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中国自然地理课程考试内容的评价,获取了学生对该课程各组成内容的掌握情况,并就出现问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对于中国自然地理课程内容的综合掌握上,学生不存在差异;对于中国自然地理课程单项内容的掌握上,学生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提出教学改进方法,调整课堂教学思路,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使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知识内容.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应加强实践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指出对<中国地理>课程应按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应加强实践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并且指出对<中国地理>课程应按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4.
海岸带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的设计及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地理专业的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教学长期将内陆山地和平原作为实习对象,忽视了海岸带自然地理实习.在胶州湾海岸带开展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强化有关海洋环境的地理教学内容,既适应了我国新一轮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对地理专业本科学生专业素质的要求,又克服了经费有限、时间短等不利因素对野外实习的限制.为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研究性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在实习总结阶段以学生进行小型课题研究取代了撰写野外调查报告或综合实习报告.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中国地理》课程的前导课自然地理课程进行了教改探讨 ,认为自然地理各要素课应适当合并 ,应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并开拓知识面 ,应加强实践环节并密切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为后续课程《中国地理》教学提供科学的必要的自然地理基本理论和知识 ;并且指出对《中国地理》课程应按人口、资源、环境来组织教学  相似文献   

6.
利用由1985、2000年两期TM影像解译的土地利用图,分析了福建省福清市和建阳市1985—2000年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两地共同变化趋势是建设用地、林地增加,草地、水域减少;两地差异在于福清的耕地减少,建阳反之.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的定量分析表明:福清土地综合利用程度高于建阳,两地土地利用系统均处于发展期.导致两地土地利用变化区域差异的主要条件有自然地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增长及政府决策等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为例,分析其在野外实习教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在目前强调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要求下,对如何提高南京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教学质量进行思考.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提出改革建议:必须通过更新优化实习内容,积极推进探究性野外实习模式,加强野外实习过程的量化管理,优化、稳定实习路线等方式来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这些措施将为把南京地区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建设成创新型的实习课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以峨眉山自然地理实习基地为例,从实习线路、实习内容、实习教师指导能力、师生比、学生参与度及实习经费投入等方面探讨如何对峨眉山实习基地实习模式和实习内容进行改革,旨在使实习基地更好地服务于自然地理教学,提高学生地理专业素质培养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以松嫩平原为研究区域,利用自然地理条件分区方法,结合自然地理条件数据和三期的TM影像数据对松嫩平原的土地利用和覆被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各分区内每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上来看,松嫩平原的耕地、建筑用地和未利用地在逐年增加,其中耕地的增加幅度在降低.湿地、林地、草地、水域总体呈减少趋势.湿地面积持续减少,并且减少的幅度和速度都是呈增加趋势.各区域的表现不同,受人类活动影响严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高师地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方案的出台与施行,考虑目前自然地理学的学科特点和庐山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实际情况,对传统的分阶段、分课程的庐山野外实习教学模式进行变革,相应地对实习课程与内容进行综合,提出了符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路线综合实习教学模式.并对自然地理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评价作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论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自然地域分异规律、旅游地理区划分析入手,论述了自然地域分异是旅游资源地域分异形成的客观基础,分析了自然地域分异等级单位与旅游地理区划等级单位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自然地域分异规律在旅游地理区划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尚书·禹贡》是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之一,蕴含着比较丰富的综合自然地理学思想或理论的萌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依据旅游资源学原理,系统分析了秦皇岛自然地理条件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的自然旅游资源,并对其资源特征与功能做一明确阐述与肯定,确定了自然旅游资源在其旅游资源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从地理学角度对中国西部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认为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具有六个显著的特点 ,并对西部山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限制因素及其注意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伍燕南  张晓芳  唐毅 《高师理科学刊》2010,30(5):107-108,113
结合自然地理学学科及地域特点,从加强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的综合,加强理论与实际、课内实验与野外实习、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等方面进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以促进地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湖南珍稀濒危保护植物63种的地理分布及其54属的分布区类型,提出了本区域是东亚偏东部植物区系的重要物种分化中心,起着东部与西部的天然扭带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野外考察和理论分析基础上,系统地阐述了齐齐哈尔市现代自然地理环境问题,并从人地关系论角度提出了某些景观生态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东辽河     
本文简述了东辽河名称的历史沿革。东辽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东辽河的一般概况和水文特征。解放前东辽河是一条害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东辽河的治理和水资源的利用,使为害千年的东辽河水害变成了水利。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目前有关全球变化研究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及其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进展、中国在全球变化及区域响应研究中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方面的有利条件和研究现状 ,提出减缓和适应全球变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研究方法,针对桂东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采用经典暗像元法,并借助IDL语言调用6S模型生成相应查找表的方法,对研究区及周边区域2009年MODIS高分辨率(1KM×1KM)影像进行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反演结果与AERONET(aerosol robotic network)国际气溶胶监测网站公布的Bac_Giang、MuKdahan和Hongkong_poly站点气溶胶厚度观测值进行精度验证.最后得出桂东南地区2005、2007、2009、2011年的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反演情况,并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