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世界知识出版社翻译出版的“苏联新思维译丛”,最先推出的是《我看赫鲁晓夫》和《苏联外交反思》,现在又有一本即将问世,这就是列·伊·阿巴尔金院士的小册子《苏联改革的道路和问题》。  相似文献   

2.
天南地北     
失之于美国,补之于阿富汗在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粮食禁运。结果苏联食品供应紧张;除大城市外,许多地方肉食奇缺。有些地方自由市场上的肉价猛涨。西德《明镜》周刊说,这种短缺状况也影响了苏联军队的供应。连入侵阿富汗的苏军的给养也常姗姗来迟,时断时续。苏联士兵便想出了解决办法:抢劫阿富汗商店。·鲁·奇特的宣传方式伊朗将美国驻伊使馆人员拘为人质一事,以及世界其它地方敌视美国的事态,受到美国许多人士的关注。据《视界》杂志报道:美国的一位名叫黛娜的室内装演设计师,想用一种奇特的宣传方式来唤起美国人对其祖国的激情。于是,她请一位理  相似文献   

3.
一苏联外交摘史〔苏〕伊·费·伊瓦辛著精装定价1.90元平装定价1.45元苏联手册〔苏〕菠赫钠札洛夫、列别捷娃主编精装定价2.20元平装定价L75元苏联律大的七年〔苏〕尤·莫拉列推奇著精装定价L30元平装定价0.日3元苏联和美国的袒济竞赛疆月黯擎蓄望霞集体。定价0.85元世界知戳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握售关于苏联的几本新书~~  相似文献   

4.
一九七○年六月十九日早晨,法国首都巴黎,万里无云,阳光灿烂,有一位身材高大的美国驻法使馆外交官员,悄悄地步行来到纳伊区城堡街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法大使官邸,推开了大使官邸的大门……。具有象征意义的是,中美建交谈判的大门也从此开启。这位外交官员,就是当时担任美国驻法使馆少将衔武官弗农·阿·沃尔特斯,也就是《秘密使命》一书的作者。沃尔特斯于一九一七年生于美国纽约。幼年和少年时代,曾在法国与美国读书。一九四一年入伍,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非洲和欧洲打过仗。由于作者精通多国语  相似文献   

5.
在《徐霞客游记》中反映出徐霞客的学术思想与野外工作方法是:在《游记》中贯穿着地理和岩溶现象的发展变化原则。本文作者将《游记》中记述的“变化”划分为时与空两个范畴,前者又进一步划分为缓慢、迅速与周期变化三个类型,并总结出徐霞客在考察实践中使用的五种方法:1、观察解释法。2、观察对比法。3、观察推断法、4、观察访问法。5、观察考古法。  相似文献   

6.
正《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弗·奥·佩恰特诺夫[俄]伊·爱·马加杰耶夫/著于淑杰隋涛赵春雷/等译2017年12月版世界知识出版社我喜欢看书信集。曾经看过《毛泽东书信选集》、鲁迅先生与许广平先生的《两地书》,也看过《傅雷家书》《曾国藩家书》《林觉民与妻书》,等等。今天摆在我面前的这两卷本厚厚的《伟大卫国战争期间斯大林与罗斯福和丘吉尔往来书信——文献研究》([俄罗斯]弗·奥·佩恰特诺夫,伊·爱·马加杰耶夫著)的书信集,也使得我眼前一亮——觉得这确实是一部极为厚重也极为特殊的书信集。之所以说这部书信集极为特殊,  相似文献   

7.
提起卢沟桥,北京人部引以为自豪,因为据说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详细描述了它。北京人部相信马可·波罗在元大部(北京)的朝廷做过官,算半个北京人。但不久前,西方一些学者根据《马可·波罗游记》中的一些重要疏漏,断言马可·波罗根本没有来过北京,甚至从来没到过中国。果真如此吗?  相似文献   

8.
应中国政府的邀请,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伊·瓦·阿尔希波夫将于5月中旬正式访问我国。这是二十多年来正式访问我国的苏联政府最高官员。阿尔希波夫生于1907年。他曾经担任过苏联冶金部和对外经委的领导工作。1974年3月他被任命为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1980年10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山水游记是作者对祖国山水景物的艺术取影和游历记录,山水游记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在表露和审美体现,山水游记蕴含着作者对山水景物的鉴赏和表现经验三个方面,论述了我国山水游记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增加,冷战结束,美国的外交政策正在作出相应调整,连驻外大使的活动也增添了新的内容——“推销”,帮助美国在世界各地的经济集团争取一切机会。副国务卿伊格尔伯格在商业部杂志《美国商业》的一篇文章中明确提出“将外交的性质由政治转为商业”,他认为,“任何一个头脑清  相似文献   

11.
马可·波罗(Marco Polo),一个欧洲人。生活在13~14世纪,到过亚洲和中国,留下《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已经成为古典名著,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游记之一。到今年,他逝世已674年了。9~10月在北京、11月在上海举办了"马可·波罗  相似文献   

12.
一说科学文艺,人们就会想起法布尔的《昆虫记》、《科学的故事》;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不夜天》、《几点钟》、《人怎样变成巨人》;儒勒·凡尔纳的《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从地球到月球》等等;似乎在旧中国并没有什么科学文艺,这一看法不符合实际。中国自古以来有相当丰富的科学文艺的作品、徐霞客竭数十年之力,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进行了认真的科学考察,从而写成的《徐霞客游记》,就是一部名实相符的具有很高质量的科学文艺作品。下面试对徐霞客及其代表作《徐霞客游记》作些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苏联时期有一位叫艾·叶·扎伊坚什努尔的学者在托尔斯泰博物馆经过仔细核对笔迹、对比墨色,整理出了《战争与和平》的手稿。这部手稿被认定为是《战争与和平》初版的原貌。这一研究成果引起了学界不小的轰动,于1983年被刊载在当时苏联著名学术研究资料汇编《文学遗产》上。经过俄罗斯扎哈罗夫出版社资深编辑们审读、编辑加工并参考1873年的版本,2000年《战争与和平》初版终于问世。  相似文献   

14.
丁南山 《世界博览》2015,(6):51-53,50
美国老牌演员伦纳德·尼莫伊于今年二月底在洛杉矶因病去世,享年83岁。他从8岁左右开始表演,17岁时获得了一个主角。早年在许多B级片和电视剧里担任小角色,他回忆说他参加打牌比赛和医学试验来交付跳舞班的学费。伦纳德·尼莫伊最著名的角色是美剧《星际旅行》中的半瓦肯人、半人类史波克,并凭此多次提名艾美奖。《星际旅行》于1966年9月8日首播,该剧制作人说,尼莫伊是《星际旅行》的良心。他也凭借这部剧集成为美国科幻影视界的新偶像,《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曾多次向这一角色致敬。随后他继续参演了美剧《星际旅行:下一代》和六部《星际旅行》电影,并  相似文献   

15.
《信赖》是前苏联驻美国大使多勃雷宁的回忆录。作者在序言中说:“我从1962年开始担任驻美大使,一直到1986年才卸任。”这就意味着他的外交生涯在苏联方面是从新大林时代开始,一直持续到戈尔巴乔夫时期;在美国方面则是从杜鲁门总统任内开始,一直持续到布什总统任内。  相似文献   

16.
一部小说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产生的震动,恐怕莫过于《撤旦诗篇》了。先是伊朗以500万美元重金悬赏作者的首级,继而是欧共体各国召回驻伊大使,接着是当事国伊朗与英国断交。世界上成千上万的穆斯林游行示威,抗议出版发行这部书,国际新闻媒介始终不放松对此事的迫踪报道。目前,伊朗仍未收回杀人成命,小说作者仍处在英国荷枪实弹的保护之下。遍布世界各地的穆斯林和西方国家陷人一种僵持状态,联合国的出面和一些国家的调解也未见奇效。外电评论,这是继1979年美、伊人质事件以来,西方国家和伊朗关系中的一次最“严重的冲突”。引起这场风波的小说《撒旦诗篇》情节完全是虚构的。人们尚未对其文学价值展开评说。42岁的作者萨尔曼·拉什迪自13岁起在英国上学,据说已经  相似文献   

17.
外刊要论     
《新共和》(周刊)2004年6月7日刊美国《新共和》杂志社出版面对现实布热津斯基(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美国当前的对伊拉克政策充斥着谎言、傲慢自大和自欺欺人,需要基本的战略重估。美国必须从国际、政治和地区的角度采取补救措施,调整对伊政策。布什的重建“五步计划”是在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但该计划姗姗来迟且缺少实际内容。美国调整对伊政策必须考虑以下因素:主权移交应着眼于提升伊拉克过渡政府的合法性,应由联合国而非美国对伊移交主权;如果美军没有提出固定、及早的撤军时间表,占领当局将成为充满敌意的伊拉克人的攻击目标;伊拉克政府…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一年八月——一九三二年七月,朱自清先生“承国立清华大学给予休假的机会”,留学英伦,漫游欧陆,写下了《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两本游记集。五年制中学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新增教材——《威尼斯》,便是选自著名的五国游记集《欧游杂记》。《欧游杂记》是朱先生写“给中学生看”的。在书序里,作者明确指出:这部“以记述景物为主”,有意避免“‘我’的出现”的“小书”,是他赠送给中学生的“小小的礼物”。一个著名的散文家,有名望的大学教授,为什么要一反自己成熟的艺术风  相似文献   

19.
据西德《明镜》周刊报道,在苏联邮电部长尼·弗·塔雷津访问阿富汗之前,阿富汗的独裁者阿明已被苏联干掉了。但奇怪的是,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那天(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喀布尔时代报》却刊登了阿明在前一天同苏邮电部长会见的合影,真是活见鬼!这家报纸还说,苏军的入侵是应阿明的“请求”。苏联自以为得计,但纸包不住火,照片露了马脚:人物像的比例失调,作为背景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10月,驻伊美军阵亡103人,受伤700余人,创下伊战三年多来单月伤亡人数的新记录。《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为此专门发文,称美军在伊拉克遭遇了“黑十月”。据《国际先驱论坛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等美国媒体披露,截至2006年11月2日,美军在伊拉克已阵亡2814人,伤2万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