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纳米技术与纳米材料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概述了纳米技术的现状和发展,着重介绍了纳米方面的情况,提出了我国发展纳米技术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朱娱 《科技信息》2007,19(34):103
本文简单介绍了纳米和纳米技术,着重阐述了纳米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日前,省科技厅举行纳米技术专题报告会,邀请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所原所长、博士生导师张立德研究员,就纳米技术的战略地位和我国纳米技术产业发展的机遇作专题报告。 张立德研究员是我国纳米材料和纳米结构研究领域首席科学家、国家纳米科技协调指导委员会成员。 报告会上,张立德研究员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以及纳米技术在电子、信息、环保、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的应用,国内外纳米技术研究的现状和趋势等问题,并就纳米技术如何切入传统产业、我国发展纳米产业的基本目标及如何策划一个地区的纳米产业等专题作了精辟的论述。本刊现发表其中部分,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4.
纳米技术在涂料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介了纳米及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技术在涂料中的应用,讨论了纳米涂料具有的优良性能,以及国内外纳米涂料的研究开发和产业化现状。  相似文献   

5.
纳米科技发展现状及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纳米科学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科学技术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本文从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的状况和发展方向两方面阐述了纳米科技发展的趋势。首先概述了什么是纳米科技,国内外纳米科学技术研究发展现状;然后论述纳米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关键,纳米技术发展的某些动向以及纳米技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微纳米加工     
纳米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纳米技术在纳米尺度上运作,同时有实际用途。纳米加工作为伴随纳米技术产生的一个新型行业,包括利用原子和分子制成单品进而制作亚微米尺度构件和系统的所有方法。微纳米加工领域的科学家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即利用扭转、铸造及钻孔等技术来生产微小构件。  相似文献   

7.
王楠 《科技信息》2012,(29):109-109
光通信的发展在于元器件的发展,而元器件的发展要从材料上进行革命。纳米技术的应用研究表明可以突破传统极限,使微电子和光电子的结合更加紧密,光电器件的性能大大提高,纳米技术在通信领域的作用且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本文在介绍纳米技术的基本概念、纳米材料的性能、特点基础上重点阐述了纳米技术在光通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技术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基础性的特点,它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将使纳米电子学、纳米磁学及纳米光电子学成为21世纪信息技术的核心,将促使以微电子技术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向以纳米技术和分子器件为代表的智能信息技术快速转变。文章介绍了纳米技术及其产品在军事领域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单介绍了纳米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纳米科技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科技是21世纪的主导产业,世界各国把纳米科技的研究和应用作为战略重点。在第五次科学技术革命中,新材料家族被推上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顶峰。在新材料和新技术中,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无疑将成为核心材料和核心技术。纳米技术的最终目标是直接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制造新功能器件,从而开拓人类崭新的生活模式。文章概述了纳米科技的发展过程及纳米材料的性质与制备,介绍了纳米技术在部分领域的应用,并简述了纳米技术对未来社会的巨大影响及潜在的、令人鼓舞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科学引证学构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加强科学引证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提出了“科学引证学”的概念;简要论述了科学引证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科定位;指出了科学引证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内容,并阐述了对科学引证学研究原则和方法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国内软科学由热转冷之原因探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国软科学研究有四种不同的研究路径,这些路径存在较大差异和根本的不足,总体上无法完整刻画中国软科学的基本特征,是严重制约我国当前软科学发展的重要原因。重要的是,这很难让人相信在较长一段时间内能产生出公认的软科学分析框架,为中国软科学今后的发展道路找出其内在根据就更成了问题。必须克服当前这些差异和不足,在理论和实践上对软科学作进一步的深入界定和摸索,把公众的理解与我国当前软科学的实质工作统一起来,促进软科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人们对它褒贬不一。本文从信息科学、知识科学和系统科学几个角度对大数据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研究大数据一些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论国家科学交流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科学传播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交流,是个体或组织之间借助于共同的符号系统相互传递并获取科学信息的过程或活动.科学交流对于科学发展具有衔接继承、激励启智、智力整合、造势辐射、聚才育人等功能.就世界范围而言,国家科学交流体系近年来呈现制度化、综合化、社会化、超域化的发展趋势.为完善我国的国家科学交流体系,应当在制度建设、组织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科学与人文并非彼此悬隔.科学的本质、科学的精神、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与人文具有内在的相关性,这成为我们认识科学、研究科学的新维度.科学教育要实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目标,必须关注到科学的人文维度.  相似文献   

16.
从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的多视角全方位的反思,到现代思想家们对科学本质的系统考察,反映了人类思维发展的辩证历程.100多年来,科学技术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迅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在深刻地变革社会面貌和观念越来越成为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自身的形象和人们对它的看法.在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对之进行整体的综合的研究.科学史、科学社会学和科学哲学的相互渗透和结合的趋势预示,局限于某一方面的研究,已不能赶上时代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新的全方位的研究.这种研究应当从哲学的高度把已有的成果熔于一体,描画出科学的全景观、整体观、系统观.  相似文献   

17.
分析科学学到科学社会学这一研究发展趋向。认为科学学最初的定位具有局限性,很难将系统的观点贯彻到底;科学社会学的研究有助于弥补这种局限性,而且也为科学学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科学社会学不能取代科学学的研究,两者应该按照互相利用对方研究成果及组织联合研究的方针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纳贝尔纳的科学传播理念,探讨了科学传播的内涵及其与科学普及的关系,认为科学普及应在科学传播事业中发挥其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讨论了科学与伪科学在对待科学的态度,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本质区别,阐明了科学理论的客观性,统一性和经验性的特点;并根据我国当前存在的种种伪科学表现,揭露了领略 虚拟性和欺骗性;  相似文献   

20.
科学本质是国际科学教育改革的关注焦点,理科教师的科学本质观研究成为美国科学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对美国有关科学本质的内涵、教师科学本质观的测量工具和调查、提升教师科学本质观的策略以及教学行为的转变等方面做了评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