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于幽默,观察的角度不同,定义也就不同。另外,幽默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语言、动作、表情,也可以是图画等。本文主要从心理活动的角度探究语言幽默,以预设为切人点,从语音、词汇和句法结构三个层面比较英汉语借助歧义来制造幽默效果时的相同和相异表现。  相似文献   

2.
学界对"连"字句的研究,主要论及句法构造、认知阐释、句式意义和信息结构特点、关联作用等,着重关注"连"字句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首先,根据成分间的语义关系和句法结构的不同对"连"字句进行了分类,给出"连"字句的全新分类系统,共分出18类;其次,逐类详尽描写"连"字句的预设触发功能,概括出各类"连"字句的预设分析模式(规律);再次,逐类揭示"连"字句的断言义、隐涵义,并概括其分析模式;最后,简略梳理并阐述"连"字句的交际义。对于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构式的语义语用信息及其分析模式的探析,可以促进汉语语用学、语义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中,汉语句式的研究一直居多,如"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等。众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汉语句式的奥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对"对"字句和"连"字句还缺乏系统的论述,从"对"字句和"连"字句的界定、语法意义和歧义句考察三方面来研究这种特殊句式。  相似文献   

4.
预设歧义是由于话语有多个预设而引发的。它可以由含特定预设触发语的句子、省略句和双关句生成。话语交际中预设歧义可以作为一种交际策略而被交际者有意识地使用,实现反讥对方和创造幽默等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语用预设的三个主要特征:可撤销性,共知性和隐蔽性的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以及这些特征如何使广告语言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除了这三个相对显著的特征,语用预设还会结合其他一些特点,如主观性,单向性和合适性,来达到广告预期效果。根据可撤销性,可以将广告分为语用预设可撤销类型和不可撤消类型,还可以根据语用预设在共同性和隐蔽性上的不同侧重分为两类。另外,本文将共同性与文化语境,隐蔽性与情景语境结合起来,从语用预设各个特点的角度对广告用语的特点进行了较整体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郑雪  赵川 《科技资讯》2011,(17):168-168
"是"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又有点特殊的句子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得非常普遍。相关的研究者运用不同的理论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本文基于形式语义学里三种特殊句式中对"是"字句的描述,从语义(HNC)的角度对之进行了补充和说明,使得它能更好地处理是字句。本文的描述纯粹是为"是"字句服务的,因而是面向"应用"的,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7.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语言片断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义理解。从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角度,深入了解歧义现象,并对结构歧义进行分化认知,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英语句法结构复杂性、精细性的理解,同时,对掌握句法结构的分析方法和进行英语教学也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把"字句是现代汉语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处置式有两种:"将"字式和"把"字式。汉语史上,"把"字句成为处置式的主要表达形式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我们梳理了"把"字句取代"将"字句成为主要表达形式的过程,并从"把"和"将"的虚化时间、句法结构形式、语体色彩、语义等角度对这个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认为"把"字句成为处置式主要表达形式符合汉语语法、语义、词汇以及语用选择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从语用学预设理论出发,探讨语用学规律是怎样用于制造幽默效果的,并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言语幽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为幽默的鉴赏和创作提供一个不同视角,同时可以提高对英语幽默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10.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 不比 B VP"代替"A 没有 B 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 不比 B 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 数量"、"A比B·VP不 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 不比 B 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相似文献   

11.
副词“真”、“很”、“太”在语义上都有表示程度高的意思,但是三者在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上还是存在许多差异。文章从语义内涵、组合能力和语用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为对外汉语教学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直觉模糊集定义及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基础上 ,利用 F -格的序关系 ,研究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给出了直觉模糊逻辑 t-范及 t-余范的定义 ,同时给出了两种新型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 ,探讨了直觉模糊逻辑“与”、“或”算子的 t-范及 t-余范所具有的性质 .拓广了模糊逻辑中关于生成子的概念 ,给出了阿基米德直觉t-范及 t-余范的表现定理 ,并对不同算子分别进行了研究 .  相似文献   

13.
"巂""雋"二字字形相近,但两个字形又是记录汉语中不同音义结合的词语;在古代文献中,"巂""雋"两形体产生混用问题。利用传统语言文字学的知识,对这两个字的形、音、义进行考辨,得出"巂""雋"二字因为在楷书阶段形体相近,造成音义的转移。传世文献中存在的错误应当得到纠正。  相似文献   

14.
知识经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为此,高校应着力在强化心理健康知识,丰富健康活动;造就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构建多向互动、效果持续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以及注重大学生创新心理素质培养等方面加大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15.
司艾华  刘伟 《枣庄师专学报》2002,19(6):45-47,56
我们平时所说的战国时期的滕文公 ,实际上是滕元公 ,至于他为什么后世称他为“文”,则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 ,作为谥号的“元”和“文”差别并不是很大 ;其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谥法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其三 ,我们还要注意到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文化影响的渐进性。  相似文献   

16.
“不”和“没”是言语表达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二者表意基本相同,使用环境也非常相似,然而在语言的比较教学过程中,更多凸现出来的却是二者混用带来的表意不清。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角度看,Z-者在语义指向上所呈现出的主客观的差异与所在语句的时范畴、否定对象的不同有直接关系,而在语用上显现的差异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能”和“可以”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探讨中得出在语义上“能”主要表示有能力,“可以”主要表示可能性。针对于一些学者认为的“能”和“可以”的义项与人称主语和疑问语气有密切关系的论断持不同的态度,经过分析得出两者义项的选择与语境的关系最为密切;本文还把“能”和“可以”的肯定与否定的不对称现象用表格的形式,清楚地列了出来;对“不可以”的扩大使用的现象通过语料库得出它使用的范围比较窄;最后,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对“能”和“可以”进行了辨析,希望对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群经音辨》为宋代贾昌朝所著的中国第一部多音多义词典。此书收录的字均见于《广韵》,一般认为,此书与《广韵》属于一个语音系统。但是,将此书的注音与《广韵》进行比较,可以发现,虽属同一语音系统,《音辨》却对《广韵》的反切仍有所改变,主要表现在:一、将类隔切改为音和切;二、按照当时的实际语音进行改变,表现出实际语音的音系情况。因此,《群经音辨》不仅反映了实际语音风貌,同时为《广韵》反切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9.
由《老子》中的“水”看其“不争”的人生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老子》人生哲学的论述很多,而我们则从《老子》中的"水"所反映的"不争"思想的角度去审视其人生哲学。要理解这种哲学需要用"不争"的心灵和态度,把"不争"作为处世为人的准则,并将之升华到对人生存状态的终极关怀。  相似文献   

20.
王伟 《科技信息》2009,(5):110-110,116
古今中外,哀叹“世风日下”的呼声不绝于耳,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世风日下”观念更加强化。笔者在文中从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道德观念领域的“实然”与“应然”的矛盾入手,对“世风日下”观念在当前社会中异常强化的原因进行了探析并对道德嬗变的走向进行了展望,对于解决人们在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迷茫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