空间分布来看,最大斑块指数高低值呈南北分散分布,景观形状指数和斑块密度低值在城市中心,高值主要在城市边缘,香农多样性指数高值沿湘江呈带状分布,上述指数十年间变化主要发生在城市周围;通过景观格局指数梯度分析得知,各景观格局指数具有明显的梯度效应,十年来城市中心及边缘变化较大,城乡结合部基本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9.
周晔 《科技资讯》2010,(22):135-135
本文通过对磐安县城文溪及水质的现状、陆游在磐安的古踪和磐安"生态富县"战略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实情,以及磐安在环卫创建工作上存在问题的分析,以拟人化的方式提出了治理文溪、美化文溪是擦亮县城的"眼",塑好城雕是修好县城的"眉"、搞好环境卫生创建是洗好县城的"脸",对磐安县城的景观建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新颖的规划理念和改进措施,为美化、净化磐安县城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依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贵阳市中心城区178 749条POI数据,采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分析和区位熵分析,从服务业整体和分行业方面,探讨贵阳市服务业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贵阳市中心城区服务业已基本形成"双核多组团"的结构,极化成核现象显著,呈现出核心—边缘的空间结构;空间上整体呈"Y"型分布形态,主要分布在交通网络中心性好和地势低平的地区;②服务业分行业视角下,不同类型服务业的数量和集聚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具体分布模式呈现3种类型;专业化功能区差异明显,在城市边缘更易于形成专业化集聚区;③交通、地形、人口、城市规划是影响服务业布局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划视角提出城市服务业布局优化的策略,对山地城市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